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nthropology of News and Journalism : Global Perspectives》

2010-02-11
媒體新視野:人類學

書名:《The Anthropology of News and Journalism : Global Perspectives》
編者:S. Elizabeth Bird
出版社: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近年香港的報章多了「記者手記」一類欄目,與讀者分享新聞背後的故事,如前線記者的感想與處境、編輯時的取捨、相關的小道消息等,總之是有趣但不符合正宗的「新聞」定義的情報。這類欄目的出現,可視作新聞「八卦化」的佐證,與娛樂雜誌以諧音化名流傳的小道消息同類,但同時也是新聞界有意無意填補現有的作業模式,及與社會需求日益拉近距離。

  今天傳媒傳播社會現況的地位已不再超然,政治與資金的影響愈來愈明顯,公信力與專業操守不時受到挑戰,加上新媒體紛起,處理新聞的模式急遽變化,「新聞是甚麼」之類的基本理念益發受到爭議,而基於現狀去重新思考這些基本原理,已成為傳媒立足社會的當務之急。傳統的傳媒研究採用社會學及比較文學的方法;前者主要研究傳媒作為工具理性的機構及在社會的角色;後者則研究文本,從產品去捕捉文化脈搏。至於人類學則着眼於伸手可及的現實,與不同文化系統的比較研究,正好作為新聞行業與社會現象間的橋樑。

  本書是人類學在新聞研究範圍初試啼聲之作,第一部份研究新聞生產的過程,探討不同情境下「事件」如何轉化成「新聞」,繼而進入文化循環系統;第二部份將文化研究放置在不同社會的真實情況之中審視,既着重閱讀文本的豐富意涵,同時始終植根於社會實在運作的情況,不流於抽空或概念化;第三部份則大膽探索近年先進國家新聞界最為關注的課題:新媒體興起下傳統的新聞行業的前境。研究顯示一方面傳統媒體的受眾群正受到侵蝕,另一方面新的可能性不斷出現,例如網絡環境在某些例子中已產生嚴肅的新聞操作,並有固定觀眾,雖然規模較傳統的為小。

  人類學不是前瞻性的學科,但既然無人能夠預測未來,對現狀的全面了解成為我們唯一可恃之處;如果要比喻其在社會科學中的「位置」,應該是自由人。當其他學科各司其職,在球賽形勢突變之下便會出現空位,需要技術全面而不拘一格的球員貫通全場。資訊爆炸下,市面所見的跨學科資訊往往在概念層面「吹水」,繼而避重就輕地套進現實;人類學則基於現實而廣泛深刻,本書就算在學術研究以外,亦甚具參考價值。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