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以外的文字媒介現象

2013-09-11

  電影讓人百年著迷,因為電影總是那樣有趣卻又呈現複雜的另一面。美國電影學者Howard Suber曾指出:「電影之所以複雜,部分原因乃其結合近乎所有的藝術元素。」因為電影複雜所致,影評角色應該吃重。當一齣電影公映時,必然會引起不同觀眾的注目,部分觀眾在選擇欣賞那一齣電影的當兒,或許會從不同途徑了解該齣電影的總總切切,包括別人的看法或評論,以資自己選擇電影的考量要求,其中包括影評文章。從前,我們成長一代對影評抱著肅然起敬的態度,這些影評人提供電影資訊之餘,也教育我們不少電影知識。

  電影《中國合伙人》仲夏上映,其好評如潮,但從坊間可見的文字媒介中,相關專業影評似乎數兒僅見,於是不禁引起筆者的好奇,「好評」到底以何種方式呈現得來?筆者於十多年前曾在電影雜誌兼職,當時的影評已「淪」為次等的版面,封面人物故事才是每一期主題。從前影評是大塊文章,今天影評則「短小精悍」,但長短爭論已不是關切所在,關切者是影評可能已到了存亡之秋的關鍵時刻。

影評的目的與功能
  托爾斯泰(Leo Tolstoy)於1908年曾如此評論過電影這種「玩意」,他說:「你可以從這些小巧的設計與轉動的輪軸看到我們的生命,生命也因此而改變。」電影似乎是一種與別不同的文化有機體,因此,我們需求不同評論來滋養電影成長。法國學者Jacques Aumont與Michel Marie曾提到,電影評論的目的乃在於讓人深入了解一齣作品後,能以鑑賞力來欣賞一齣影片。Jacques Aumont和Michel Marie又指出,電影評論功能包括告知(informer)、評價(evaluer)、推廣(promouvoir)。告知者乃透過媒介發表電影的資訊,令受眾知道相關電影的資訊。評價(evaluer)則透過媒介發表電影的意見或看法,以批判的手法分析電影,提昇觀眾對電影的理解力,以電影理論及美學為基本,與觀眾分享電影的生活意義。推廣者則從商業角度來考量,其透過媒介發表電影的資訊,令受眾接受和喜愛一部電影。可見,影評「任重道遠」。

  Timothy Corrigan在《A Short Guilde to Writing About Film》一書中指出,所謂影評者,乃意指一般以報章雜誌及相關日常媒介刊載的電影文章,仍以大眾為主要讀者群。其補充道,影評功能有三大要點,首先讓自己更了解這部電影;其次是說服別人喜歡或不喜歡某部電影的原因;最後是教育大眾電影知識、並讓電影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以盼其得以保存。

  影評本身亦可分成影迷評論與專業評論兩大類。影迷評論者,其流露出影迷對電影的熱情,也可以說是在爆發式熱情與求知慾望之間著墨。專業評論則是以理論為依據,抽絲剝繭來分析電影,以任何可能構成一種理智的態度看待一齣電影。

  庫勒雪夫(Lev Kulechov)是蘇俄時期的電影理論家,他於1929年出版《電影藝術》,這部《電影藝術》及庫勒雪夫本人均被視為電影理論及分析的先軀。庫勒雪夫則認為影片分析以半理論、半實踐的觀點,系統化地述理電影藝術的基本問題,以剪接、燈光、佈景、攝影、劇本、演員等方面分析電影。有關電影分析的原則,首先,其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分析通則;同時,電影分析是天涯無盡的,沒有長度、沒有類別、沒有好壞選擇。分析者必須注意電影及電影分析的歷史。

  電影分析路向其實多種多樣,包括作者主導、故事主導、演員主導、純理論主導、純技術主導。作者主導即所謂導演主導,作者論的電影路向,關注導演如何將個人的風格及看法,在電影中表現出來。故事主導(敘事)則關注故事本身,或者以敘事學的角度提出問題,注意主題與文本的關係。演員主導者,其注意評述演員的表現。純理論主導,則以結構主義及敘事學的分析為路向。結構主義者將電影分成詞組,如字幕、主題(主場景)、非主題等。敘事學則注意主題與文本的關係,以及其敘事功能如何在電影發揮出來。至於純技術主導則針對剪接、燈光、佈景、攝影等環節。

