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於 2015年 5月 22日刊登一則題為〈港股大時代中小經紀行豐收〉之報道,該報道講述有關港股4月份進入所謂「大時代」,恒指一度升越28000點,還有一直持續萎縮之C組經紀,其於4月份之市場佔有率按月上升0.71個百分點至12.59%。「大時代」一詞不僅是文章主體之內容和說明,其更作為標題之主詞;其實,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更於2015年4月19日發表網誌,其標題亦以〈大時代〉為名,內容亦以論及大時代為要。「大時代」自四月以來瞬間成為顯學,這個「大時代」之名詞其實源自九十年代初一部同名電視劇,如今成為熱話之餘,更成為財經新聞之關鍵詞。這個變化及現象說來有趣,也見某種媒介及新聞語意之詮釋。
媒介及新聞語意詮釋
「大時代」之來臨自有其因。中國證監會於2015年4月2日發出指引,允許內地公募基金透過港股通購買港股。政策利好股市,公佈當日是復活假期前夕,假期後港股便開始上升,而且升勢一浪高於一浪。假期前恆指報約25200點,四個交易日便升上至28000點,其後持續高位徘徊。因此,TVB於4月13日公佈播放《大時代》。
TVB鐵定於4月20日凌晨12時15分,重播《大時代》一劇。自TVB公佈後,「大時代」一詞炒得更熱,各大媒介及討論區均充斥著「大時代」之文章及短評。另一個相關的用語「丁蟹」,同樣再次成為潮流名詞。無論是娛樂版,港聞及財經版面,均套上「大時代」和「丁蟹」之標誌,從標題到內容均充斥著「大時代」和「丁蟹」之文章。
本文做了一次簡單之統計,從TVB於4月13日公佈播放《大時代》起之一周,以及《大時代》正式播放後之一周,統計本港主要報章,包括《東方日報》、《蘋果日報》、《明報》、《星島日報》、《經濟日報》、《信報》、《大公報》、《文匯報》、《商報》、《新報》、《成報》等,其均見以「大時代」及「丁蟹」為用詞之報道。
「大時代」者,其TVB公佈後前一周,即於4月14日至4月19日其間,總計報道涉及「大時代」一詞見243篇,娛樂版46篇,財經版115篇,A疊要聞版48篇,副刊或其他則見23篇。其於《大時代》播放後一周,即於4月20日至4月24日其間,總計報道涉及「大時代」一詞見308篇,娛樂版97篇,財經版117篇,A疊要聞版62篇,副刊或其他則見39篇。
另見,其於4月14日至4月19日其間,總計涉及「丁蟹」之報道一詞見84篇,娛樂版36篇,財經版28篇,A疊要聞版16篇,副刊或其他則見4篇。其於4月20日至4月24日,總計報道見184篇,娛樂版79篇,財經版51篇,A疊要聞版36篇,副刊或其他則見17篇。
從數字看,其有趣之落點乃其總量計而言,文章使用「大時代」作為關鍵詞之文章數量最多,《大時代》播放前一周243篇,其後一周308篇;至於「丁蟹」於《大時代》播放前一周86篇,其後一周184篇。個別版面算,財經新聞使用大時代一詞之文章,其比例最高;A疊要聞版也見48篇。然而,其使用「丁蟹」一詞之文章,比例最高者則以娛樂版為要。
由此可見,從數據可見數點有趣之啓示。第一,「大時代」代替了「丁蟹」成為新聞關鍵詞;二是無論「大時代」,還是「丁蟹」,如今均成為香港城市隱喻之現象;第三,這是不是另一種新聞娛樂化之現象。
無論是「大時代」,還是「丁蟹」,港人均明白和理解為涉及香港股票之大升大跌之瘋狂現象。然而,兩者還是有不同的,丁蟹則針對大跌市之現象,「大時代」則意味著香港股票之大升大跌之瘋狂現象,甚至今天坊所言A股化。「大時代」和「丁蟹」均源一部九十年代之電視劇,大時代作為該劇之劇名,自然成為其內容借喻之用詞;至於丁蟹則是該劇主角之一,其不可理喻之性格同樣令觀眾無法忘懷,如是成為大跌市的代名詞。「丁蟹效應」其實針對鄭少秋所主演之作品,大凡其主演作品播放,「巧合」地遇上恆生指數大幅下跌之情況;如是坊間輿論便以「丁蟹效應」來隱喻港股跌市的現象。相關「往績」可見附表。
今次「大時代效應」之背景有點不同,這一次乃大升市之際人為地遇上「丁蟹效應」:由於TVB重播《大時代》,股民由此恐懼「丁蟹效應」破壞大升市之格局。結果,恆指至六月初以橫行整固為主調,似乎未出大幅且轉勢式下跌。如是,財經或港聞新聞均以「大時代」為主要用詞。然而,「丁蟹」則成為娛樂版面主調,這情況可以以明星為中心來說明,娛樂版始終以明星作為焦點,這亦是他們主要編輯方式和思考模式。
如上述,無論是「大時代」,還是「丁蟹」,其成為一個媒介現象,涉及大量累積效應,才能一呼百應成為當下顯學名詞。「大時代」和「丁蟹」只是作為能指來呈現,其所指是大升大跌的股市和大跌市之現象。然而,其透過這種曲筆之說明,也可理解成一種隱喻之方法;「大時代」和「丁蟹」如今成為我們城市之一種隱喻。按Arther Asa Berger指出,隱喻是以人們實實在在的主體和它所比喻的代用詞之間,其所發現的相擬性為基礎,其建立乃助益於人們之間的認同和共識。可是,這一次最有趣之觀察乃「丁蟹」和「大時代」之主次地位逆轉了;「大時代」成為2015年的另一個城市傳說。
另類新聞娛樂化現象
同時,財經版面大量使用「大時代」一詞,是不是另類新聞娛樂化之現象。這是一個有趣之課題。學者Daya Kishan Thussu在《News as Entertainment》一書指出,Infotainment一詞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馬上備受關注,成為buzzword。Infotainment意指娛樂元素混入新聞時事報道。Infotainment如今已是一個全球化現象,據Daya Kishan Thussu便提及有關新聞娛樂全球化(Global Infotainment),其指出這個全球化之發展乃美式電視新聞收視導向(a US-style ratings-driven television journalism)之結果。
