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姓名傳播強度觀察

2014-07-11

  關鍵詞檢析已成為互聯網時代傳媒內容分析和話語分析的常用方法。筆者發現,領袖姓名亦是不應忽略的關鍵詞,其頻率波動、強度變化,富含政治信息。

  2001年,筆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學檢索《解放軍報》。當時出版不久的《解放軍報》光盤檢索系統,功能已很強。和當下使用的移動硬盤版和《人民日報》在線檢索相比,困難處是須逐張光盤逐年統計。然而它提供了多種檢索條件,且有較完備的布爾邏輯(boolean logic)檢索選項。

  筆者的檢索題目是:從1956年到1966年,中共主要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林彪、鄧小平在《解放軍報》頭版頭條標題的出現頻率比較。經檢索得下圖:


  這幅圖為研究文革起源提供了參照。例如,在文革前的11年中,中共主席毛澤東的傳播強度並非始終第一。在1960年達到小高峰後,毛的頻率滑落。1962年,“毛澤東”一詞在《解放軍報》頭版頭條的出現次數低於總理周恩來;1963年,居首者是國家主席劉少奇。及至1964、1965,毛的頻率再度領先,1966年飆升。在發動文革的這一年,毛澤東出現224次,是劉少奇的10倍。伴隨殘酷路線鬥爭的個人崇拜,由此揭幕。

  2014年6月,筆者在公共課“通傳媒,識中國”上講《中國傳媒與後鄧時代(習)》。課上和同學們一起,試圖用這個方法,觀察“18大後18個月”領導人姓名的傳播強度。這次使用的是《人民日報》圖文數據庫。

18大後的18個月

  數據的意義需要在比較中顯現。總書記習近平於2012年11月就任,從2012年12月到2014年5月,這18個月的傳播強度,只有與歷屆領導人的類似時段相比方能辨識。

  我們確定了一個可比方案,即:以“毛澤東”、“華國鋒”、“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為關鍵詞,檢索他們就任後的18個月,姓名在《人民日報》全文的使用篇數。其中,“毛澤東”選擇了1969年中共9大之後的18個月;“華國鋒”選擇的是1976年粉碎四人幫、就任黨主席後的18個月;“胡耀邦”和“鄧小平”,選擇1982年中共12大分別就任黨總書記和軍委主席後的18個月;“趙紫陽”,選擇1987年13大就任總書記後的18個月;“江澤民”,選擇1992年14大就任總書記後的18個月;“胡錦濤”,選擇2002年16大就任總書記後的18個月。檢析結果如圖:


  上述檢索統計顯示的絕對篇數,無疑有研究價值。毛時代有狂熱的現代造神運動,華國鋒時期有新個人崇拜,領導人姓名高頻次出現,合乎邏輯。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時期,中共反思文革教訓,提出“少宣傳個人”,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每一位的傳播強度,不及毛澤東的七分之一,約為華國鋒的三分之一。後鄧小平時代出現了新的變化趨勢:江澤民、胡錦濤的出現頻率比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翻倍提升,習近平的傳播強度又大大高於江、胡(江:2001;胡:2405;習:4725),甚至高於華(2605)。

擴版因素對統計的影響

  上述統計沒有考慮《人民日報》的版面數變動。1949年以來,該報曾數次擴版。與上述統計相關的1969年,《人民日報》為6版;1976年,6版;1982年,8版;1987年,8版;1992年,8版;2002年後的2003年,12版;2012年,20版。換言之,在毛時代,《人民日報》若有習近平時期的版面規模,“毛澤東”一詞的使用篇數必定高得更加驚人。同時我們考慮,江、胡、習這三位領導人傳播強度的遞升,是否與擴版有關?

  我們選定了一個可比性更高的檢索方法:從毛到習,僅觀察《人民日報》第一版上8位領導人的出現頻率。結果是:


  這幅圖與上一幅比較,大圖形相似,均為兩頭高、中間低的“U”字形。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分別:

  其一,儘看一版,華國鋒的傳播強度最高,甚至略超毛澤東。可能的解釋是,華當時身兼黨主席與國務院總理,他的名字大量出現在國務活動的報道中,加之對其個人的宣傳,頻率因此拉高。

  其二,在同樣時段、同樣版面,江澤民的出現頻率高於胡錦濤,這符合一般人的觀感。

  其三,儘看一版,習近平的傳播強度仍明顯高於江、胡,但與全部版面的統計結果相比,比差縮小(江:1003;胡:987;習:1311)。

  其四,習與毛、華的比差也相應縮小(毛:1411;華:1477;習:1311)。這18個月,習近平一身數任,行色匆匆。顯然,領導人姓名在《人民日報》頭版的出現,與國務、黨務活動的頻密程度有關。

在前八版比較三人傳播度

  我們試圖尋找一種兼顧可比性與傳播實況的觀察方法。分析《人民日報》版面構成,我們發現,擴版所增,主要為經濟、文化、環境、科技、廣告等內容。與領導人姓名頻率密切相關的時事、政治報道和重要言論,主要集中在靠前的版面。為此,我們選擇在《人民日報》前8版,檢索統計“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這三個姓名的使用篇數。

  這個檢索設定,就版面數而言,三位領導人基本處於同等規模的傳播平台,不但涵蓋了國務、黨務活動,也基本涵蓋了提及其姓名的其他報道、評論等。結果顯示:


  就任後的18個月,“江澤民”在《人民日報》8個版的使用篇數為1987;“胡錦濤”在前8版的使用篇數為1993;“習近平”在前8版的使用篇數為4186。

  江時期《人民日報》為8版,偶有增版,故江的數字是全部版面使用篇數的99%;胡時期12版,胡的數字佔全部版面使用篇數的83%;習,20版,他的數字佔全部版面使用篇數的88%。這說明,取前8版作同等條件檢索比較,觀察結果較為準確。

  該統計顯示:習的傳播強度是江的210%,胡的210%,均是兩位前任的兩倍。

  “通傳媒,識中國”公共課結束後,筆者再次使用對1956-1966《解放軍報》的統計方法,檢索比較了18大後18個月中共七位常委的姓名在《人民日報》頭版標題的出現頻度,數據為:習近平:745;李克強:365;張德江:67;劉雲山:56;王岐山:54;俞正聲:53;張高麗:54。如圖所示:


  綜合分析上述不同方法的檢索結果,可以得出大致判斷:上世紀80年代最高領導人姓名傳播度相對較低的時期已成歷史。在後鄧時代,這一傳播強度逐步攀升。中共18大後的18個月,黨報對領袖展開強勢宣傳,《人民日報》上領袖姓名的出現頻率,超越改革開放以來歷屆前任,直追華、毛。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中國傳媒上的「奉勸」

錢鋼
2020-05-15

鼓掌的藝術

錢鋼
2020-01-19

排比學“習”記

錢鋼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