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公司化 — 為公?為私?

2005-10-15
近月香港電台(下稱︰港台)停播賽馬,引發起社會上再次討論港台的定位、前途。港台公司化的問題, 亦再次帶上討論議程。由於港台公司化的討論,已經超過二十年,近年加入香港電台的一些新同事,對上述議題已經不大熟悉,有見及此,港台在九月廿八日舉辦了一個內部講座,邀請了四位講者與同事分享這個議題。四位講者對港台公司化的可能性見解不一,有論者認為最佳的時機已過,也有論者認為,曾蔭權可以當特首,有甚麼是不可能發生的?有論者提出,港台要像廉署一樣,向社會人士提出一套清晰的價值觀,即港台的存在,如何早已建構成香港社會核心價值的重要一環。

四位講者:張炳良(張)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教授,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醫管局、房委會及港台三個個案,熟知港台公司化的過程。文樹森(文)曾在港台工作, 八一年離開香港,在新加坡傳媒機構工作二十多年,現時是新加坡媒體發展局媒體發展司司長, 他經歷了新加坡媒體發展不同階段的變化。梁天偉(梁)是樹仁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資深傳媒人。香樹輝(香)是宙輝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在傳媒及公共關係領域有廣泛涉獵。主持是助理廣播處長(電台)戴健文(戴),他長期參與公司化的討論。

(戴):港台公司化的提出已經有二十年。公司化要討論的,是港台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完全脫離?部份脫離?架構脫離?在九十年代初曾有方案,要成立港台董事局,公務員脫離政府編制。可惜公司化計劃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的討論中擱淺。九三年港台與政府簽訂架構協議,講清楚港台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九五年港台主動接受廣播事務管理局的監管,九八年公佈《香港電台節目人員工作守則》。近日因賽馬事件引發起眾多的討論,因此我們舉辦這場研討會,也是希望港台同事多了解港台公司化討論所涉及的種種問題。

現在是否推行公司化的時機?

(張):賽馬事件對港台有負面的影響,但對港台也是一種契機,為港台的公司化問題重新引發起討論。支持港台公司化的論據有:公司化有甚麼好處?不推行公司化有甚麼壞處?要讓政府知道, 公司化的好處是:獨立後的港台是不會失控的,政府不會有損失, 將來出了問題,政府也不用承擔責任。
(梁):曾蔭權也可以成為香港的特首,許多事情都可以發生。如果香港電台的組織不變,生存的空間也會很狹窄。港台應該走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道路?還是路透社Reuters以小股東操控的集團?做新聞傳播最好政府不要干預。BBC的改革也引入了許多政府干預的成份,我看還是做路透社董事會的模式較好。
(香):港台公司化的問題可以不提了,港台要思考的,是如何運用剩餘的籌碼,與政府談判,怎樣可以令政府高官尊重港台與政府之間的架構協議,維持港台的一貫運作?

港台如何取得公眾輿論的支持?

(張):香港電台與政府之間的張力,早在五、六十年代已經存在。回歸後港台與政府之間的張力仍然存在,社會上要求的是公營台而不是官台。公營電台是甚麼?回歸後廉署經常賣廣告,說「好彩有ICAC」。ICAC要推銷的,是把ICAC定位為香港的一個價值。香港電台也要定位,要思考港台代表了一個甚麼價值,這點就會容易取得公眾的認同。許多法定機構與政府有一定的張力,法定機構的生存條件是它的價值,而基於市場原則,政府不能干預公營化的企業。
(梁):媒體的重心不是管理而是人的因素,七、八十年代港台有沒有培養出有代表性Icon的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有Walter Cronkite,美國廣播公司ABC有Barbara Walters、Peter Jennings,鳳凰衛視很努力地宣傳公司的員工:阮次山、曹景行、吳小莉、魯豫。因為鳳凰注意培養Icon人物。港台要培訓兩類人:一是管理層的人,一是節目的Icon式人物。七十年代港台一位攝影師拍攝做得很精彩,升上高級節目主任後,就不用再做攝影了。港台應該考慮可以出總節目主任的薪金,不做行政的工作,而是做前線的工作。一位明星的誕生,是可以補助港台的形象。
(香):香港電台的公眾形象是甚麼?香港電台是可信的、公正的、獨立的。這種形象的建立,是因為港台的新聞嚴謹、實事求是,評論亦較為公正。為甚麼香港電台可以做到這點,是因為港台沒有經濟上的負擔,這一點很重要。我在傳媒多年,除了在《星島日報》的兩年外,經常要為經費發愁。 傳媒的自由是屬於老闆的自由。 一九九四年梅鐸就曾秘密與貝理雅見面,隨即梅鐸名下的英國《太陽報》轉向,支持工黨,這些完全是老闆的自由,員工那有選擇的自由。香港電台與政府的矛盾,也來自財源。以前撥資源給港台的政府,其大老闆來自民主體制,可以容許香港電台不用聽政府的話, 但中國人的社會不是這樣運作的。港台與政府的矛盾現在才出現,其實是遲來了。我們憂慮的是,港台的獨立性、可信性、求真、求證的精神會否受損。

成長於六十年代的人,受到全球學運浪潮的洗禮、受到廉署事件的洗禮,豎立起對求真、獨立的追求,可是八十年代成長的人,會否像六十年代一樣,對同樣的價值觀一樣珍惜?八十年代成長的人,或許會問,港台為甚麼不可以為政府宣傳?這是港台的最大危機。

香港電台的發展方向

(梁):港台要向數碼廣播方向發展, 廣播數碼化後,廣播的頻道會比目前的頻道增加數倍,屆時港台可否有自己的電視頻道,我看機會是很大的。
(香):港台的互聯網,是全世界最好的,許多海外的華人都有收聽,可否就互聯網的知識產權收費,把收入撥歸港台發展基金?在鳥籠政策之下,這些都是可以與政府傾談的。(文):新加坡的廣播媒體的發展是從政府部門發展到法定機構,再邁向企業化機構,進一步向周遭地區發展。在這個轉制的過程中,員工若不願意轉為私人企業的,可以轉職到政府管理媒體的部門工作,少數員工有豐厚的離職酬金。公司也會協助員工另組小型公司,如服裝、道具等,與新傳媒集團簽兩年合約,由公司協助壯大其業務,兩年後再由市場決定員工公司的去向。前幾年新傳媒集團也曾考慮上市,由於當時政府又發了一個廣播牌照給報業控股,另外辦了兩條電視頻道,阻礙了上市的進度。現在兩個廣播牌照又再合併了,政府是希望結合力量,不再內耗,向海外發展,希望新加坡成為新的媒體中心。我們現在要花很大的氣力去追回落後了的技術,技術的落後會影響競爭,現在我們追得很吃力。新傳媒集團每年由政府取得電視電台的牌費,一年的電視電台牌費要一百一十坡元,目前新加坡有一百萬用戶,新傳媒集團得到大部份的補貼,用在少數語種的服務上,如馬來語、淡米爾語、新聞等節目上,還預留少部份經費,與周邊地區的廣播公司合作,加大製作的經費,希望能拍出精彩的節目,對文化傳播有貢獻。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警隊與社交媒體

黃子健、馬偉傑
2017-05-08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

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承擔

張楚勇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