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0731】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 嚴鴻霖
2021-07-31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嚴鴻霖——制定減排政不妨加入最新科研成果

*標題由編輯所加

 

爸爸媽媽:

我近日和一班好友行凰凰山。當日不但天氣炎熱,空氣質素也不太好。當我快到達山頂時,回首一望,眼見東涌和機場被霧霾籠罩著。作為研究空氣污染的學者,我心裡有些感觸。

香港雖然是個好細的地方,但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空氣質素的好與壞,不但對本地人的健康有影響,對城市形象都十分重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計算,戶外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四百二十萬人提早死亡,空氣污染已經成為全球其中一個重點要解決的環境問題。

 

全世界不同國家都致力制定減排政策,香港上個月也推出《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列出六大應對空氣質素策略,包括綠色運輸、全面減排、宜居環境、潔淨能源、科學管理和區域協同。我認為香港減排的政策有幾點需要注意。

 

首先,要達至真正有效的減排,需要通過改變人的行為。電動車普及雖然可以把原本汽車排出的污染物搬到去電廠的煙囪口,有效解決路邊空氣污染的問題,但電動車用電推動,所以不是零排放的。

 

在過去十年,香港已登記車輛數目由約66萬增加到91萬,增加大約40%。所以如果不改變我們依賴私家車的行為,最終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零排放。所以政府要盡快落實政策提供誘因令市民多乘搭交通工具,例如制定政策令交通工具更快捷、方便、便宜和舒適。

 

記得我當年在英國劍橋和美國波士頓每日踏單車上班的日子,可謂又環保又健康,如果有一日香港人都一起踏單車上班,就真的做到全民奧運了。所以我們要一個長遠而全面的計劃,看看如何真正做到香港行人友善和單車友善。

 

另外,香港推出的其中一項政策入面提到,政府開展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這方面的研究其實極其重要。一個戶外工作的建築工人和一個中學生的污染物暴露水平是不一樣的。我建議政府應該做一個大型而有系統的市民污染物暴露水平評估,全面地了解空氣污染對市民健康的影響。加上,在評估各項減排措施的時候,不但要計算空氣污染物濃度水平變化,而且要評估對市民暴露污染物水平和健康風險的影響。我是世界衛生組織內全球空氣污染和健康技術建議小組的專家委員,因此也希望把國際最新的空氣暴露評估技術引入香港,令香港在這方面做得更加先進。

 

最後,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留意科研最新成果如何增加政策的成本效益。例如,臭氧在過去近十年增加了三成半,因此有效控制臭氧的增加是迫切的。我的研究發現,在制定控制臭氧政策的時候,同一減排量,當考慮「時空優化」後,成果效益可以增加接近三成,所以加入科研最新成果對制定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爸爸媽媽,你們時常到公園跑步,當天氣太熱或空氣質素不好的日子,要避免戶外運動,多飲水,注意身體變化,保重身體。

 

鴻霖上

2021年7月31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發表評論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