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書@20211023】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 林正財
2021-10-23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及時行動應對碳排放

 

*標題由編輯所加

 

Kelly:

 

最近從報章上得知英國的疫情反覆,你在劍橋讀書,務必小心防疫。在香港,我們除了防範疫情,亦要面對愈趨異常的各種極端天氣,生活難免受到影響。例如,香港剛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熱的九月,酷熱日數的紀錄亦屢創新高;近年,超級颱風如「天鴿」、「山竹」接連襲港,破壞嚴重,仍歷歷在目。這些日益加劇的極端天氣提醒我們,必須及時行動,應對碳排放的問題,齊心減緩全球暖化的惡化,保護我們及下一代。

世界各地正奮力加強減碳工作,香港亦不例外。不知道你是否記得我曾經提過,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接受政府邀請,就香港長遠減碳策略於2019年進行公眾諮詢。委員會在考慮收集到的意見後,在2020年5月向政府建議香港應在2050年或之前逐步邁向淨零碳排放。作為新一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主席,我樂見政府積極回應委員會的建議,並在月初推出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系統地陳述香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路線圖,還訂下中期目標,在2035年前將香港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作為香港市民及行政會議成員,我為香港特區積極參與國家以至全球的氣候行動,訂立了全面的實現碳中和策略,感到鼓舞。

 

發電佔香港碳排放約三分之二,是本地最大的碳排放源,其次是運輸界別和廢棄物,這三個主要排放源共佔全港碳排放總量達九成以上。若香港逐步轉用零碳能源發電、把運輸工具電動化,並善用更多轉廢為能設施處理廢棄物,便可減去絕大部分的本地碳排放。

 

要達到上述的深度減碳成本不菲,須知「減碳有價」,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資本興建用以生產、接收和儲存零碳能源的基建設施,亦需要土地資源和科技的支援。也許你有留意到内地及其他地方積極開發水力、地熱、風力等零碳能源發電,以對抗全球暖化,但香港卻沒有這些天然條件。我們既沒有具規模的水力和地熱資源,亦較其他地方缺乏空間資源來發展龐大的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場。因此,要在香港利用零碳能源發電,必須探討從其他地方輸入零碳能源,或參與境外有關低碳及零碳能源的開發和投資項目。這些都將無可避免地增加電力的成本。基於種種原因,全球的能源價格正在攀升,再加上國家和周邊地區也在力爭實現碳中和,對零碳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故此世界各地都面對電費上調的壓力,社會各界也必須共同承擔減碳的代價。

 

要降低減碳成本,最直接的方法是減少我們的碳足跡,在衣食住行上積極減碳。例如慳電,我們採用較節能的電器和養成良好省電習慣,不但可以節電減碳,更可以抵消電費上調的影響,甚至實現減少電費支出。實踐低碳出行,包括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步行或以單車代步,亦有助減碳。作為單車愛好者,我十分支持綠色出行,我相信你在劍橋也經常利用單車代步,以行動實踐低碳生活,我期望香港的新發展地帶如「北部都會區」,將結合零碳運輸,包括步行及單車友善措施,構建「碳中和」社區的典範。減少廢物也十分重要,大家應避免購買不必要的產品,應買才買,配合源頭減廢,同時支持乾淨回收。順帶一提,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已開展「管制即棄塑膠」公眾參與活動,管制即棄塑膠有助減少製造和棄置塑膠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我誠邀你和你的朋友到委員會網站(www.susdev.org.hk)下載公眾參與文件和發表意見,為香港減廢又減碳出一份力。

 

特區政府也會在政策上加以配合,幫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減碳,例如加強規管建築物和電器等器具的能源效益表現、推動電動車和其他新能源交通工具,以及改善交通管理措施,減少塞車引起的排放等;另一方面,電力公司正陸續為全港用戶安裝智能電錶,讓用戶更有效監察和管理各自用電情況,亦推出了能源效益基金,資助商住樓宇等進行節能改善工程。此外,政府的一站式「全民節能」網站提供不少日常生活的節能貼士,希望你和你的朋友參考一下,並知而後行。

 

以現時的科技,要實現碳中和仍是極具挑戰。可喜的是,隨著各國政府大力推動低碳轉型,減碳科技和應用正在急速發展。特別是發電,隨著世界各國投放更多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發電技術,有望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和提高發電的穩定性。我鼓勵從事科研的青年人,投入研發新能源的創科行列,為應對氣候變化出心出力。除了發展科技,年輕人也可多考慮與綠色經濟相關的學科和行業,例如綠色金融,促進市場投資有助減碳的項目。

 

由十月初開學至今已有接近一個月,希望你繼續努力學習,將來學以致用,為香港、國家以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最近,香港的天氣終於開始稍為降温,秋意漫延。望你能在外保重身體,注意添加衣物。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快將在蘇格蘭舉行,你可多留意,日常生活亦加緊低碳生活,慳電亦慳錢。祝一切安好。

 

林醫生

2021年10月23日

 

【聲音完全版】


【香港家書】

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點至九點二十分

主持:陳顥之、張鳳萍
編導:陳顥之、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學者、議員、官員及社會人士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專題分類:專題文章
發表評論

最新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