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香港傳媒生態──由新聞工作者問卷調查說起

2001-11-15

  法文中有dejavu一詞,是「似曾相識」的意思。讓我先做一下文抄公,引述一段三年多前寫的文字:「最近有知名人士對香港電台的角色提出質疑,認為港台不單沒有替政府說話,甚至用嘻笑怒罵的節目批評政府高官,與港台的政府部門身份不符。究竟港台應為政府服務還是為公眾服務?它有哪些功能?港台應否繼續保持編輯自主權?就這些問題,各界人士都紛紛表達意見,港台的定位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上述文字引自筆者在《傳媒透視》九八年四月號寫的文章,題為「從整體傳媒結構看香港電台的定位」,大家有興趣一看的話,可在香港電台網站上找到(www.rthk.org.hk/mediadigest/md9804/)。 本文可說是該文的續篇,旨在又一次探討香港新聞傳媒機構現時的生態位置,及香港電台所處的定位,從而再審視港台的表現與角色。

最新業界調查結果

  筆者和同事在二零零一年暑假期間,進行了一項新聞工作者的問卷調查,共收回七百二十二份問卷,回應率為百份之六十二,共有二十間新聞機構的員工參加,取得 了有代表性的樣本。調查中所問的問題十分廣泛,與九六年及九零年所作的同類調查近似,其中包括對各新聞機構可信度的評價,以及由被訪者對自己所服務新聞機 構的政治取向及受眾取向作評分。由編輯和記者對新聞機構作評估,尤其是請他們自評所屬機構的性質,所得結果的有效性應較高。本文資料源於二零零一年的調查,同時也和九六年調查結果作比較。

表一:2001年香港新聞從業員對傳媒的評分

可信度  

政治取向

受眾取向

1.信報
2.香港電台
3.南華早報
4.無線電視
5.明報
6.有線電視
7.商業電台
8.經濟日報
9.亞洲電視
10.星島日報
11.HKiMail
12.新城電台
13.成報
14.文匯報
15.大公報
16.香港商報
17.東方日報
18.蘋果日報
19.新報
20.太陽報

7.63
7.55
7.47
7.3
7.27
7.23
7.11
6.95
6.85
6.78
6.44
6.42
5.89
5.52
5.44
5.42
5.14
5.08
5.06
4.45

1.蘋果日報
2.HKiMail
3.香港電台
4.有線電視
5.信報
6.星島日報
7.南華早報
8.經濟日報
9.商業電台
10.明報
11.無線電視
12.成報
13.新城電台
14.東方日報
15.新報
16.太陽報
17.香港商報
18.文匯報
19.大公報
20.亞洲電視

6.51
5.7
5.68
5.54
5.52
5.47
5.45
5.41
5.36
5.26
5.22
5.15
5.14
5.11
5.06
5.02
4.83
4.77
4.63
4.54

1.經濟日報
2.信報
3.南華早報
4.大公報
5.文匯報
6.明報
7.香港商報
7.HKiMail
9.香港電台
10.星島日報
11.新城電台
12.成報
13.無線電視
14.亞洲電視
15.有線電視
16.商業電台
17.太陽報
18.新報
19.蘋果日報
20.東方日報

7.03
6.96
6.61
6.43
6.25
6.16
5.95
5.95
5.85
5.84
5.79
5.75
5.57
5.48
5.12
5.09
5.05
5.04
4.78
4.44

*各項評分範圍均由1分至10分
**可信度:分數愈高代表愈可信
***政治取向:分數愈高代表愈「親港」,愈低代表「親中」
****受眾取向:分數愈高代表愈「精英」,愈低代表「大眾」


  表一列出零一年新聞業者對各傳媒在可信度、政治取向及受眾取向三方面的評分。可信度方面,電子傳媒整體來說較佔優勢,例如香港電台、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及商業電台都在前列位置。精英報紙的排名也很高,如《信報》、《南華日報》及《明報》分別列一、三及五位。之後是三份親中報章,它們位列中下游位置。而排名最後的是幾份大眾化報紙。

  政治取向方面,很難就電子傳媒、精英報、大眾報和親中報這幾個類別看到一些規律。各新聞機構之間有些差異,其中以《蘋果日報》的政治取向最明顯,三份親中報的位置也和想像一樣,而亞洲電視的定位則值得注意。

  受眾取向方面,幾類媒體的位置就很清晰。精英報紙的上層傾向明顯,其中財經報章和英文報章的排名尤高。有趣的是三份親中報的受眾取向名次也頗高,分別位於第四、五及七。電子傳媒一般處於中下游位置,而三間電視台的排名更是緊扣在一起。受眾取向最低的是幾份大眾報章,尤其是銷量愈高的報章的排名愈大眾化。

