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活字版到萬維網

1998-11-15

  北宋是中國文化趨於成熟而很富創造力的時期。經學、史學、哲學十分發達;詞、文、書、畫有很大的發展。科舉制度已逐漸完備;官學及私人書院都很興盛。

  北宋中期的多位學者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但是所有這些學者名家們的著作加在一起,恐怕也不及當時一個毫不出名的「布衣」對人類的影響來得巨大而深遠。那就是發明活字版的刻字工人畢昇。

印刷術促進文化發展

  據記載,畢昇大約是在一零四五年前後發明活字版。他用膠泥刻成一個個單字塊,加工處理後,按韻排好,以便檢索。印刷時,先在一塊鐵板上敷以松脂和蠟,然後用一個長方形鐵框放在鐵板上,在框內排字。排滿後將鐵板置於火上烤,使松脂及蠟稍化,再用平板在上面一壓,活字就會固定成為一板,之後塗上印墨印刷。印後再加熱溶化將字取下待用。

  印刷術的前提要素,當然是文字以及紙、墨和刻版技術。中國文字起源極早,秦時得到統一。造紙術始於西漢,但東漢蔡倫(公元一零五年)用植物纖維為原料製成了質地較好的紙。到晉時(公元三零零年左右),紙已取代了簡帛而成為書的材料。以紙抄書,成本比簡或帛要低許多,所以知識易於傳播。自從有了印刷術,知識更為普及,文化也就發展得更為迅速。

  畢昇所發明的活字版,於四百年後歐洲出現了同類技術,那就是公元一四五五年德國谷騰堡 (Gutenberg) 所印的《聖經》。紙及印刷術傳到歐洲後,大大地激發或推進了文藝復興及宗教革命。通過大量的價格較手抄本低廉數十倍的出版物,歐洲人的文明得以大為昌盛。由於歐洲文字是以字母拼音,所以使用活字版比漢字要來得更加簡易方便,印刷術所發生的作用與影響也就更加顯著。

  二十世紀不折不扣地是美國世紀。除了飛機、電視與原子彈都是從美國發端之外,一九四六年在美國製成的第一部電子計算機,即俗稱的電腦,將人類帶入了數碼革命的時代。

中文信息處理

  漢語是單音字,合字而為詞。漢語的組織方式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就使中國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詞歌賦,具有特別的節律與神韻。然而,漢字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的方塊字,所以漢字的書寫相當困難。到了近代,漢字的打字及印刷排版都比拼音文字困難得多;中國的文化及教育明顯落後於歐美,而普及起來極為不易。

  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末期,中國政府公佈了將漢字簡化到幾乎不成形的第二批簡體字,受到全國多數人的抵制而終於不得不放棄推行。正在這個時候,微型電腦出現了,電子記憶儲存的成本大大降低。而聰明的現代中國人創造了多種漢字輸入輸出法,使漢字打字幾乎與拼音文字一樣迅捷;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又發明了電腦輸入激光排版的新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漢字印刷的效率。這就使困惑了許多中國知識份子將近一百年的難題得到了解決。隨著微電子技術及電腦技術的發展,中文(漢字)信息處理已不再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障礙!

  我們祖先所發明的活字版印刷,給與使用拼音文字的歐洲人一個普及文化的大好機會。歐美人所創造的電腦技術、激光技術,卻又給了我們這個使用方塊文字的民族一個普及文化的新動力。看來,世界還是公平的,我們這個古老而具有獨特文化傳統的民族遇到了新的機緣。

萬維網時代之中國文化

  電腦、互聯網、電子郵件,特別是萬維網的普遍化,使得以中文進行信息傳播與交換和用拼音文字幾乎一樣地方便與迅捷。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利用最新的科技來充實中文信息的內容。

  毫無疑問,一個廿一世紀的中國人,應該學習如何在日益寬闊的資訊高速公路上馳騁。但是我們也應該不只是奔馳於既有的公路上,而應該興建更多更好的公路,同時也製造一大批以漢字為引擎的「車輛」。城市大學最近新成立了一個創意媒體學院,就是希望在這方面培養出一批人才。


電腦科技發展能充實中文信息的內容,創造出萬維網時代的新文化。


  我們應在數碼革命之後的萬維網時代,努力創造一個比發明活字版印刷時的宋朝更加璀燦的新文明。我將這項偉大的工作稱之為「C++工程」。「C」原是大約十年前興盛起來的電腦語言,後來經過改進變成了「C+」,再經改進則成為今日被廣泛應用的「C++」語言。我使用「C++工程」這個代號,一方面是借用這個資訊科技的術語,賦與這項工作以時代氣息,另一方面也是想說明,創造萬維網時代的新文化將是一項極艱巨的工程。

  在這個符號裡,「C」這個字母代表 Chinese Culture,即中華文化。我們所要創造的萬維網時代的新文化,無庸贅言,自應是以我們固有的文化為基礎。第一個加號「+」的意思是,我們不能不加選擇地完全接受前人所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而是應該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進行深刻的反思。譬如說,為什麼宋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已相當成熟,但卻沒有在後來導致像歐洲「文藝復興」那樣的整個社會的質的飛躍?又如,儘管宋明以來,中國的工藝技術十分先進並富創造力,為什麼卻沒能產生以數學推理及重複實驗為方法的現代科學?再譬如,中國雖然很早以前已有了人本主義的思想以及「民為貴」的社會理念,為什麼近代卻未出現像歐洲那樣的人文主義及民主思潮?

  至於第二個「+」則是指我們要胸襟開闊,具備現代的國際視野。我們應該像魏、晉、唐、宋時的前人那樣,自信而開放,隨時可以從外域文化中吸收有益養分。今天已被我們民族充分消化了的佛教來自印度;中國的繪畫、音樂、舞蹈、雕塑、建築,甚至飲食、衣著都受到印度與中亞的許多影響。今天我們早已忘記了來源的褲子、椅子、胡琴,甚至大餅也都是來自西域!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資訊高度發達、經濟文化逐漸全球化的世界。身處全中國最現代化、最具有國際交往經驗以及最自由開放的香港,我們正可以為「C++工程」多出一分力。唯有在下一世紀裡,做到中華民族全面振興並為人類的文明再度做出重大貢獻,我們才算是上無愧於祖宗,下對得起子孫。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學生反修例運動中網絡關係解體的實證調查

宋昭勛、吳靜、胡欣立
2021-01-11

警隊與社交媒體

黃子健、馬偉傑
2017-05-08

2016年度新聞與社交媒體使用行為調查

馬偉傑 周展樑 葉詩穎 伍淑冰 梁俊仁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