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傳媒習慣:娛樂萬歲

2000-02-15

  香港電台最近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就青少年的傳媒使用習慣進行了調查。這項調查的對象來自十八間中學的中三及中四學生,樣本共九百六十八人。

  調查問卷要求這些中學生以日記方式紀錄他們在九九年十二月九日如何使用傳媒,並對各傳媒作用評價。研究設計採用被訪者的實際傳媒行為作藍本,因此有較高的有效度。問卷範圍涉及青少年使用各種傳媒的時間、原因、方式及評價,所得的資料頗有參考價值,部份結果也有啟發性。以下就調查結果作一些初步分析。

傳媒使用 娛樂為主

  細看青少年使用各種傳媒的原因,是否具娛樂性是最主要的因素,超過百份之六十的被訪者都選這個原因。除了電視新聞、電腦科技雜誌、漫畫和網頁外,其他傳媒包括電視劇集、各類電台節目、報章和各類雜誌,「具娛樂性」都是首要原因。就算是漫畫和網頁,娛樂性也名列第二,與排第一的「內容豐富/多元化/吸引/健康」的百份比相差不遠。

  青少年在看電視劇時著重娛樂性並不出奇,聽電台也偏重於DJ清談節目、訪問影視藝人節目及流行音樂節目,但他們連看報紙也是以娛樂性為主要考慮。以看報紙內容的先後次序排列,被訪者表示會先看娛樂版,其次才是新聞版,然後是體育版、副刊、消費指南和社論、經濟版、色情版和馬經則在最後。

  「內容豐富/多元化/吸引/健康」是選用傳媒時的第二個重要考慮。尤其在看電腦科技雜誌、暴力漫畫及網頁時,這些因素更是首要。在觀看電視新聞時,則以報導是否準確和有否資訊為依歸。但在閱讀三份大眾化報章(《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時,只有三成多被訪者選擇資訊性為原因,一成多人選擇報導準確,反而娛樂性就有五成多人選擇。

隨意收看 被動消費

  第三個影響傳媒選擇的因素,原來是「隨意巧合」式的被動收看行為。在觀看電視劇集、電視新聞和報章時,有近四成的人表示是因為「順手/隨便/家人或其他人收看」而進行的。換言之,被訪者對電視及報章的選擇性不強,是「順便」的行為,不一定經過深思熟慮。由於電視和報章是最多人使用的傳媒,可以說青少年的一般傳媒使用習慣是比較被動的,而且受環境因素影響很大。

  相對而言,他們在使用電台、雜誌、漫畫和互聯網時,則較為主動和有選擇性。上述這些傳媒的「分眾性」強,以特定受眾群為對象,內容投其所好,因而也廣受青少年的歡迎。

  但整體而言,透過青少年自述使用傳媒的原因,結論是他們是頗為「隨意」的消費者,很多時只憑自己感覺行事,最重要是有娛樂性和夠吸引,資訊是否充足是次要因素。可否從傳媒中學習,例如提高語文能力,更是微不足道的考慮。老師或長輩的推介亳不重要,朋友和同學的影響也只局限於暴力漫畫及網頁的使用。

評分接近 最愛電視

  在青少年給予傳媒評分時(即無論有否使用),電視獲七十四分,互聯網七十二分,其他傳媒包括電台、報紙、雜誌及漫畫均為六十六至六十七分之間。結果顯示,影音傳媒最受歡迎,原因是電視和網頁均有聲有畫,內容豐富多樣化,最適合青少年口味,他們尤其花很多時間收看電視劇集。各種印刷傳媒的評分就明顯較低,而且彼此相差極少。漫畫的整體平均評分最低,但青少年對它的意見頗分歧,雖然只有三約成的被訪者當天曾經看過漫畫,常看暴力打鬥漫畫者對此類刊物評價卻非常高,達八十一分。他們有些人每天用超過一小時收聽電台的清談節目及流行音樂節目,對其評分均也達七十六分。

  使用網頁方面,約四份一被訪者表示當天曾經有瀏覽,平均花了五十三分鐘。青少年不拒甚至喜歡互聯網,對它的評分很高。相信在網上瀏覽的行為將愈來愈普及,現時欠的是在家居及學校中設置更多器材和軟件。

  看用報章方面,青少年的閱讀習慣與整體人口的情況相近,主要原因是很多青少年沒有自己買報紙的習慣,往往只看家人所買的報章。調查資料顯示,《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和《太陽報》是最多青少年閱讀的報紙。而《明報》、《南華早報》和《星島日報》也排名不低,相信是學校及老師推介的結果。有趣的是《大公報》的閱讀率比其他(除上述六份)報紙為高,可能是受到調查時選取學校樣本影響。

  調查報告因樣本數目關係,只列出三份最多人閱讀報章的使用原因,但從中也可看到青少年眼中三者的分別。比較而言,青少年最多看《東方日報》,主要是因為家人看而自己也「順手」閱覽,但對其評分略低於其他兩份報紙,它的報導準確性略為佔優,卻稍弱於娛樂性和版面設計。《蘋果日報》則獲較高評分,內容豐富吸引且具娛樂性,版面活潑及相片圖像吸引,但其報導準確性最低。《太陽報》就最具娛樂性,價錢便宜,最多贈卷及禮物,消費指南也多,青少年最願意花時間閱讀。

可塑性高 加強輔導

  研究發現青少年喜歡使用大眾傳媒,經常使用的媒介順序是電視、報紙、雜誌、電台、漫畫及互聯網。不同的青少年群體有各自的傳媒使用習慣及喜好,但整體而言是在使用時選擇性不強,對傳媒之間的區分也不深究,而且他們口味的可塑性頗高,容易受環境影響。從「使用與滿足」的理論角度看,香港的青少年雖非完全被動的傳媒使用者,但也不算主動積極的消費者。在與傳媒進行「交易」時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需要,他們部份人知道自己的喜好,並有計劃地選用傳媒,願意「延遲滿足」,追求知識和充實自己。但有更多的人卻追逐屬於「即時滿足」的娛樂元素,以求滿足個人幻想和短暫逃避現實。

  學校、家庭及社會服務機構應可加強對青年的輔導,幫助他們了解傳媒的特點,分辨優質與劣質的內容,及建立良好的傳媒使用習慣。近年香港新聞傳媒公信力下降,娛樂傳媒的品味也備受質疑,傳媒教育早應提上議程,並積極開展推行。香港電台製作名為《傳媒萬歲》的電視資訊節目,和青少年起「解構」傳媒。我們不希望看見傳媒變得「娛樂萬歲」和「金錢掛帥」,但願將來發展是「優質傳媒萬萬歲」和「劣質傳媒慢慢衰」!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