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港府宣佈就數碼聲音廣播牌照進行招標,將會開放7至13條電台頻道予私營機構申辦。廣管局於7月初就3份申請營辦數碼聲音廣播牌照的建議書進行公眾諮詢。廣管局表示會根據《電訊條例》準則評核有關申請,包括提供的節目種類和質素,對本地廣播業、聽眾及整體社會所帶來的利益等,中標者最快可以在年底推出數碼廣播。
催逼政府發展數碼電台的誘因
由政策上的拖延到招標,前後已經過十多年,政府對選擇推動電台數碼化與否的考慮,除了市場上有雄濤廣播主事人鄭經翰的努力游說,相信不單純是技術及市場因素,最近兩年廣播業環境的急劇政治化,估計也是催逼政府要發展數碼電台的誘因。
首先,民間電台過去幾年都用公民抗命的方式要求開放大氣電波及連場官司,此訴求在公民社會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認同,但在模擬廣播的環境,難以容許新的營辦者,即使雄濤開始時申請模擬廣播,亦只獲批准一個較舊式的中波調頻(AM)牌照,只有發展數碼廣播,才有可能回應類似公民團體對使用大氣電波的需要,因此雄濤的牌照申請書上,便有建議一條開放給志願組織使用的社區頻道,但這條頻道在內容上有沒有審查,志願組織會否包括政治組織,仍要視乎營辦者開放到那一個程度。
第二個與政治相關的技術理由,是數碼聲音頻道較難被非法電台廣播干擾,主要原因在於其製作及傳送成本較貴,增加非法廣播的入場費,可藉此打擊非法廣播;第三個與政治相關的因素,是有數碼廣播後可以容許更多不同政治立場的頻道出現。雄濤的股東主要來自商界,其政治取向會否較維護商界或財團利益未可料;鳳凰廣播表明以普通話廣播,而其母公司在國內的投資及人脈關係會否影響它採取祖國認可的立場及題材作定位?
市場環境的改變
雖然未知這幾個申請者是否全部中標,但幾份申請書呈現出來的面貌顯示:數碼聲音開通後,不但節目語言多元化、頻道內容小眾化,還有政治光譜急速拉闊,令人有激進與保守聲音很可能共冶一爐的想像。而目前電台廣播可以說是大眾傳媒版塊中最缺乏多元政治色彩的一塊,但數碼聲音開通後,情況很可能會出現改變,頻道小眾化的影響很可能是聽眾增加但市場分散,而電台的動員能力像2003年「七一」大遊行的「一報一刊二枝咪」的歷史情境將不復見。
當然,踏入數碼聲音廣播年代發展如何,亦要視乎政府如何評核3份申請,會否全部批准發牌,以及是否會全數開通13條頻道。無獨有偶,3個申請者合共要求剛好是13條頻道,分別是新城3條、鳳凰3條及雄濤7條,到底是一次過全數開通抑或以漸進方式開通較符合本地市場狀況,政府可能有不同的考慮。但對新營辦者而言,一次過開通13條頻道較能增加數碼聲音廣播的吸引力,除了可以令更多人留意得到,亦可以提供不同類型的頻道吸納受眾,對吸引非長期電台聽眾較能收宣傳之效,而對長期的電台聽眾亦較有誘因購置售價相對較昂貴的高清收音機,畢竟聽眾收聽電台習慣較難改變,除非有強大的拉力帶動改變。但對留守模擬廣播及進軍網絡廣播的商台來說,愈多頻道在數碼聲音廣播平台發展對它的經營難免造成一定的壓力,除非市場環境有大改變,例如收聽人數急劇增加,畢竟電台廣告的大餅很可能會出現僧多粥少的情況。
跨媒體擁有權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是這次申請財團中亦涉及跨媒體擁有權問題,當中主要涉及鳳凰廣播,由於它屬於鳳凰衛視集團有限公司全資直接持有,公司主要管理人士包括劉長樂、崔強、王紀言、余統浩、石寧寧等,都是身兼亞洲電視股東或董事,或是鳳凰衛視的董事或擔任要職,加上鳳凰衛視集團已在中國內地經營戶外媒體業務,已違反《電訊條例》持牌人資格中不符合資格人士的規定,因此鳳凰廣播已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申請豁免,期望可運用酌情權批予牌照。
根據鳳凰廣播的解釋,數碼聲音廣播與亞視的電視業務屬不同媒體,加上鳳凰衛視是持有非本地電視節目牌照,並非以香港為主要目標市場,而鳳凰廣播以服務香港本地市場為主,兩者不在同一市場內運作,對各自的市場競爭沒有負面影響。當然,這個說法有其合理性,但從不同角度亦可以有不同觀點。
跨媒體擁有權最初會否被酌情豁免,主要視乎媒體服務是否關乎公眾利益,例如回歸後劉長樂入股亞洲電視,亦涉及跨媒體擁有權考慮,獲行政會議特別批准,主要因為亞視與無綫的競爭關係,不可能讓無綫在全無競爭下壟斷免費電視市場。但這次的情況卻不一樣,數碼聲音廣播頻道眾多,不存在缺乏競爭;而且鳳凰廣播的頻道主要以普通話為主,是否符合公眾利益仍有爭議。本地聽眾畢竟以廣東話為主要語言,聽/說普通話而又長期居留的尚屬於少數,因此主要對象很可能是南下購物的國內同胞,但不排除中港進一步融合或投資移民增加後說普通話人口會顯著增多,而且一個專門的普通話台可以反映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多元面貌,對已回歸祖國的特區而言,這不但是政治正確之舉,亦是令電台媒介增添愛國元素及多元政治光譜的政策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