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不是「公共」?— 論香港電台的角色

2007-05-11
香港電台秉持不偏不倚的編輯方針,去推廣公眾對政府政策的認知。
政府出版的年報對香港電台用詞自2004年開始有變。
  由二零零四年開始,政府出版的香港年報形容香港電台為「政府部門」,在此之前,年報則稱港台是「公營電台」。而香港電台方面,當然較屬意以後者自居,所以,《節目製作人員守則》劈頭第一句就是:「香港電台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內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而在草擬《守則》時,「公營」雖以「公帑經營」(publicly funded)為本,但卻認為「公營」和「公共」有共通之處,同是由公眾出資,為公眾服務。所以,在訂立「成為新媒體環境中舉足輕重的公營廣播機構」這「抱負聲明」Vision Statement時,就直接將公營廣播機構表述為public broadcaster。

  香港年報對香港電台用詞有變,當年察覺時並不太在意,畢竟「政府部門」及「公營電台」都是港台身份。但如今看來,這改變原來已隱藏著「撥亂反正」的味道。果然,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在它的報告書中,就一味強調香港電台是「完全用公帑營運,負責為市民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節目......」的「政府部門」而已。明顯地,檢討委員會對港台的運作和服務,作出最狹隘的詮釋,所以「這些特徵並不足以使港台成為公共廣播機構,也未能確保其服務能滿足社會對公共廣播服務的需求。」報告書如是說。

港台公信力的來源

  可能檢討委員會並不是要檢討香港電台,所以沒有對她的「特徵」-公帑製作的節目,作詳細、客觀的分析,只是指出「從收到的意見可見,市民普遍認為香港需要比目前更多及更好的公共廣播服務......」。委員會的成員都是富經驗的傳媒人、專家、學者,對港台的發展應比普通市民瞭解得更深,亦有足夠資格去品評港台的節目,但報告書卻只引述官方對港台架構的說法及公眾對現存公共廣播服務的批評!

  報告書說,港台既是政府部門,則「......有責任推行政府政策及遵守政府部門通用的規則及規例。架構協議中關於編輯獨立的陳述雖然出於良好意願,卻不能改變上述事實。」
香港電台所擁有的編輯自主(獨立),使製作人員可以無懼無私地製作節目,這是港台公信力的主要來源;是在群眾支持和員工發揮專業精神,經年累月的爭取,最終獲得政府認同的政策方針,絕不是任何單方面的「良好意願」賜予。憑藉騣s輯自主,香港電台可以做到起碼的「免受政治干擾,也無須承受商業壓力」,也即是公共廣播應有的特性。

  不錯,縱然有編輯自主,香港電台仍是一個政府部門,員工作為公務員,當然要守政府的規則,但作為傳媒(這也屬事實!),港台在「推行」(報告英文版是用implement,譯作「履行」較恰當,因推行有推銷的意味,會引致誤解)架構協議中列明的編輯自主政策時,得到了公眾的信賴,認同港台節目是以公眾利益出發的公共服務。民意調查指香港電台公信力高是最佳的客觀佐証,而不是報告書所指的「港台作為政府部門的身份,使其獨立性蒙上陰影,而且不論公平與否,往往使該台節目的公正性受到質疑。」

  港台節目經常受質疑,是不爭的事實,但不在其公正性,而在質疑香港電台作為政府部門,為何不「推銷」、「推介」政府政策?其實政府政策在在影響民生,故此一向是港台節目的探討論重心;港台甚或是推廣政策認知的媒體先驅。以代議政制為例,區議會設立,港台炮製了《八一一八共繽紛》等節目推廣。立法局引入民選成份,港台率先製作介紹候選人政綱,選舉論壇等配合,當時其他媒體仍未像現在那樣的對政治時事有濃厚興趣。猶記得一九八六年港台電視部製作第一個報導立法局會議的節目《議事論事》,被無Y安排在晚上八時後的黃金時段播出,明顯地當時電視台視這類節目為可吸引觀眾的稀有品種。編採人員及主持奉行「適切的不偏不倚」這編輯方針,去推廣公眾對政策的認知,贏取了市民對港台的信賴。而對政府來說,民意透過節目表達,亦可令政策有改善的方向,在落實時更容易被接受,這豈不比硬推銷更好?

  對香港電台在提供公共廣播服務方面的工作未見有所評價,反而在檢討委員會的報告書中落得 「......從收到的意見可見,市民普遍認為香港需要比目前更多及更好的公共廣播服務......」的紀錄。接鞳A報告書還羅列公眾對現時的公共廣播服務的諸般批評。到底,公眾是離棄了香港電台,抑或存檔的意見是有所選擇?

報告書令人懷疑「項莊舞劍」

  個人絕對同意「港台現有的身份及架構並不完全符合公共廣播機構的要求」,所以,早於一九八五年,當時成立的廣播檢討委員會,已建議讓港台「公司化」。政府部門通用的規則及規例、部份員工的公務員心態,是港台未能百份百滿足市民對公共廣播服務需求的主要原因。然而,因架構問題而抹殺港台在提供公共廣播服務方面的成績,不提製作人員在這方面的專業表現,報告書又豈能不令人懷「項莊舞劍」之疑?

  經過今次的公共廣播服務檢討之後,我才悟到,「公營」不是「公共」。香港電台只不過是一個扮演「公共」角色的「公營」機構而已。既然只是一個角色,班主有令,即使你唱做唸打俱佳,又為觀眾受落,開戲師爺也得照「飛」可也。聞香港電台工會主席說部份員工近期士氣相當低落,實令人擔心。因為,港台的廣播服務,無論「公營」也好,「公共」也好,全由製作人員提供,若不砥礪精神,只會自毀長城,被公眾遺棄。缺乏公眾支持,就算將港台冠名為「香港公共電台」又有何用?宜將剩勇追窮寇,綣戀昔日光輝,倒不如做好現下的服務。如果群眾的擁戴不變樣,那麼,新來的主持,縱使不解憐香惜玉,也懂帝女花飄罷!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

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承擔

張楚勇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