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理想」壓倒一切的藍圖:評《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報告》

2007-05-11
民意研究調查顯示,市民對香港電台在公共廣播服務上的表現感到滿意。
  張炳良教授在上一期的《傳媒透視》中,形容《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書)關於香港未來的公共廣播服務的構思是「十分正面進取」。我想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如果我們把報告書中的「十分正面進取」的構想,連同它對香港電台的分析結合一起來看的話,我相信,說報告書為了要盡快實現它對香港公共廣播服務的鴻圖大業,不惜把它認為是「不夠格」的現有的公共廣播服務基本上掃平,似乎也並不為過。

  我並不認為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的成立,是為了要替特區政府或一些政治力量去「整治」香港電台。也許委員會不是每一位委員都十分欣賞香港電台對香港公共廣播服務的貢獻;但從報告書中,我看不到委員會背後有甚麼隱藏的政治目的,要跟香港電台過不去。相反,和香港電台管理階層一樣,報告書是大力擁抱公共廣播服務的價值和重視言論自由的原則,只是委員會很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態,認為香港目前包括香港電台在內的公共廣播節目,遠遠未能達到公共廣播服務要面向全民、節目多元獨創、組織和編輯獨立於政治權力和商業利益之上這些理想;因此,與其修修補補做一些半湯不水的改善,倒不如來一個徹底的解決,堅持盡快成立一個全新全面又高度獨立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至於目前那些未能符合理想的公共廣播,在這個前提下便只好讓路和退位讓賢了。

實現鴻圖理想而推翻原有建樹?

  大家如果看看報告書關於新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在其管治、問責、財務、以及節目安排各方面的建議,我想是不能不承認,這些建議起碼在理念上大多是能比美國際間的最高標準,以確保公共廣播服務在各方面的理想都能在香港得到最大的體現。例如為了保持公共廣播服務機構的獨立性,報告書建議差不多所有從政的人士都不能成為機構的董事局成員;而為了盡量減低商業的影響,報告書建議保證該機構在頭十年內 80%至100% 的經常性開支均由公帑支付等。

  報告書中關於管治、問責、財務、以及節目安排各方面的建議,大部份都是值得支持或可以認真考慮的。但是,為了一個仍未實現的「理想」、為了要創立一家未受考驗的全方位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便得要把原有在公共廣播服務上有所建樹的安排徹底推翻,其理據是否充份、對香港電台又是否公平呢?

  儘管報告書承認香港電台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廣播機構,並指出過去香港電台不斷製作大量的公共廣播類別的節目(尤其是在電台方面),但報告書認為,香港電台還未夠資格成為一個真正的公共廣播機構(見報告書第六十六段)。報告書就此提出的理由,是香港電台說到底是政府的一個行政部門,在制度上和在公眾的印象中不可能真的做到公共廣播機構在編輯上自主持平,不用服從或執行政府政策的要求;加上香港電台沒有擁有自己的電視頻道,其電視節目在商營電視台播出時在時段上既受限制,又容易使觀眾混淆,以為有關節目是商營電視台製作。

  雖然上述的理由並非毫無根據,但卻是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制度上的局限,並非是香港電台咎由自取的錯失。儘管有這些不足,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二零零六年五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大眾在八項公營廣播服務的角色當中,除了在「提供娛樂性節目」一項之外,香港電台在其他七項的表現,均被認為是比本地其他商營電子媒體做得出色。例如在「監察政府」、「反映民意」、「提供客觀資訊」這些直接牽涉編輯自主和持平的項目上,香港電台比起商營電子媒體被認為是做得好/非常好這方面,分別領先17.2%至6.3%不等。類似反映香港市民對香港電台在公營廣播服務方面感到滿意的調查結果,經常可以在研究傳媒的學者的研究中找得到。

  儘管不是一個全方位的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能夠通過其公共廣播類別的節目取得這樣的成績,我想還是值得稱許的。不過,報告書對此似乎是不甚了了,反而建議香港電台未來應該將它目前製作公共廣播類別節目的責任,轉移到報告書建議的新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身上,並在市民適應了數碼廣播之前,要香港電台交出有關的電台FM廣播頻道,讓這個新的公共廣播機構經營(見報告書第二百三十(b)段),甚至還得取消或縮減香港電台目前通過商營電視台播出其制作的電視節目時段(見報告書第二百五十二段),以及要求在這個新的公共廣播機構正式運作的初期,不能有其他公共廣播機構與之競爭(見報告書第八十六段)。

一個翻天覆地的變革

  按常理而論,香港電台在種種局限之下,在公共廣播服務上的表現就是不算優異,起碼還算得上是良好或是稱職吧。但對報告書而言,不能全方位達致公共廣播服務的最佳理想,便活該只能接受不應再經營公共廣播類別節目這命運,因為創立這個新的公共廣播機構這一鴻圖大業,是不應受到目前不合規格的架構所左右(見報告書第九十四段),加上要將香港電台轉變成一個全方位的理想公共廣播機構,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革,這將會遇到種種體制上、結構上、文化上、財務上、員工待遇上各種「實際而又不能克服的困難」(見報告書第九十六段),因此,儘管香港電台在公共廣播服務上的表現是良好稱職,並且擁有幾十年的經驗和傳統,在報告書那全方位的鴻圖理想面前,便得在公共廣播服務的道路上,被擯出局。

  寫到這裡,我不禁要問,報告書憑著甚麼可以這樣自信的以為,它這個目前還是紙上談兵的建議,肯定會比經營了公共廣播多年的香港電台的表現更出色呢?如果特區政府接受了報告書的建議,便勢得要把失去了製作公共廣播節目的香港電台改組,這對香港電台而言,難道就不是「翻天覆地」的變革,不會出現類似報告書所提及的「實際而又不能克服的困難」了嗎?也許,對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來說,這些質詢和疑惑,只反映了那些缺乏勇氣和信心的人的多餘的顧慮。為了要實現那全方位的理想,我們便得信心十足,並將一切目前未達最高規格的公共廣播服務的架構和傳統掃除,以免它們成為香港邁向這個理想的攔路的絆腳石。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

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承擔

張楚勇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