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舉辦公眾諮詢會,積極聽取公眾意見。
公眾諮詢會當日全程網上直播並提供重溫收看。
來自不同界別人士於諮詢會上發言。
「香港電台,香港人的電台」,這是港台第一台用了很長時間的口號;成為香港人的電台,是香港電台一直追求的目標。作為香港的公營廣播機構,香港電台有責任聽取大眾的意見,製作高水準的節目,服務社會各階層人士。香港電台必須具透明度,提高問責性,及回應公眾的訴求,為此,香港電台於二零零五年十月二十九日舉辦了公眾諮詢會。公眾諮詢會當日全程網上直播並提供重溫收看。
來自不同界別人士於諮詢會上發言。
公眾諮詢會假香港浸會大學林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分四節聽取公眾對港台發展、電視、電台及互聯網服務的意見。當天出席人數超過八百人,並提出不少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香港電台的管理層也回應了公眾的質詢,諮詢會對港台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不少有參考價值的意見。
公眾對香港電台印象調查
在公眾諮詢會舉行前,香港電台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做了一項民意調查,了解市民大眾對香港電台的意見及印象,從而為公眾諮詢會作準備。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於十月六日至十日期間,以隨機抽樣方式,用電話成功訪問一千一百一十一名十八歲或以上的市民,回應率為61.7%。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72.2%︶被訪者對港台整體印象良好;接近八成(77.9%)受訪者認為港台應監察政府,批評政府政策;近六成(58.4%)受訪者認為港台不應為政府政策「講好說話」。
在電台服務方面,經常或有時收聽香港電台廣播的被訪者,他們收聽的原因,超過八成(83%)因為節目提供的資料可信,接近七成(68.6%)因為港台節目內容豐富,六成半(65%)因為節目具教育性。對新聞、電話意見(phone-in)節目及音樂節目,被訪者一般認為節目量屬「幾足夠」,並且「幾滿意」節目質素。
電視服務方面,經常或有時觀看港台電視節目的被訪者,近六成半(64.9%)最經常收看時事資訊節目。他們對香港電台電視節目評價正面,觀看港台電視節目的原因,主要因為內容豐富、題材吸引、製作認真、具教育性、消息或資料可信及評論公正。香港電台電視節目與其他電視台節目比較,受訪者普遍認為,港台電視節目製作認真、比較另類、題材比較廣泛,也不沉悶。
至於香港電台的互聯網服務,經常或有時瀏覽港台網站的受訪者,七成(71.5%)滿意港台網頁內容,他們主要為重溫電台、電視節目、瀏覽新聞資料和網站其他內容等。
意見調查提供了一些量化的數據,而公眾諮詢會的目的便是要收集質化的資料,以拼湊出一個立體的意見圖像,讓港台能充份了解公眾的需要,在未來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公眾諮詢會多元意見
香港電台一直游走於政府部門和公營廣播機構之間,在港台未來發展方面,參與諮詢會的各界人士就港台的體制、角色、使命、現行服務等提供了多元的意見。
*香港電台未來發展
在體制上,香港電台未來應否走公司化,成為諮詢會其中一個焦點。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認為:「(港台)公司化的條件,現在比甚麼時候都好,因為曾特首非常重視民意,而港台的調查報告中,市民都是普遍支持公司化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教授則認為:「關於港台角色問題,究竟大家是否同意她作為一個公營電台?抑或是維持一個政府部門?這是一個關鍵問題。」他建議多辦一個諮詢會去討論。立法會議員楊森說:「我鼓勵香港電台走向公司化︰︰反映時弊,促進文化、教育資訊及政治發展,監察政府,這個定位是很重要的。」
城市大學公開進修學院首席講師宋立功雖然認為公司化可能是一條出路,但也擔心會對員工造成不利影響。不過,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劉佩瓊則持相反意見,她認為:「香港電台應該解除多年來公司化的心結,在現有制度下發揮至最好。」她建議港台應從傳遞現代化資訊與知識,發展相關產品方面著力。有與會者也提出成立類似立案法團形式的組織,營運港台。
立法會議員單仲偕認為公司化是一個長遠的課題,當務之急是香港電台的搬遷事宜。面對廿一世紀挑戰,港台不應以土炮設備來製作節目,他指出:「港台電腦不足、電力不足、設施陳舊,但(港台所處)這幾幅地的價錢都較貴,可能要幾十億,足夠港台搬遷至將軍澳,將所有設施重新裝備,應付數碼廣播的來臨。」
對於港台角色,鏡報社長徐四民強調:「香港電台的廣播方針應該代表中央政府,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老闆應該是中國,如果電台沒有國家觀念,這個是甚麼電台?」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朱立則提出,港台節目應由人民的角度去考慮,不是由政府角度考慮。香港電台不論叫甚麼名字、甚麼架構,都不要忘記人民,這點是很重要的。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表示:「希望有一個以獨立、編輯自主的公營廣播政策運作的的公營機構,不希望港台成為一個宣傳機器。」
*電視服務
在電視服務環節中,與會者普遍支持香港電台能成立一條獨立電視頻道。關於電視節目類型方面,與會者提出港台該多製作關注弱勢社群,如草根、弱勢人士的節目、年青人的資訊節目,以及讓年青人談政論政的節目。
文化藝術節目方面,有意見認為,微觀的文化表演資訊、舞台劇等都應進一步加強。港台的外判計劃得到不少讚賞,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院的邵家臻更希望港台能提供平台,供獨立創作人播放作品。
最近通識教育成為教育界一項備受關注的議題,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最有潛質做這件事(通識教育平台)的是香港電台,現在有第一台的資訊服務,也有教育電視,也有電視部,可以做一個重新的組合,這正正就是你們的強項。」
*電台服務
在討論電台服務一節,與會者提出廣泛且具體的意見,包括對主持的看法、頻道接收、節目編排、節目類型,以至不同頻道的定位等意見,當中涵蓋家長教育、公眾健康教育、體育、兒童節目、輔導性節目、環保方面等。正如助理廣播處長(電台)戴健文總結時指出,廣泛的意見,正好體會香港電台的多元性,也說明港台節目的多元化。
在英語服務方面,有意見提出希望把第三台及第四台的節目帶進學校,也有人讚賞港台英語節目The Works (藝坊);亦有建議可增加為年青人、在囚人士等製作的英語節目。對喜愛古典音樂的與會者來說,如能有額外頻道,分別提供廣東話及英語的古典音樂,將是他們所樂見。
*互聯網服務
諮詢會的最後部份集中聽取公眾對香港電台互聯網服務的意見。有意見稱許港台發展的語文網站,建議進一步把語文內容轉變為資源,再在網上建立互動群體,為語文內容增值。但亦有意見認為港台網站缺乏宣傳,導致「有材料,但不播出」,希望港台以開闊思維,繼續帶領傳播媒體網站新潮流。
在網上重溫方面,有意見認為港台網站提供一年節目重溫服務不足夠,建議港台將所有節目放於網上,或把一些對香港政治或歷史有重要性的電台或電視節目長期保留在網上經典重溫頻道,方便公眾瀏覽欣賞及作學術研究之用。
總結
這次公眾諮詢會收集的意見,對香港電台是非常寶貴的,我們衷心向所有當日出席的人士致謝,感謝你們寶貴的時間及獨特的見解,我們會細讀每一個意見,積極改善,希望香港電台繼續是「香港人的電台」。
(*公眾諮詢會摘要及「公眾對香港電台印象調查」結果已上載於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亦可網上重溫收看當日諮詢會過程: http://www.rthk.org.hk/special/consultation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