香港首個網上資料庫 多媒體回顧本地歷史

1997-06-15

  說起香港,人們總會想到她 那段在短短百多年內由一個小漁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都市的傳奇歷史;回歸將至,更有不少人對香港的殖民地背景深感興趣。於是一系列回顧中、英、港千絲萬縷關係的書籍相繼推出,國際電腦網絡亦有網站以圖片形式介紹香港歷史,然而大部份焦點都落在「一九九七」這個大時代的標記上,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點沉悶。香港的歷史就只得這麼多嗎?香港人過往百年的生活和文化是怎麼的呢?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有趣味地回憶我們的歷史呢?

網上了解香港今昔

  最近香港電台和香港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合作,設立香港首個國際電腦網絡上的「香港影音資料庫」(Hong Kong Archive)。資料庫的內容是香港電台精心挑選的一系列有關香港今昔的電台和電視製作,希望透過影像和聲音,生動活潑地反映香港過去百多年的歷史,並通過國際電腦網絡這個接通全球的新興媒體,讓不同地方的人士,尤其是居於海外的華人,了解本地各個時代的生活片段。

  其實自一九九四年底香港電台在國際電腦網絡設立網址以來,不少網絡用者都提出要求,希望能在網上看到及聽到一些有關香港歷史的節目,尤其今年正值回歸的歷史時刻,不少外地人士對香港的歷史深感興趣。「香港影音資料庫」的成立,正能提供一個既方便、又多姿多采,有關香港歷史的網上服務。

電台節目重溫昔日風情

  「香港影音資料庫」內載有六個共五千分鐘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其中三個是電台節目(約三千分鐘),包括:發掘香港民俗歷史的清談式掌故節目「香港老花鏡」——七十三集節目分為歷史篇、媒介篇、賭博篇、電影篇、兒時玩意篇、式微行業、舊婦女職業、香港製造和飲食九個題目,由熟識本地掌故的吳昊博士為大家細說當年工展會、塘西選美等等的情況。

  另一個電台節目是英語節目「Rock of Fortune: Memories of Hong Kong」—— 十四集的節目邀請了超過三十多位的嘉賓如何鴻燊博士、嘉道理夫人等,一同細說當年,緬懷由戰前至戰後初期的生活。節目的特別之處是配以特別的音響效果,無論是街頭轎夫的叫喊聲、或日軍攻佔香港時的悲慘景象都仿如歷歷在目。

 

電視節目探討香港變遷

  另外二千分鐘的資料庫節目屬於三個電視節目,其中有:「一起走過的日子」——共十六集的節目以紀錄片的形式,描述香港多條有特色的街道如蘭桂坊和廟街等的歷史。通過熟悉該街道的街坊的回憶,反映社會小文化的變遷,表現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這些口述歷史都是非一般歷史書有所涵蓋的。

  「五稜鏡之香港精神」是一系列探討香港成功因素的五分鐘時事節目,十位顧問編輯主持,包括:洪清田、黃文放、李玉蓮、程介南、劉佩瓊、程翔、香樹輝、曹捷、陳景祥和李怡各主持二十集節目,從政治、經濟和文化角度勾劃香港人的奮進精神。

  還有一個既是電台又是電視節目的「香江歲月音樂會」。香港電台於九六年七月,於紅磡體育館舉行「香江歲月音樂會」,反應熱烈。音樂會透過百年難忘金曲,從國語歌、粵曲、英文歌到廣東歌的興起交疊經過,回顧香港的成長歷程和社會演變經過。

高速傳送影音資料

  「香港影音資料庫」,除有著豐富的內容外,其先進的傳送技術亦為網絡用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務。首先,資料庫是利用實時影音傳送技術,用戶只需下載由Progressive Networks開發的RealAudio和RealVideo軟件,則可無需花時間下載聲音和視像檔案,即時收聽和收看資料庫中的節目。RealVideo 的軟件剛於今年三月才推出,四月時香港電台已嘗試用作網上播放最新製作的港台紀錄片,效果令人滿意,比起以往使用QuickTime格式時往往花上數小時去下載數分鐘的影像檔案,RealVideo只需要數十秒的緩衝播放,便可即時收看到影像。

  其次,為應付資料庫中龐大的多媒體資料傳送,香港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亦加進了「異步傳送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 )高速網絡技術。凡屬由中大電算機服務中心發展和運作的「香港國際互聯網交換中心」的本地網絡服務商成員的用戶,便可享受到使用ATM技術的高速和優質影音效果。

  「香港影音資庫」的設立,反映在現今科技先進的年代,無論在何時何刻、何地何處、都可透過多媒體形式認識香港的歷史,而這些歷史都是由每個香港人的生活片段和珍貴回憶所組成的。

  香港電台的網址是:http://www.rthk.org.hk/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