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引入「欣賞指數」的由來

1999-06-15

  「欣賞指數」源自一個外來的概念,推廣多年後已本地化,具有強烈的本土特色。這兩年來,我們努力將其拓展,希望成為整個電視行業都支持的一種調查方式,更希望擴大到整體社會也可以對「欣賞指數」調查,有更多了解和認受。

  「欣賞指數」的引入是在八十年代後期,當時香港電台開始部署在兩間電視台黃金時間內,以固定時段播出節目。兩者有直接關係。

收視率競爭與港台節目

  一九八八年底,無線和亞洲電視獲續發牌十二年。牌照條款中,加入了關於港台節目在兩間電視台播出的安排,特別規定黃金時間內,要有一定數量的港台節目。

  為什麼牌照內要加上這些條款?這可以再推遠一些,在八十年代初期,政府進行廣播事業的檢討,其中主要建議包括香港電台的角色,和如何安排節目播出。這些建議於八十年代中期經過醞釀調整後,部份寫入了電視條例內。而經過修訂的電視條例,也成為八八年電視台新牌照的基礎。

  香港電台早期的電視節目,都是製作後,再與電視台商談播出時間,除了一些長壽節目如「鏗鏘集」因長期製作有固定安排外,其他節目就如打游擊般,個別安排播出時間。

  當時兩間電視台的收視率競爭,基本上並不牽涉到港台,因為港台節目播放時間屬游擊性質,兩台對陣,港台節目角色往往不甚明顯。但無可否認,歷年來都有慣性收視現象,港台節目在無線及亞視播放時的收視率有一定的差距。

  八九年四月,兩間電視台開始在固定黃金時段播放港台節目。之後,兩台編排節目時,往往針對港台時段作戰略考慮,編排節目對撼港台時段爭取收視。


由於兩台出現慣性收視差異,港台節目不能只依賴收視率來評價。

評價電視節目質素

  要評價港台的節目和角色,我們覺得其實需要更多關於節目質素的資料。由於存在慣性收視現象,編排在亞視播放的港台節目,收視率偏低,故此不能只依賴觀眾數目來評價港台的節目。在這大前提下,當八九年四月份黃金時段節目開始時,我們進行了一個電視節目質素調查。當時的調查只屬初步探索,詢問觀眾對港台節目的喜愛程度,調查結果雖有參考價值,但不能充份滿足我們的需要。

  在一次偶然機會,我們從廣播雜誌中閱到英國廣播公司(BBC)公佈APPRECIATION INDEX的數據,即覺得此概念可能適用於香港,於是與BBC聯絡,將「欣賞指數」引進香港。

  我們在一九九零年舉行測試調查,九一年正式進行第一次「欣賞指數」調查,由SRH 市場研究社負責。最初敲定「欣賞」這個名詞時曾作多方考慮,英文APPRECIATION意思較明確,但中文「欣賞」兩字則可能略嫌高調,故此當時設計問卷時加上附帶的形容詞幫助解釋。遇上被訪者感到猶疑的時候,調查員便會問:「你是否喜歡這節目?」。但始終「喜歡」和「欣賞」是有一定的距離,故我們亦逐漸放棄用這詞,而由被訪者自行界定「欣賞」的定義。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顧問團第十次會議以「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為討論主題。

  經過多年的調整,現時進行的調查與當初的不盡相同。早期調查局限於黃金時段內,節目數量較少,而目前已發展至三台所有本地製作,甚至包括有線電視的節目。

廣播理論與實際結果

  「欣賞指數」的調查結果與演變,令我聯想到業界一些既定觀念,需要接受挑戰。調查結果與理論估計可能是徹底相反。

  英國廣播公司在提出「欣賞指數」的概念時曾經指出,理論上觀眾會行使節目選擇權,致令少數人收看的節目,有機會獲得較高的欣賞指數。原因是如果這些觀眾寧願放棄收看熱門流行節目而選擇小眾節目,他們對這個節目的題材或表達方式,會有一定程度的欣賞,故此觀眾較少的節目,理論上有機會獲得較高的欣賞指數。但從香港的調查結果顯示,這項理論並不一定成立。

  在歷年的調查中,高收視率或高認知率的節目依然具有相當高的欣賞指數。在歷次調查分析中,無可否認,以平均計算,時事和較嚴肅的資訊節目的欣賞指數都比較高。但調查結果亦顯示,個別純娛樂節目亦可取得極高的欣賞評分。

  另外一點值得研究的是,理論上,當調查的節目數量增加時,平均欣賞指數會降低,因為包括的節目越多,自然低分的節目也相應地增加。但我們發覺,近年的調查節目數量雖然增多了不少,平均欣賞指數卻高於九十年代初期所做的調查。

  我們其實需要更多數據,以便作深入研究。作為電視行業及本地製作節目質素的評價,「欣賞指數」絕對是一個值得參考及推廣的指標,我們希望長期推廣這項工作,使它能得到業界和社會的廣泛認受。

*編者按: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顧問團第十次會議於九九年五月廿九日舉行,以「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為討論主題。會上,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朱培慶簡介香港電台引入「欣賞指數」調查的由來。以上為撮錄內容。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