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先後製作過兩輯《女人多自在》電視劇集。
《女人多自在》放映交流會反應熱烈。
今日香港社會的議題總算多元化,但在傳媒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識又是甚麼一回事?由「女性主義」的出現,以至近期的「女力」Girl Power,是否有助我們對社會的男女定型、女性意識之覺醒有相應的反省?《女人多自在》放映交流會反應熱烈。
浸會大學拉闊文化計劃與香港電台合辦的放映交流會已於二零零四年一月十六日在浸大舉行。藉著《女人多自在》Ⅰ及Ⅱ片段,劇集故事及編導人員與參加者有所交流,而與會者則包括大學教職員、學生、雜誌記者、校園記者及社工等。
傳媒「傳統」束縛及媒介策略
其實,表面上香港女性地位比其他亞洲地方(如日本、韓國以至台灣)為高,骨子G傳媒所反映的女性卻往往是被動和被男性主導的社會價值所束縛----由早期的「追女仔」系列、以至最近的「大丈夫」、「嫁個有錢人」都隱約可見,以女性為主角或題材的傳媒則少之又少。香港電台作為公營電視台實有責任去代為發聲。此次適逢其會,與婦女事務委員會合作,遂有二零零二年的《女人多自在》Ⅰ及二零零四年的《女人多自在》Ⅱ,兩輯都由女性作家陳慧執筆作故事。
陳慧表示設計角色時以三十多歲的單親媽媽娟為主角,是因這群女性的面貌很少在商業電視、電影見到。娟又兼有女兒和母親的身份。如是,娟媽、娟、BB(娟女)便兼顧了三個年齡階段的女性特質。加上娟童年好友Joyce屬中產,更擴闊了生活接觸面。
觀映後的討論中,浸大電影電視系盧偉力博士認為《女》劇是好看的。他不覺得劇中刻意突出男女間的對立或性別角色(Gender),而是嘗試詳盡描寫在現代生活中女性如何生活和面對問題,令男或女的觀眾有所領悟。其實這也是我們的創作原意。如果第一輯是著重議題(Issues),今輯則強調情感、態度、心路。特別因為在後沙士時代,要描繪的更加是女性如何面對解決困難,而不是去逃避。從來女性特質就是面對一切事務總是理所當然地接受,生活上各式各樣的細節都要求她們付出額外關心----無論家庭、辦事、人際關係。新一輯比上一輯會來得沉重和傷感,但在逆境下成長經歷的苦澀,總叫人格外深刻和動容。娟比過往獨立,勇敢地面對工作、家庭、情感的崎嶇路;娟媽和Joyce媽都較之前開放,抱著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態度,一個照顧中風的丈夫,一個欣然面對第二個春天;Joyce開始放下執著,被裁員後轉營陶瓷坊,去關懷別人;BB踏入懷春期迎接愛戀苦與樂及生育的困惑。或者就是這些對女性的自然刻劃,贏取了觀眾的支持,視為近年的一道清泉。
一些年青的與會者則困惑於劇情表面上的「傳統」,例如為何仍是由女性----尤其是母親負責所有洗衣舖工作與家務?為何娟在早前婚姻觸礁(與前夫輝分開後,帶BB回娘家作單親母親),仍對一個自薦技工阿莫輕易動心?
有關「傳統」的問題,故然是一種媒介策略。要在電視黃金時段佔一席位,連續劇是在形式方面行對了,內容更要針對主要觀眾----主婦/師奶的口味和價值取向。(《女》劇是因為第一輯的成功而有機會開第二輯。)由傳統入手,令觀眾更易代入,然後引導他們去反省這些角色和價值。傳統中的優點故要保留,有問題的就要指出,醒覺後才可以面對、改變。陳慧更希望觀眾思考「傳統」有何不妥?如何才是「非傳統」、好的「非傳統」?劇中的「zy風雲」正好引發起這討論。有一晚家中出現zy,眾人只知叫嚷,男主人娟父也不理,最後還是由娟媽擒走。說來奇怪,在座的三十多人(主要是女性),大部份家G都有相似經驗。盧偉力博士更借題發揮:母親常常是犧牲自己去照顧家庭,他母親在飯桌上常吃雞尾,眾人便以為她喜歡吃,原來是她不願其他人吃這厭惡物,母親之偉大就是把犧牲視為理所當然。「傳統」其實包含了美德,不用全盤拋棄。當然更重要的是問為何永遠是母親去犧牲,家庭成員是否可以有人分擔?看到眾人熱烈討論,一位社工冷靜地分享了自身經歷。她所遇到的有些母親視做家務為己任,不做會內疚,別人代勞她會沒安全感。只有當我們改變她和周遭人背後的想法,女性才可以有解脫,而此類「入到家的電視劇」或許可引發一些反省,(如子女肯陪同母親家長收看,從旁傾談的話)。另外,作子女的也要有心理準備:要貫徹現代男女平等,家庭成員要用行動分擔家務。有一天母親說不煮飯洗碗,做子女的是否願意補上?發出問題後會場的一刻沉默,或多或少代表了觀眾開始反思了……。
觀眾對傳媒的閱讀與要求
有關愛情婚姻的問題更加引來熱烈討論。為何劇中娟仍多方渴望愛情,重投婚姻的懷抱?有人提出「嫁個有錢人」熱賣,顯示社會默然認同這類「恨嫁」/女性從屬心態。為何《女》劇不加以批判?女社工反映所接觸很多女性,教育水平不高,她們有的至高價值便是家庭。陳慧補充:婚姻對女性不一定是糟糕,重要是在決定任何事(包括結婚或獨身),都要在自己認識、接受、主導下決定的;換句話說,就是要舒服、「自在」。
說到尾,《女》劇希望為受制於無形枷鎖的女性(以至於男性)提供一些新思想空間。妳就算不是別人的妻子,也有妳自己的家庭。希望女與男都可以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尋得真自在。
交流放映會在一點依依中結束,遺下的卻是很多很多的思緒:如香港觀眾能夠認真的閱讀、要求傳媒,而傳媒又能提供有內涵有吸引力的戲劇故事(論者所謂「受眾文本」readerly text),那麼,香港觀眾品味自會慢慢提高,社會對女性意識亦會逐漸醒覺。香港電台計劃在未來安排《女人多自在》Ⅰ及Ⅱ劇場版巡迴放映交流,(如會堂、展館、以至戲院),延續這場靜靜的「傳媒教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