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的傳媒操守」研討會

2000-12-15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和珠海書院亞研中心聯合舉辦的《資訊時代的傳媒操守》學術研討會,於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在香港浸會大學成功舉行。該研討會的宗旨是:檢討和展望內地、台灣、香港、澳門在資訊時代的傳媒規範和操守;評介和探討新傳播媒體對傳媒規範和操守的影響;促進和擴大兩岸四地新聞傳播界的學術交流。研討會上報告的十四篇論文,從社會學、哲學、法學、倫理學及實際操作等層面,對資訊時代的傳媒操守進行了頗為廣泛和深入的探討。

網絡新倫理

  資訊時代網絡媒體的興起,給傳媒操守帶來新的衝擊,這是與會學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林鶴玲教授在「數位新聞時代的倫理挑戰——台灣網絡新聞發展的一些經驗」的論文中指出,傳統新聞學顯然受到新科技的衝擊,且面臨變遷,但是網路是個年輕的媒體,新的形式和作法不斷產生,而新聞倫理也應該跟著新形式的出現,不斷有新的對應思考與反省,使新聞界的自我規範能與傳播科技齊頭並進。她強調,「新聞媒體應該建立在讀者的信任之上」這一點,在傳統新聞時代或數位新聞時代,應該都適用。

  網路的倫理較為複雜,如何迎接資訊時代的科技,發展一套「科技倫理」,確是迫在眉睫。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彭芸教授提交的「資訊時代台灣電子媒體倫理觀的經驗性探討」論文指出,若科技造成人們困惑,甚至難堪,減少人們對媒體的信賴,那麼,警訊已起,就該面對問題,尋找答案。

  如何才能處理好傳播信息與保護隱私的關係?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林琳博士的「網絡時代與隱私權」論文認為,除了加快和完善網絡法制規範,加緊網絡技術改進、提高網絡安全性能之外,大力提倡網上自律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新聞操守規範

  本次研討會也有數位學者探討了資訊時代的傳媒競爭與傳媒操守關係。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系主任丁柏銓教授在「資訊時代的傳媒競爭與傳媒操守」的論文中指出,對於傳媒違背應有操守行為的規範,是一個系統工作,有賴於社會多方面力量的積極參與。現在的情況是,職業道德規範早已制定,但它往往只是高高地懸在空中,並沒有充份發揮嚴格的制約作用。如果對其中情節嚴重者,不僅將他們的劣跡公之於眾,而且端掉他們的飯碗,使得他們人財兩空,那樣還有幾個人敢膽大妄為?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主任俞旭與周碩、施清彬合作的論文「香港回歸後的傳媒操守——『陳健康事件』剖析」從媒介批判的角度出發,認為商業傳媒的新聞取向和道德標準的最大制約力量,來自受眾市場。長遠來說,香港社會如果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民主意識進一步加強,懂得杯葛那些操守淪落的傳媒,那麼傳媒道德操守才有根本的保證。

  有的學者還通過傳媒最近出現的問題,來討論職業道德和操守規範。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陳力丹教授發表的「中國新聞界四個話題的職業道德意識分析」論文,介紹了內地新聞界頗有爭議的新潮流、新話題:如媒體「策劃」新聞事件、記者體驗式採訪報導、偷拍偷錄的隱性採訪、不問傾向的「客觀」報導等。他提出,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政治規範只能控制媒介的政治導向問題,許多媒介競爭中發生的問題,屬於缺乏職業道德的性質,有待職業規範和道德意識去解決。此外,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杜耀明先生在「政治醜聞與新聞操守規範:以立法會選舉為例」的論文中,以個案為經,以綜述為緯,剖示競選期間政治醜聞報道的特色和問題,提出政治醜聞報道應有的職業道德要求。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羅文輝教授與陳韜文、潘忠黨合作的「大陸、香港與台灣新聞人員對新聞倫理的態度與認知」的論文,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兩岸三地新聞人員對「免費饋贈」和「兼職」的態度。他們指出,新聞倫理是三地新聞人員共同面臨的問題。而要改變新聞人員對倫理的態度,必須從新聞教育、新聞機構與專業組織、以及新聞人員三方面著手,才可能發揮功效。

  但是,有學者認為,傳媒老闆在傳媒操守淪落問題上也責無旁貸。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梁偉賢博士在「為誰服務:老闆、集團、黨派,還是讀者?——過案與理論」的論文中指出,影響傳媒專業操守的因素,不僅僅來自商業利益、集團利益、所屬政黨或政府的政治取向,老闆個人的意向也舉足輕重。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甄美玲慱士在題為「打工仔、專業操守與新聞自由」的論文中,集中探討了如何走出「打工仔屈服於老闆意志」的困局,並附上一份新聞專業三年級學生的實習感想,從多種角度剖析傳媒存在的操守問題。

傳媒自由的思考

  傳媒操守涉及的層面很廣泛。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魏永征教授發表的「尊重人格尊嚴:新聞職業操守的重要規範」一論文便從人格尊嚴的角度加以探討。他指出,尊重人格尊嚴,僅僅依靠法律對於侵權違法行為的禁止和規範,是難以奏效的,只有通過在社會意識層面上樹立人本意識、平等觀念等等,才能蔚然成風。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主任蔡銘澤教授的「輿論監督與新聞規避論略---對今年以來廣州新聞媒介輿論監督的思考」論文則認為,在新的形勢下,內地新聞記者乃至整個新聞媒介對自己的社會角色定位確有重新審視的必要。

  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史哲所劉述先教授在研討會上作了專題講演。他在題為「世界倫理與傳媒操守」的論文中指出,當今道德倫理的問題決不限於世界倫理宣言所涵蓋的範圍以內。事實上無論從事那一行專業,相對真假、對錯、善惡、美醜的分別還是必須維持的,權利與責任必須平衡,在自由世界中,傳媒操守必須由新聞從業人士根據普遍原則與所在地情況釐定出來,並付之於實行。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朱立院長在總結發言中表示,看來兩岸四地雖然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有差異,但傳播媒介渲染暴力、販賣色情、不負責任、侵犯隱私的現象,都通通存在。他提醒說,自由也可以異化。傳媒不能接受批評或反批評,自己在破壞新聞自由和法制,最後反過來傷害自己。朱立院長強調:「自由要付出代價,不自由也要付出代價。」我們應該通過努力使這些代價越低越好。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

數碼媒體Vs人類福祉

李月蓮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