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0116】浸會大學管理學榮休教授 趙其琨
2021-01-16

管理學榮休教授趙其琨——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宜妥善籌備 免政治失

標題由編輯所加

Hello Chester,

首先,明天是你的生日,我在此預祝你身體健康,學業進步。身處多倫多的你,明天生日都不能與朋友共聚,實在可惜,只好多忍耐一下,望疫情快快過去。瞬息間你已在外三年多了,多月之前,你我也有略略討論你明年畢業後,會否留在加國或回港發展這問題。

在中美貿易戰的大前提下,再加上環球疫症蔓延,無論是在哪個國家或地方發展,青年畢業生尋找工作都是困難重重。因營商環境艱巨,商業活動減少,全球經濟下滑,導致以旅遊、零售、物流為主要經濟支柱的香港市場,更一蹶不振。2020年GDP實質增長預測是-6.1%,而失業率在短時間內暴升到6.3%。故未來因生意難做、機構轉型或重組、生產自動化、資訊系統化和因移民而關閉公司等問題使本港職位繼續減少,實是在所難免。失業率的上升還未到盡頭,可能要在今年第三季才見頂。另一方面,香港每年約有20,000名受資助的大專生畢業,他們要與在外國回流的香港人和留港發展的大學生,一齊競爭在港職位,僧多粥少情況下,事實上是難上加難。

剛好,香港特區政府為鼓勵年青人共建香港未來和融入國家發展,正推出一項青年在大灣區的就業計劃。鼓勵香港商界聘請在2019至2021年畢業的大學畢業生,派他們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名。獲聘的年青人可獲得不低於18,000港元的月薪,而政府則會按獲聘人數來補貼企業。

大學畢業生會否參加此項就業計劃可從兩方面考慮。(1) 在內地的發展的前景和 (2) 工資是否吸引。展望將來,未來10年中國仍會是亞洲經濟的一大龍頭,尤其是在發展第四產業。故長遠而言,無論是製造,實業或創科,經此動盪之後,大圍經濟復原時,還是有利可圖的。此計劃名額不多,為期年半,但在看不透的營商環境中,卻給予準備在大灣區發展的中小企和創科公司,在平衡盈利與虧蝕計算中,有着一個小小的空間和支援。我相信參加此計劃的僱主,在計劃完結後,亦會繼續僱用原有人才。而此計劃亦讓香港年青人可以更加認識內地的就業市場和工作文化,啟發他們北上的發展願景,這對僱主僱員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因此,年青人有意前往內地發展應可考慮。

工資方面,根據香港浸會大學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2020年的薪酬水平調查,去年畢業生的起薪點大概在$15,000左右,比起2010年$12,000只增加了25%。但是在這10年來通貨膨脹,生活指數每年不斷增長,樓價租金更不在話下,例如,今天巨無霸售價大概$21一個,而在2010年則只是$14.8,上升了42%。初入職的大學畢業生的收入購買力每年遞減。2019大學畢業生的收入,購買力只是25年前的75%。 另一方面,以大灣區的生活指數計算,深圳以外的大灣區城市的住屋、交通、消遣遠比香港為低。$18,000的月薪是一個相當吸引的誘因,驅使有意前往內地發展的年青人參考。當然,將來港幣人民幣的兌換率是否有重大差別,則尚待時日證明。

不過,這計劃萬一籌備不善,也會衍生一些政治失態。從公共理財的角度來說,政府不應亦不會無止境地津貼私人企業的薪酬支出,但在水深火熱的今天,特事特辦,以一次過的計劃來說未嘗不可。但政府需要小心處理機構申請的名額數目,哪怕是上市公司和本地中小企或初創創科,前者多是實力雄厚,未必需要政府幫忙。而後者則資金流有限和風險大,卻只憑着創意和努力創出新天地,值得給予他們一些支持。另外,對選擇不在香港以外營商或工作的人,未因此受惠,便可能覺政府厚此薄彼或另有政治原因,做成不想見到的社會分化。讀心理學和政治的你應該會明白這一點。 

然而,無論選擇在內地發展與否,我常常說道,每位年青人都要好好的裝備自己,當機遇來臨時,便能夠抓緊機會,全身投入。機會是給予有準備的人,這點你還是要牢牢緊記。謹叮囑你小心身體健康,繼續勇往直前,創造你自己美好的人生。

 

祝 生日快樂,開開心心。

 

Daddy

2021年1月16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