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十年風雲人物選舉 」在民意研究發展層面的實質意義

2007-07-13
「香港回歸十年風雲人物選舉」涵跼M家及市民意見。

  「回歸十年風雲人物選舉」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本文主要討論的,是有關活動在民意研究發展層面的實質意義。

《時代》選風雲人物八十年歷史
  美國《時代》雜誌每年都會選出一個「年度風雲人物」,一向都是國際傳媒的談論焦點。雖然很多傳媒都爭相仿效,但以知名度已然,始終不能與《時代》媲美。不過,《時代》的「風雲人物」,本身亦有不少爭議。

  首先,風雲人物是否一種榮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時代》解釋,他們揀選的「風雲人物」,是在當年影響輿論最大的一個別或幾個人物,至於是否一種榮譽,雜誌不作定論。不過,話說回來,《時代》自一九二七年以來選出接近一百個風雲人物,絕大部份都是受到國際社會嘉獎的人物。因此,從這個角度看,風雲人物的確有其正面的地方。不過,大家也不能忘記,《時代》也曾選出希特勒為「風雲人物」,這點也是值得我們深思。

  此外,《時代》近年的風雲人物選舉,似乎愈來愈由美國本位出發。如果你是美國總統的話,你差不多可以絕對肯定,你會當選一次風雲人物。「九一一」事件發生後,雜誌就曾經爭論,是拉登影響力大?還是紐約市長朱利亞尼影響力大?雜誌最後選擇了朱利亞尼作為風雲人物,但就在發表結果時交代了有關爭議。在遴選世紀風雲人物時,雜誌亦曾經爭論過是愛因斯坦影響力大?還是希特勒影響力大?雜誌最後選出愛因斯坦為世紀風雲人物。

香港發展風雲人物選舉的探究
  《時代》雜誌八十年來風雲人物選舉的歷史,是我們在香港發展風雲人物選舉時值得深思的。

  上述經驗顯示,一個看似簡單很有意義的東西,其實可能包涵有很多需要深入探究的道理。筆者希望香港以後會有更加頻密的風雲人物選舉,但社會亦應就上述問題深入探究和討論,把現實情況結合國際經驗,去尋找一條自己應走的路。

  「香港回歸十年風雲人物選舉」獨特之處,是它既包含專家意見,亦包括了兩輪市民意見調查的結果。我們先由專家遴選出二十位「在回歸後影響香港發展至深的本地人物」,然後要求市民就每位風雲人物的影響力進行個別評分,然後再在最後三強階段進行類似一人一票的選舉。(詳情請參閱報告:http://www.rthk.org.hk/special/personofdecade

  是次選舉設計的基本理念上,是要選出既有民意基礎,亦要經過專業評審的風雲人物。在複選階段,我們要求巿民審慎評分,而在終結遴選階段,我們又信賴巿民一人一票的選擇。透過這種專業評審和民意調查的結合,我們能夠找到一條我們應走的路。事實上,雖然這次選舉只有一人當選終極風雲人物,但所得數據極有研究價值。在往後的日子G,我們會進行各種研究,包括各類風雲人物的民意基礎,和不同遴選方法的理念和結果等。

遴選的過程與結果分析
  就是次遴選所採用的方法和結果,我們有幾個有趣的發現。首先,跨越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我們在設計上不希望市民、專家只記得最近發生的事情和相關人物,而忽略其他時段出現的人和事。因此,在遴選的設計上,我們力求避免這種因為人為記憶而出現的差誤。在專家填寫的問卷上,我們透過有系統和科學的方法,以電腦程式發掘過去十年發生過的重大事情,和相關人物。我們最後列出了一百八十九件在過去十年發生的重要事情,又在這些事情的帶動下,列出一張一百二十六人的名單交予專家慢慢評審,以消除這種思維差誤的影響。

  其次,當選十年風雲人物是曾蔭權先生,其最後得票率為59%。曾先生近期常常強調六成民意基礎,他本人在是次選舉中的得票就緊緊未夠六成,不過,以四捨五入計,亦可算符合要求。問題是:甚麼是理想的民意基礎?其實在調查中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情況,就是如果最後一輪的選舉中只有兩位候選人,由於第三選擇的票數會被分配到第一和第二選擇,當選人士的得票率因此可能會超越六成;又或者如果只有一位候選人,我們只要求選民投信任或不信任票,則其支持率可能會更高。所以,大家今天看到第二和第三候選人的較低的支持率,是因為選舉設計採用了相對比試方法,有別於測試候選人的絕對支持程度。風雲人物選舉如是,行政將官選舉如是,政改方案選擇也如是。

  筆者希望是次選舉經驗能帶給大家在界定六成支持率時帶來一點啟示,亦希望在此還其他風雲人物一個公道。在巿民的評分數字中,我們以獲得六成以上市民給予超過五十分作為另一個六成民意基礎的指標,找到了以下風雲人物:曾蔭權先生接近八成,唐英年先生、李嘉誠先生其實亦有超過七成的得票率,任志剛先生亦有接近七成,陳方安生女士也有六成七,葉劉淑儀女士亦有六成二,而董建華先生僅有五成九。由此可見,在不同的數字演繹下,民意支持率會有不同,而很多風雲人物到在市民心目中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日後會繼續從學術角度分析是次調查得出的結果,帶動更多關於選舉制度的討論。

---------------------------------------------------------------------------
附表:在市民評分中,以 0-100 分計,
獲得起碼六成市民給予超過50分的風雲人物
---------------------------------------------------------------------------
曾蔭權 78%
唐英年 74%
李嘉誠 72%
任志剛 69%
陳方安生 66%
葉劉淑儀 62%
---------------------------------------------------------------------------
註:董建華得59%
---------------------------------------------------------------------------


展望將來的發展
  展望將來,是次選舉已經協助我們實驗如何把風雲人物選舉變得更加科學和有根有據,以及如何不以設計者自己的利益和主觀判斷去扭曲民意。筆者希望這種態度能夠得以發揚光大,好讓我們的工作比《時代》雜誌做得更好。香港社會每年都有很多頒獎典禮,但眾多獎項的遴選過程時常被人詬病,被質疑是「分餅仔」和「造馬造票」。筆者一開始就樂意參與是次風雲人物選舉的工作,因為筆者知道《明報》和香港電台沒有既得利益,無論結果如何,它們亦會如實報導。他們非常尊重筆者和港大民研計劃的獨立性,筆者希望這種合作模式能在日後的各種頒獎盛事中發揚光大。

  日後,當我們再次見到別人的風雲人物選舉,或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或是本地電視節目欣賞指數頒獎,又或是另一次風雲人物選舉時,我們會為自己、為香港引以為傲,因為我們做了一件我們應該做,和比別人做得更好的事。


(原文來自二零零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回歸十年:風雲人物選舉暨研討會」的發言紀錄)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