  費里尼指出,電影評論真正需要者乃是一份偉大的真誠,這是一種從容且嚴格的影評。

《中國合伙人》的評論分析
  電影《中國合伙人》如是好潮,相關專業影評從量而言,其實況如何?本文以電影《中國合伙人》為例子,以上映日2013年5月30日為界限,閱讀和審視了前後一周坊間各大文字媒介的相關評論及報道,即5月23日至6月6日,總計共23種報章和雜誌,當中包括《東方日報》、《香港經濟日報》、《信報》、《星島日報》、《am730》、《頭條日報》、《太陽報》、《晴報》、《蘋果日報》、《成報》、《新報》、《明報》、《爽報》、《文匯報》、《FACE》、《大公報》、《東周刊》、《Milk》、《都市日報》、《新Monday》、《智富雜誌》、《東Touch》、《香港商報》。

  為了分析更具效率,本文相關評論及報道分成為五種,包括專欄、專訪、影評、娛樂新聞報道以及其他類。本文初步發現,專欄類佔46篇,佔其總數比率36.5%,這些專欄是以固定欄目者為要;相關人物專訪,如陳可辛的訪問文章,其見9篇,達7.1%;娛樂新聞報道則達42篇,佔33.3%;至於影評則見21篇,佔16.7%。其他者則是非娛樂新聞報道及評論,引用了《中國合伙人》為引子,但內文其實則不涉及《中國合伙人》的電影內容及評論,包括一些政經文章。

《中國合伙人》相關報刊文章統計
欄目 篇數(%)
專欄 46(36.5)
專訪 9(7.1)
影評 21(16.7)
娛樂新聞報道 42(33.3)
其他報道及評論 8(6.3)
總計 126(100)

  這些評論對《中國合伙人》的看法,或其所持的立場又如何?本文發現對電影評價正面者高達57篇,佔34.1%;但對電影評價負面者則僅見4篇,佔3.2%。可是沒有任何電影評價者則達65篇,佔41.4%。文章沒有任何電影評價者,其大部分為專欄和娛樂新聞報道為主要。除了21篇以影評欄目框架作為影評文章,在專欄中亦見31篇涉及電影評論,其餘者往往借《中國合伙人》引出其故事和內容,重點還不是《中國合伙人》電影本身。總計這52篇涉及《中國合伙人》電影評論文章中,本文按上述電影分析方法中有關不同分析進路為依據,若僅見作者、故事或演員為中心的評論,但未見涉及作者論或敘事學等相關理論者,其定性為一般電影評論類別,結果發現一般電影評論為43篇。若涉及純理論主導、純技術主導者,或從作者論或敘事學等理論分析電影,則視為深度電影評論,相關深度電影評論則僅見9篇。如果這9篇影評才是具意義的影評,即「好評如潮」的立論依據,份兒是否太過單薄,9篇文章僅佔總文章數量逾7%而已。

  以影評欄目框架的影評文章僅見21篇,比較總數126篇的相關文章,數兒不足。專欄涉及《中國合伙人》的電影評論文章見31篇,當然亦可視為影評,但這些專欄作家才高八斗,執筆談論電影,自然勝任有餘,但比較起專業影評人,其文章自有不同。專欄同時亦見總數最多類別,這是有趣的現象,反見專業影評已作「次等」類別。有時自己亦猜不透,到底通才,還是專才,始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此外,娛樂新聞報道佔42篇,僅次於佔首的專欄類別,但這些娛樂新聞報道根本沒有評論電影的國度,大部分均以電影或首映禮活動為主場故事,以明星絮語訪問為要。然而,這些報道沒有專業影評內容,卻見華麗褒詞,如「成績彪炳」、「引發熱潮」、「合伙人時代」等。

  如果影評或電影評論功能包括告知、評價和推廣,三者之間是否需要某種的無形平衡力;又或者影評若能成為文化一部分,並得以保存下來;影評是否可獲得某種的尊嚴。如果進一步而言,影評為何只針對票房理想作品,因為從文化角度而言,電影沒有好壞,只有意義含蓄和露骨、深刻和淺薄,又或是耐人尋味。有時候,被視為最爛的電影亦見一個場口或一句對白,讓人有所共鳴,牽纏而放不下心。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從報章報導看近年香港大學生形象的變化

黃浿沂
王碩禧
鄭梓峰
鄭曉怡
莫浩廷
蘇鑰機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