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 第四階段調查及全年綜合結果概述

2007-03-15
《向世界出發》成為2006年度最高欣賞指數節目。
《最緊要正字》為近期無線得意之作。
年終的大事回顧系列以香港電台製作的《2006香港時局大事回顧》成績最佳。
  「二零零六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的所有工序已圓滿結束,全年成績亦於二零零七年三月九日舉行的「第十六屆最佳電視節目頒獎禮」中揭曉。

  今年獲大會表揚的十大最佳節目之中,無線的《向世界出發》可謂有口皆碑,其欣賞指數乃全年被評的二百一十四節目中唯一超過八十分的(80.85分),難怪旋即登上最佳節目的首位,期望第二輯亦能再創佳績。同樣贏得不少喝采聲的《最緊要正字》位居第二,亦為無線近期的得意之作,其內容集知識、創意、娛樂、活潑表達於一身,成功絕對實至名歸。第三位的《新聞透視》(無線)跟去年的位置相同,而緊隨其後的《賭海迷徒》(港台)及《鐵窗邊緣》(港台)在二零零四年亦為十大之選。

  至於雜誌式的年終大事回顧系列,今年的整體受歡迎程度較去年稍遜,只有香港電台的《二零零六香港時局大事回顧》位列十大之內。此外,有別於過去的三年(二零零三年至二零零五年),本年度並沒有任何劇集打入二十大。

調查模式及範圍

  現時欣賞指數調查的模式乃根據香港電台(港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及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在一九九八年達成的共識進行,而有線電視有限公司(有線)則於翌年加入。根據這個共識,香港電台成立一個由電視台、學術界及廣告界人士組成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顧問團」,負責釐定欣賞指數調查的問卷內容、調查方法和節目範圍等,以確保調查在公平及具公信力的調查準則下進行;而欣賞指數的具體調查工作則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獨立進行,緊密的合作關係已歷時達九個年頭,而二零零七年的調查工作亦已剛剛展開。

  自一九九九年起,每年度的調查共分四個階段進行,即每隔三個月調查一次。調查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形式進行,而訪問對象為九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二零零六年最後一次調查所涉及的節目範圍包括於十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於無線電視翡翠台、亞洲電視本港台及有線電視各頻道播放的本地製作節目。由於資源有限,所有重播、配音、體育、外地製作本地包裝及帶宣傳性質的節目暫時未能涵蓋。由二零零二年開始,為增加調查節目的品種,四個電視台可在各個階段中,各自提名一個(共四個)未能納入上述範圍的節目進入調查名單,條件是本地製作的節目,不限長度及播放次數。另外,由於調查名單的節目數量有陸續增加的趨勢,由二零零四年第三階段開始,如經常製作節目的總數超出限額,各電視台的刪減名額將按該台節目數量的比例計算──即製作越多,刪減數量越高,以取代過去劃一的刪減方法。

第四階段結果

  第四階段名單合共調查九十九個節目,當中無線電視佔三十三個、有線電視佔三十個、亞洲電視佔二十五個及香港電台佔十一個。調查於二零零七年一月二至九日期間進行,透過電話成功訪問了2,130名九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整體回應比率為62.8%,各個百份比的抽樣誤差則少於1.5%(以次樣本總數計)。二零零六年第四季九十九個被評節目的總平均欣賞指數繼續上升,比上季輕微上升了0.19分,達69.54分,亦是全年指數最高的季度;而平均認知率則為27.2%。當中,首二十個最高欣賞指數的節目順序為:

(一) 最緊要正字(無線/資訊)
(二) 新聞透視*(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三) 有線新聞*(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四) 警訊*(港台/資訊)
(五) 有線財經*(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六) 二零零六香港時局大事回顧(港台/時事及公共事務)
(七) 香港故事(港台/資訊)
(八) 鏗鏘集*(港台/時事及公共事務)
(九) 我們都是父母*(有線/娛樂)
(十) 父母學堂(港台/資訊)
(十一)星期日檔案*(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二)新聞/財經/天氣報告*(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三)財經即時睇(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四)二零零六大事回顧系列(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五)友緣相聚(無線/娛樂)
(十六)香港早晨*(無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七)時事追擊*(亞視/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八)時事寬頻(有線/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九)回首二零零六系列(亞視/時事及公共事務)
(二十)文化風情(亞視/資訊)
(*同樣為二零零六年第三季度二十大節目之一)

  第四季結果的特色,是年終回顧節目繼續受到觀眾歡迎,不過程度上就略遜於去年同期,當中表現最佳的是港台節目《二零零六香港時局大事回顧》,名列第六位。此外,無線新製作的《最緊要正字》一上榜便榮登榜首,足證節目的創意、教育意義,及娛樂性皆得到觀眾肯定,可謂一鳴驚人,亦再次顯示了電視節目欣賞指數的參考價值。