回到報章之說明,新聞娛樂化已植根於報章,從《Illustrated London News》於1846創刊,其善用圖片作為新聞報道方式之一,同時偏重於煽情和犯罪等新聞報道為要,如是成為新聞娛樂化之始祖。黃色新聞學之出現更進一步深化新聞娛樂化之現象。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主席Mark Fowler於1982年曾說過公共利益(Public Interest)必須以市場邏輯(market logic)來定義,服務亦以大眾慾望最大化為要;其又一次為娛樂新聞化提供了一件合法合情之外衣。OJ Simpson(1995)案件之報道,進一步神化了新聞娛樂化之定義,謀殺、性、名人,甚至種族衝突成為誘人的故事主題。如今財經新聞也大量利用或借用非財經新聞之元素作為報道之元素,並以之使用、放大、甚至質化;這已不是對和錯之課題,而是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和理解這個現象。
丁蟹效應與恆生指數
年份 |
劇集 |
恒生指數下跌幅度 |
1992年10月 |
《大時代》 |
累跌1,283點 |
1994年11月 |
《笑看風雲》 |
累跌2000點 |
1996年2月 |
《天地男兒》 |
累跌1254點 |
1996年9月 |
《江湖奇俠傳》 |
累跌5324點 |
2000年9月 |
《世紀之戰》 |
累跌1715點 |
2003年10月 |
《非常外父》 |
累跌501點 |
2004年3月 |
《血薦軒轅》 |
累跌550點 |
2007年5月 |
《謎》 |
累跌795點 |
2009年3月 |
《桌球天王》 |
累跌706點 |
2012年5月 |
《心戰》 |
累跌2751 |
2015年4月 |
《大時代》 |
4月13日跌454.85點 |
「大時代」之新聞統計
大時代 |
4月14日至4月19日 |
4月20日至4月24日 |
||||||||
|
總計 |
娛樂版 |
財經版 |
要聞版 |
其他 |
總計 |
娛樂版 |
財經版 |
要聞版 |
其他 |
所有報章 |
243 |
46 |
115 |
48 |
23 |
308 |
97 |
117 |
62 |
39 |
東方日報 |
45 |
13 |
19 |
2 |
0 |
43 |
16 |
18 |
4 |
5 |
蘋果日報 |
36 |
5 |
18 |
4 |
9 |
50 |
22 |
16 |
7 |
5 |
明報 |
17 |
5 |
4 |
2 |
6 |
41 |
19 |
8 |
10 |
4 |
星島日報 |
24 |
8 |
5 |
7 |
4 |
37 |
8 |
9 |
8 |
12 |
經濟日報 |
15 |
0 |
5 |
10 |
0 |
17 |
0 |
9 |
7 |
1 |
信報 |
32 |
4 |
21 |
7 |
0 |
32 |
0 |
15 |
13 |
9 |
大公報 |
10 |
3 |
2 |
5 |
0 |
19 |
8 |
4 |
5 |
2 |
文匯報 |
13 |
0 |
13 |
0 |
0 |
28 |
10 |
15 |
4 |
1 |
商報 |
31 |
2 |
15 |
10 |
4 |
8 |
|
8 |
|
0 |
新報 |
14 |
1 |
12 |
1 |
0 |
18 |
4 |
12 |
2 |
0 |
成報 |
6 |
5 |
1 |
0 |
0 |
15 |
10 |
3 |
2 |
0 |
「丁蟹」之新聞統計
丁蟹 |
4月14日至4月19日 |
4月20日至4月24日 |
||||||||
|
總計 |
娛樂版 |
財經版 |
要聞版 |
其他 |
總計 |
娛樂版 |
財經版 |
要聞版 |
其他 |
所有報章 |
84 |
36 |
28 |
16 |
4 |
184 |
79 |
51 |
36 |
17 |
東方日報 |
14 |
11 |
3 |
0 |
0 |
30 |
15 |
10 |
2 |
3 |
蘋果日報 |
12 |
4 |
4 |
3 |
1 |
30 |
10 |
12 |
4 |
4 |
明報 |
7 |
4 |
2 |
0 |
1 |
25 |
14 |
6 |
2 |
3 |
星島日報 |
12 |
6 |
2 |
4 |
|
27 |
15 |
3 |
8 |
1 |
經濟日報 |
2 |
0 |
0 |
1 |
1 |
6 |
0 |
3 |
2 |
1 |
信報 |
5 |
0 |
3 |
1 |
1 |
16 |
0 |
6 |
6 |
3 |
大公報 |
6 |
4 |
1 |
1 |
|
10 |
4 |
1 |
5 |
|
文匯報 |
12 |
4 |
2 |
6 |
|
19 |
8 |
4 |
5 |
2 |
商報 |
3 |
0 |
3 |
|
0 |
3 |
0 |
3 |
|
0 |
新報 |
7 |
0 |
7 |
|
0 |
9 |
6 |
2 |
1 |
0 |
成報 |
4 |
3 |
1 |
|
0 |
9 |
7 |
1 |
1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