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後澳門葡文報章的生存策略

2004-10-14
葡萄牙人在澳門四百多年管治中的大部份時間,都沒有推廣葡萄牙語這種官方語言,因此,佔澳門人口超過九成的華人當中,會使用葡萄牙語的,無論在回歸前或回歸後,都是少數。澳門特區政府在二零零一年進行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約四十三萬居住人口當中,以葡語作為日常語言的只佔總人口的0.7%,也就是只有約三千人左右,即使將所有具有葡萄牙血統的1.8%人口 以及懂葡語的華人和其他族裔的人士計算在內,葡語人口在澳門只佔少數仍然是事實。根據本地葡裔傳媒工作者的估計,澳門葡語報章的讀者圈人數已經由回歸前一兩年的一萬二千多人下降至七、八千人。可是,目前在澳門出版的葡語報章卻有四種,分別是葡文日報《句號報》(Ponto Final)、《今日澳門》(Macau Hoje)和《澳門論壇日報》(Jornal Tribuna de Macau),以及葡文周報《號角報》(O Clarim)。在一個規模如此細小的市場上,這些葡語報章到底是如何生存的?


生存空間與價值

日發行量不過一千份的葡語報章可以生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回歸前後的澳門政府,都有資助傳媒政策,符合法例規定資格的中葡文傳媒,每月都可以從政府處得到一定份額的資助,解決部份成本問題。可是,即使有政府津貼,澳門葡萄牙語報章的生存空間問題,在回歸前已經是澳門傳媒發展中的一個引人關注的重要議題。箇中原因,一方面是大量原本從事公職的葡人可能隨著殖民管治時代結束而離澳返葡,令葡語報章面對市場萎縮的影響;另一方面則與葡語報章的自身特點有關。

葡文報紙當中,即使是最暢銷的,每期的印刷量都不過三千份,與中文報刊的近十萬份有天淵之別。受制於讀者市場的規模,澳門的葡文報紙,從來沒有將自己定位為大眾化報紙,這從它的零售價格已可以證明。澳門的中文報紙零售價是每份澳門幣二元或三元,葡語報章則是每份零售澳門幣十元至十八元之間。一九九八年葡語日報《澳門論壇日報》(Jornal Tribuna de Macau)的社長丁乃時曾經對筆者謂:「回歸後澳門沒有葡文報紙將是葡萄牙的恥辱」。由此可知,葡語傳媒對回歸後的生存環境並不樂觀,而且,葡文報紙在回歸後的澳門繼續出版,對於葡人來說,並非僅僅具有商業價值,還關係到葡萄牙的國家形象和民族自尊,也就是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


政治作用淡化

事實上,政治價值從來都是葡文報章在澳門存在的重要因素。澳門葡文報章由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歷史,它的開端可以追溯到鴉片戰爭以前。一八二二年九月,葡文周報《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在澳門出版,成為目前可證的澳門出版史上的第一份報章,澳門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境內首份外文報出版地」和「中國境內最早的近代報刊出版地」。

《蜜蜂華報》的出現,幾乎是葡國革命在澳門延續的一個部份。據筆者的統計,自《蜜蜂華報》以後,在澳門出版過的葡文報紙至少有一百零五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除了個別由教會出版的報刊外,這些葡文報章創辦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兩個:為政府辯護或為批評政府。八十年代以後,澳門的經濟受大陸改革開放政策的帶動,工商業開始快速發展起來,新興的經濟力量也影響了澳門的葡文報紙。這些影響具體表現為:澳門的葡文報章幾乎都由律師支持,這些律師一部份採取與政府合作的態度,在言論上支持政府和葡萄牙總統所屬的黨派;一部份站在葡萄牙反對黨的立場以監督澳門政府的姿態對政府進行批評;一部份站在土生葡人的立場為他們說話,有時會因此與政府持對抗立場;一部份為他們所屬的政治團體或支持他們的商人向政府施加壓力,以期達到政治和經濟目的。

可是,隨著澳門政權的轉移,葡萄牙本土的政治發展與葡人社群對澳門政治的影響力大幅降低,葡文報紙作為政治工具的生存前提逐漸消亡,一些支持葡語報紙出版的律師在回歸前已紛紛離場,結束報刊或將之低價售予葡裔新聞工作者繼續出版。早在一九九八年,澳門的葡文報章負責人已經著手為回歸後的生存條件改變謀對策。一九九八年六月,當時的葡文《澳門論壇周報》和《澳門晚報》,合併為《澳門論壇日報》(Jornal Tribuna de Macau)繼續出版,並邀請澳門的華人撰寫專欄,翻譯為葡語後刊出,以圖增加華人讀者和加強與華人社群的溝通。不過,其他的葡語報紙,卻以開拓英語市場為最重要的應變策略。


開拓英語市場

一九九九年五月,當時為周報的《句號報》(Ponto Final)在居澳英語人口的推動下,出版英文增刊,以圖透過英語讀者增加《句號報》的銷量。可是,該英語增刊沒有為報社帶來預期中的讀者增長,對報社的廣告收入也幾乎沒有幫助。該報社長李嘉度(Ricado Pinto)表示,《句號報》英語增刊的經驗讓他明白到,只有出版正式的英語報章,才有可能對報社的整體營運有幫助。他的這個想法,在回歸後由另一份葡文日報《今日澳門》實行。二零零二年二月,《今日澳門》出版英文周報《新時代》(New Times),每期銷售量約在六百份左右,與大部份葡文報章的銷售量相若。可是,《新時代》在同年八月因為廣告收入無以為繼導致嚴重虧損而終刊。在《新時代》的失敗經驗刺激和《句號報》於二零零一年改為日報出版後廣告量大增的成功經驗下,李嘉度將澳門葡語報章的生存出路進一步總結為:不只要正式出版英語報刊,還要出版英語日報。於是,在今年年初,《句號報》的英語增刊正式停刊,李嘉度以《句號報》入股,與香港《南華早報》(South Chian Morning Post)駐澳記者夏禮賢(Harald Bruning)等人創辦了英文日報《澳門郵報》(The Macau Post Daily)。《澳門郵報》在八月二十七日創刊,由夏禮賢任社長,李嘉度任副社長。

創刊僅一個月的《澳門郵報》,現時日發行量為三千五百份,相對於《句號日報》的一千份日發行量和六百份左右的日銷量來說,李嘉度對《澳門郵報》目前的發展狀況表示滿意。不過,他強調,合資出版《澳門郵報》,除了希望因應澳門賭權開放以後明顯增加的英語人口來開拓英語讀者市場,增加報社的總收入以外,也希望透過《澳門郵報》與《句號日報》的人力資源互用,增加《句號日報》的資訊來源。因為,特區成立以後,多數不諳中文的澳門葡裔記者,已經因應政權的改變和政府高層成員以華裔人士為主體的現實,喪失了採訪政治新聞與政府內幕消息的語言優勢,加上一直支持葡語報章生存的政治市場不再,葡文報章要繼續為讀者接受,必須改變報導內容策略,配合澳門葡裔社群在回歸後的轉變和需求。所以,開拓英語讀者市場對葡語報刊的經營者來說,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透過經濟創收以維持葡語報刊的出版,而葡文報刊要繼續生存,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報章內容與讀者之間的關係這個根本上來,李嘉度說," to be more informative",正式淡化政治報紙色彩,是澳門葡文報章的下一個求生策略。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港漫」與創意工業

馮應謙
2015-07-01

比較香港免費報紙的內容和風格

陳樂怡,李曉茹,李韋瑤,李惠珊,黃嘉盈
蘇鑰機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