  以類型區分,此季的「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明顯繼續保持強勢,佔十三個,「資訊」節目佔五個,而「娛樂」節目則佔二個。個別類型中最受觀眾欣賞的節目依次為無線的《新聞透視》、無線的《最緊要正字》與及有線的《我們都是父母》。一如以往,香港電台節目的總平均欣賞指數為四台之冠,得73.51分;有線電視排行第二,獲70.05分;亞洲電視排行第三,平均欣賞指數68.84分;無線電視的平均欣賞指數則為68.29分。

全年成績總結

  總結「二零零六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全年四個階段累積的被訪人數達8,418名,回應比率則介乎五成九與六成四之間,涉及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合共二百一十四個,跟去年差不多。在全年的節目名單之中,無線電視佔七十九個(37%)、亞洲電視佔五十二個(24%)、香港電台佔四十三個(20%)及有線電視則佔四十個(19%)。前兩間電視台的製作數量較零五年多,後兩者則相反,特別是港台的節目數量明顯較往年少(由24%下降至20%)。 榮獲2006年全年首二十個最高欣賞指數的節目順序為:

(一) 向世界出發 (無線 / 娛樂)
(二) 最緊要正字 (無線 / 資訊)
(三) 新聞透視*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四) 賭海迷徒 (港台 / 資訊)
(五) 鐵窗邊緣 (港台 / 資訊)
(六) 最緊要健康 (無線 / 資訊)
(七) 2006香港時局大事回顧*# (港台 / 時事及公共事務)
(八) 香港故事 (港台 / 資訊)
(九) 鏗鏘集* (港台 / 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 有線新聞* (有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一) 回首2005 – 全球風雲* (亞視 / 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二) 星期二/日檔案*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十三) 警訊* (港台 / 資訊)
(十四) 禁毒檔案 (港台 / 資訊)
(十五) 父母學堂 (港台 / 資訊)
(十六) 天下父母心* (港台 / 資訊)
(十七) 華人青年演藝家系列 (港台 / 資訊)
(十八) 獅子山下 (港台 / 娛樂)
(十九) 新聞/財經/天氣報告*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二十) 2006大事回顧系列* (無線 / 時事及公共事務)
( *同樣為2005年度全年20大節目之一
#去年的節目名稱略有不同,為《2006香港政治大事回顧》)

  全年綜合結果顯示,二百一十四個本地製作的電視節目所得的總平均欣賞指數為68.98分(去年為69.57分),而平均認知率則為28.1%。在二十大優質節目之中,香港電台與無線電視今年可謂平分春色,以數量計,港台共有十一個製作入圍;但以排位計,無線的製作囊括頭三位,數量亦有七個之多;而有線電視及亞洲電視則各佔一個。二零零六年各台的總平均欣賞指數依次為:(一)港台:72.10分,(二)有線:68.67分,(三)無線:68.36分;(四)亞視:67.56分。就相對位置而言,跟去年一樣,港台及有線分別為第一、二位,無線今年則進佔第三位,亞視則由二零零三年的第二位拾級而下,跌至本年度的第四位;其分數亦呈明顯的下跌,三年的累積跌幅為3.64(由零三年的71.20分下跌至零六年的67.56分),箇中原因值得再作探討。

  至於節目類型方面,無線的《新聞透視》取代其去年的《大事回顧系列》成為今年最受觀眾欣賞的「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最佳「資訊」及「娛樂」節目則由同為無線製作的《最緊要正字》及《向世界出發》奪得。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九年的調查中(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六年),今年是首次由「娛樂」節目(即《向世界出發》)位居全年的榜首,打破以往多由時事或長壽品牌節目壟斷的情況,會否成為「尋找」的另一次佳話有待觀察,但第二輯頗令觀眾引頸以待則無庸置疑。

  整體而言,零六年度被評的三十六個「時事及公共事務」節目的平均欣賞指數依然最高,達71.83分;其次,六十五個「資訊」節目所得的平均欣賞指數亦有70.39分;至於全年產量過百(共一百一十三個)但質素較為參差的「娛樂」節目,所得的平均欣賞指數只有67.25分。相比零五年的結果,三個類別均較遜色。事實上,三項欣賞指數自二零零三年達至歷史高位後,已連續三年下跌,跌幅當然各有不同。

  「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自一九九八年由港大民意計劃負責以來,至今已完成九年的調查工作。踏入第十個年頭,民意計劃希望業界、學術界及廣告界可以進一步推動「電視節目欣賞指數」,並確認其應用價值,以至整個「優質指標」的概念。面對如箭在弦的數碼廣播、高清電視等新科技,民意計劃相信「欣賞指數」定必與時並進,以積極配合業界的發展。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