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視模式本地化:談《百萬富翁》對本港電視台的衝擊

2001-08-15

  香港的總體電視收視率過去十多年持續下滑,以往每家每戶下班後、瞬即趕回家觀看電視連續劇的光景已不再。雖然電視收視率下降是高度發展城市的普遍現象,當受現代人生活模式和生活習俗改變所影響,但這並不排除市民對電視劇熱情的冷卻,跟本地電視節目製作意念匱乏、欠缺新意有關。

  近日,《百萬富翁》在本地的空前成功把這個電視行業的問題和盤托出,為什麼一個從西方空降的電視節目反勝本地根深蒂固的電視連續劇、改變一直以來的慣性收視,且成為城中的熱門話題。這不是值得電視台高層和製作人反思嗎?電視台或許應藉此《百萬富翁》或《一筆Out消》的熱潮重新引起香港人——尤其是教育程度高的觀眾——收看電視之興趣。製作人可抽絲剝繭,深思這些外來節目的流行元素,以提升本地的節目可觀性。

  問題是輸入外地節目模式、引入的西方電視文化的意識型態,究竟會否對本地社會有利,長遠會否令本地製作式微,還是可藉此加速本地電視節目改革的步伐?

《百萬富翁》的啟示

  亞視從芸芸外國電視製作中獨挪用《百萬富翁》以戰無線,必然有其原因。首先,對一個收視率處於下風的電視台來說,由於強勢電視台財力雄厚,要突圍,必須避開製作同類型的節目讓觀眾作比較,改而代之可用非主流或另類節目爭取特定階層的觀眾(或平日不經常收看電視的觀眾),一個適宜在黃金時段巨獎問答遊戲《百萬富翁》便是一個選擇。

  該節目在各地均是收視保證,在全球五十多個國家都創出驕人收視佳績。在英國,《百萬富翁》自九八年九月播出後,熱潮至今仍未減退;在美國,根據AC Nelson七月的統計,全國電視ABC播出的《百萬富翁》是現時電視最當紅節目,觀看人次維持在一千三百萬左右;在第三世界,如印度播放時,更突破全國所有電視收視紀錄。

  《百萬富翁》全球化絕非偶然,《百萬富翁》不純粹是一個電視節目,而是一種所謂的電視模式(TV format),它是一套製作電視的方法、概念、技巧、內容和表達方式等。近年尤在歐洲出現了有規模的電視模式製作公司,比較有名的集團包括Pearson、BBC、GMG Endemol、Distraction Formats和Action Time等,他們憑當年電視製作經驗,構思出新電視製作方式,再加上深入觀眾研究,調節每一環製作細節,最後總結出無數新穎的電視模式,其中包括遊戲節目、紀錄劇集(Docudrama)、真人Show (Reality Show)等。《百萬富翁》、《一筆Out消》、《生還者》和《誘惑島》只是幾套香港人比較熟悉的模式,它們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轉移和售賣整套的電視模式。

反思節目發展模式

  電視模式的轉移特別適合弱勢的電視台,它們可以比較少的資源迎戰比較財力雄厚的敵台。雖然節目轉移時需要支付甚高的版權費,但相比由零設計和發展一個保證受歡迎的節目,卻更符合成本效益。以亞視為例,採用已有保證的《百萬富翁》可減低風險承擔,毋需投入昂貴的研究經費估量觀眾的口味和接受程度,對於一個廿四小時不停播放的電視台,經常需製作充足電視節目以填滿播放時段,購入電視模式,再把它本地化,算是一個較實際的策略。

  問題在於本地電視台會否盲目採納這些電視模式,而忽略反思那些節目受歡迎的每個要素,以自行開闢本地節目路向。硬搬整套西方的價值觀和表達方式,強行加諸本地觀眾,最後,只會壓抑本地電視創作、降低電視節目的多元性。

  事實上,香港發展新電視節目模式的步伐比國內和台灣還要慢,不少國內和台灣電視台早已肯定歐美的電視製作模式,並加以學習。例如台灣和大陸在過往十年紛紛引進電視媒人節目(dating show),且大受地方歡迎,至今香港電視台還未「有膽」效法。然而,全盤引入西方文化並非最有效提高中國節目素質和收視的方案,西方電視模式的入侵極有可能抹殺本地創作、搶走本地電視製作人飯碗,最後還打跨自己的電視工業。

  國內電視台於是多選擇跟外國製作公司合作共同製作節目,最明顯就是上海電視台與美國聯合製作的兒童電視《芝麻街》,上海電視台非走捷徑單購入一套外國兒童電視模式,反之,他們把節目本土化,且派自己的製作人員到紐約學習,長遠有望提高本地節目製作質素;再者,在購買版權之餘,電視台還從中吸收了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多年發展《芝麻街》累積的心得,回饋社會。

捨短取長改善不足

  輸入外來電視模式的好與壞只是一線之差,只為求催谷收視率、以最省錢、最省時間的方法,直接引入各種的電視模式,這豈不是無形中成為西方文化侵略的工具?雖然甚難界定香港電視台播放《百萬富翁》或《一筆Out消》會否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但是兩台採用全球化的電視模式之時,也應考慮本地價值觀,以香港的社會利益為大前提。政府把有限的大氣頻度交予免費的電視台,他們也應履行服務市民的義務。

  如果本地電視台能捨短取長,通過挪用西方電視模式,吸收製作的精萃,反過來改善本地電視製作的質素,這可能挽救每年下降的電視收視率。

  最後,值得一提是本港的電視政策與西方電視模式流行的關係。全球化的電視模式之所以在本地站穩腳,主要是本港電視政策間接造就一個封閉的免費無線電視市場,讓兩間電視台毋需更新和改善電視製作,也坐擁龐大收益,這才給予外來電視製作公司以全球化之名改變本土文化的機會。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從數據看香港電視變化

李敬華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