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平中肯.報導真確」——新聞自由的立足點

2004-06-15
亞視《龍門陣》曾掀起一陣輿論熱潮。
鄭經翰、黃毓民、李鵬飛相繼辭任商台清談節目主持一事,被指為是「中央打壓香港言論自由」,縱使前中央官員成綬三澄清無威嚇李鵬飛之意,港人的不安情緒、心情的鬱結、對立的態度,並無因此而紓緩;白色恐怖氣氛,仿似揮之不去。

李鵬飛五月底在立法會上的指控,透過電子傳媒,一字一語,重覆播放,植根民心。大部份報章雜誌又有文必錄,全單接收,在缺乏有力的反駁與中肯的分析下,事態真假一時難辨!

而往後數天,電台、電視,報紙上的採訪、評論對象,大多是一面倒認同中央打壓說法的大律師、政黨、學術界人士。他/她們的論調,言之鑿鑿,記者編輯不加印證,不作深入探討、訪問便刊登引述;原本應該是一個成熟商業社會,香港人平均教育程度高,理應有冷靜、理智、分析判斷能力的,一時間,受傳媒報導影響,失之所據,香港驟變成悲情城市,在國際傳媒報導上,香港甚至於中國的形象都是負面。


切忌「你講我錄」

究竟鄭經翰為何不正面回答辭去商台《風波裡的茶杯》主持職務的原因?黃毓民又為何一走了之?而直至截稿這一刻,李鵬飛又為何一方面只不主持商台節目,而另一方面仍然主持有線《飛常政經》及香港電台《議事論事》(*編者按:李鵬飛於六月七日宣佈將暫停所有節目主持人的職務),兼且與鄭經翰一樣,無間斷的可在報章上發表言論和文章呢?而商台高層又說從來無受威壓,而其他不同立場的時事節目主持、評論員、專欄作者、學術界講者、不同政見的政黨人士,亦可如常發言?這一切疑問似乎再無人深究,既然如此,香港及香港普羅市民,為何要平白的為了三位只是辭去主持商台節目的人,承擔因此事而引發的社會分化,牽動個人精神鬱結和不歡?又白白斷送香港的聲譽呢?

其實最令我遺憾的是:今日我輩的新聞工作者,不少是不加思索,疏於看書、翻查資料,採訪態度是:「你講我錄」,甚少質疑、提問、反證,兼且追訪的對象,經常同一面孔,好像香港人才凋零!不知怎的,編輯採訪主任亦可予之過關。最基本的新聞工作者操守—準確、持平、中肯的要求,已不太重視。

縱觀目前港人喜歡閱讀的報紙專欄,不少作者有明顯的政治立場;而電台電視清談節目主持人,已不再像以往—要求嚴謹,必定是由資深新聞工作者擔任;現在呢?大多邀聘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有來自商界、政界、公職背景的,也有是由在一定程度上認同某個政見的學術界人士出任。他/她們也許學識閱歷豐富,但與社會各階層的關係,卻亦是千絲萬縷,有時甚至在某些論題上,存在著利益衝突,有意無意間言論傾斜。


火力失控弄巧反拙

在市場主導下,我也明白商營的傳媒機構老闆及管理層對節目的收聽率、收視率和銷量是特別關注的,因為會直接影響廣告收益。走持平中肯路線製作,不是太沒有火了嗎?但殊不知玩火是有代價的,他們會否明白和相信,這個收視/聽/銷量指標只可側重在戲劇及娛樂資訊,新聞時事節目,其實是為一間傳媒機構打響招牌,樹立威信,令各方權貴都看重的重要「皇牌」。長期倚重嘩眾取寵,故意刁難受訪者,或是側重一方觀點,缺乏客觀的報導和評論,最終會是弄巧反拙,各方不討好,火力失控,殃及池魚!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這股嘩寵風不就是九三年亞視新聞部製作的《龍門陣》掀起的嗎?然而,若有機會重看《龍門陣》,不難發現當時這個清談節目,主要的組合是有主持和嘉賓主持(後來還有現場觀眾,播出時間並由清晨調到黃金時間)。主持是由新聞部當時較資深的記者徐佩瑩擔任,主責是與幕後監製保持聯繫,控制討論流程;嘉賓主持三位,即鄭經翰、黃毓民、陳耀南。

就因為這個組合,決定了該節目的成功。陳耀南教授學識廣博,語帶相關,不落俗套,幽默又抵死,不慍不火,不作人身攻擊,點到即止。黃毓民則思路快,反應敏捷,憑新聞界多年經驗,舉一便可反三。鄭經翰勝在夠大聲,管他有理無理,講了再算。當時這三位嘉賓主持,可以說是各自發揮所長,互補不足,擦出火花;加上形式新,配合當時談及政改的環境氣氛,節目聲勢於是不逕而走。不過,可以肯定一點,初期的《龍門陣》不是「歪理不饒人」的節目,一些應邀上節目的訪者,因為不習慣面對鏡頭和被一眾口齒伶俐主持「公審」而矣。及後陳耀南教授的離開,以及邀請有爭議性的當事人上節目亦相當困難,餘下鄭經翰、黃毓民支撐大局,盡情自我發揮,直至節目被叫停。

事實上,言論出位,故意刁難受訪者是不太難掌握的技巧。八二年我初出茅廬,代表《星島日報》出席香港電台首次舉辦的《市政局選舉論壇》直播節目,向參選候選人提問。記者共五位,坐在我身旁的有比我資深很多、代表《南華早報》的陳家耀。由於我是初生之犢,要爭取注目,於是我便選了一位外貌看似不太醒目的候選人發問,果然不出所料,一輪質問、刁難,他已不知所措,聲音發抖,完全無招架能力。鏡頭前觀眾看得樂,我亦心感飄飄然,總算是「贏」了其他同行大哥。


不能妥協的原則

無論如何,傳媒是一件利器,駕馭不好,會「殺錯良民」,影響甚為深遠。上月三十日,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最近亦客串做時事節目主持人),在李鵬飛主持的有線《飛常政經》上指,每星期日在《城市論壇》場外的「維園阿伯」,是「左派人士動員的,但他們水平太低,誤將當日發言的記聯代表為記協代表,在場外大聲謾罵。」我自己也曾在八十年代擔任《城市論壇》主持,但當時沒有「維園阿伯」,故此,假如我是當日節目的主持或監製,我必定會追問蔡子強有甚麼根據可以那麼肯定「維園阿伯」是「左派人士動員,並有組織的呢」?組織者又是誰?如果是真的,為何他們不選些高水平的,效果不是會更好嗎?可惜當時主持人李鵬飛無追問,任由蔡子強隨意高談闊論。

也許是目前清談節目的主持人名氣大,監製有時也無法履行自己的職責,但是多請一些不同角度立場的嘉賓,如果公司資源許可,多做幾個分析報導,討論一樣會擦出火花。

「持平、中肯、真確」,是香港廣播條例守則中所要求,主持人要遵守,編輯監製更要把好關。這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守,和絕不能妥協的原則,也是新聞自由的立足點。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後真相的信息戰年代

傅景華
2019-09-28

香港傳媒高層訪京團背後

呂秉權
2018-10-22

假新聞 Vs 新聞自由

彭家發
2017-04-13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