  圖一是香港新聞傳媒的位置圖,其經過分別由受眾取向和政治取向組成,可說是由業內人士共同建構的香港傳媒生態報告。



  從圖一可見,各新聞機構組成一個直立的橢圓型。它們在精英/大眾的縱軸上仍有明顯分野,但在親中/親港的橫軸上就較為互相靠近。在廿間傳媒機構中《蘋果日報》的定位最鮮明,其「親港」與「大眾化」的特色與眾不同。仔細觀察各類傳媒在圖中的位置,精英報仍居上方,大眾報則處於下方,親中報位於左方,電子傳媒散列在中央位置。亞洲電視的親中定位也有別於大部份傳媒。

  圖中兩條軸心的交匯點是「理論中心點」,即是此圖的正中央位置。而在較上一點的「實際中心點」,則是由各傳媒機構所得分數的平均而計算出來的。整體而言,現時香港傳媒的特徵是略為精英化,在政治方面就處於中間位置。

九六年與零一年結果的比較

  綜述了今年新聞工作者調查的部份結果之後,接下來要問的是:這些結果與五年前所得的結果有何異同?在可信度方面,整體媒介的表現有所提升,由五年前的六點零八分升至六點三五分,其中十間機構有統計上顯著的升幅,而下降的機構只有兩間。在傳媒種類排列上,以前的先後次序是電子傳媒、精英報、大眾報和親中報。電子傳媒和精英報現時仍分佔首二位,但大眾報和親中報的位置就互換了。親中報由以前排在榜末上升至中下游,但一些大眾報則下跌至最後數名。

  政治取向的變化最大和有理論意義。以前政治評分的範圍頗闊,首尾相差達四點六五分,而現時的範圍只有一點九七分,可見香港整體新聞傳媒的政治取向趨同,意識形態分野減少。為何有這個現象出現?分析顯示原來回歸前「親中」和「親港」是對立的概念,兩者在統計學上的相關係數為負零點七零二。現在回歸了數年,「親中」和「親港」不單不再對立,而且還互相呼應,在相關係數上變成是正零點七三七!

  所以三份親中報章的編輯記者大都認為自己工作的機構既親中又親港,而其他業界人士也對親中的定義有不確定之感,因為香港已成為中國的一部份,於是「親港」就可能意含了「親中」,因此由「親中」和「親港」組成的政治取向,其實主要反映了「親中」的部份。從過去數十年香港新聞界政治範式演變的角度看,七十年代及以前是「左派、中立、右派」的陣勢,八十年代至九七回歸期間是「親中、親港」的對立,而近年開始則是「中港一家親」的局面。由意識形態的三分天下至二元對抗再到天下一統,這個變化過程明顯和意義重大,它對新聞界及社會的影響又如何?這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在受眾取向方面,與五年前比較,現時的主要分別是整體傳媒的取向水平提高了,由以前的五點二八分上升為五點七六分。其中有七間機構的分數顯著地上升,只有一間屬下降。不同種類媒體的相對位置格局沒有太大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經濟日報》和《大公報》的評分有明顯上升。整體傳媒受眾取向水平有所提升,意味著傳媒的品味提高了,於是對其可信度評分也有幫助。

  比較九六年及零一年的新聞傳媒位置圖,以前的新聞界生態比較多元化,大家的定位很不同,就連四份親中報紙的位置也有區別。但現時大家的政治位置靠攏,由三份親中報的差別明顯減少,大家只有受眾口味高低之分,沒有親港身份認同之別,而且開始給人有「愛國不分先後」之感。

港台的定位與表現

  上文描述了整體香港傳媒的情況,而身處其中的香港電台又如何?可信度是傳媒表現的一項極重要指標,香港電台在可信度整體排名榜名列第二,更在電子傳媒類中名列第一。港台在政治取向上「親港」的分數很高,排名第三,顯示它以香港人利益立場為依歸。在受眾方面,它排名第九,在中游位置,既不孤芳自賞,也不刻意媚俗。與五年前的情況比較,港台的定位和表現頗為穩定,之前它在可信度排名為第四,政治取向排名第四,受眾取向排名第六。可以說,現時的港台有更高的公信力,親港立場不變,受眾對象仍採中庸之道。

  在現今和以前的新聞傳媒位置圖中,港台的定位和其他兩所商營電台明顯不同,它和三家商營電視台也有分別。從多元化及社會資源運用角度看,港台的存在平衡了商營電子傳媒的傾向,豐富了觀眾和聽眾的選擇,其表現同時也得到社會的認可甚至讚許。

  因此,在回應文首提出的問題時,就研究資料所見,我覺得所得結論和五年前的情況沒有分別。請讓我再作文抄公,節錄五年前筆者所寫文章中的一些結語:

  「所以我認為應保持港台的公營機構身份,及繼續讓它擁有編輯自主權,否則它可能不可以獲得品味較高的受眾取向,及逐漸失去親港的立場。」「大家也有個共識:雖然港台用的是公帑,但它應為公眾服務而不是作為政府喉舌。」「當然,如果港台能夠在不久將來全面公司化,確立公營機構的身份……就能進一步提高節目的質與量,更好地服務香港市民。」為了不再重覆類似的爭論,似乎港府及港台應認真考慮公司化的構想。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