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電台的管理

2002-10-15
香港電台編輯自主的規限和標準,一直引起公眾關注。
  營廣播機構的管理層,除了實務工作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廣公營廣播的理念----以服務大眾為目的、並且要編輯獨立。香港電台多年來都努力推廣公營廣播的理念,本地學者亦普遍支持,令這一理念得到不少社會人士的認同。
在新科技發展之前,廣播所依賴的大氣電波或頻譜,都是有限的資源,大家認為這些珍貴的資源應該共享,不應該被商業壟斷,於是逐漸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大氣的頻譜,應該保留部份給公眾使用,這就是公營廣播概念的由來。因此公營廣播機構都很重視服務小眾、傳達社會上不同的聲音、以及注重文藝教育方面的發展。


港台運作的基礎

有人質疑,港台的編輯自主從何而來?誰給你編輯自主和獨立?我的答案是:這是經多年逐步演變得來的。

港台在六十年代播放的新聞是由政府新聞處編寫的,一九七三年起我們才有自己的新聞部。一九八四年成立的廣播事務檢討委員會 (Broadcasting Review Board),曾建議港台脫離政府架構,確立編輯自主。雖然港府最後決定把建議擱置,但根據我自己的體驗,進入八十年代,編輯自主無論在理念上,或在實際上,在港台內部已經明顯確立。

香港電台編輯運作的基礎,大致來說有三方面:第一是我們和政府簽訂了「架構協議」;第二是和廣管局簽訂了一份備忘錄,港台願意服膺廣管局的業務守則;第三是港台清楚訂立了「節目製作人員守則」。

「架構協議」是政府「公營部門改革」(public sector reform) 的其中一項,由部門和政策局方簽署協議,互相訂定權責。我們在一九九三年簽訂了第一份架構協議,兩年重訂一次。到了一九九五年,政府已宣佈「公司化」暫時擱置,我們和當時的廣播司同意,在架構協議內清楚列明港台享有編輯自主,廣播處長是總編輯。

多年來另一爭議,就是港台的編輯自主該遵循甚麼規限和標準?港台最終決定和廣播事務管理局簽訂一份諒解備忘錄,內容是港台自願遵從廣管局的業務守則。

政府管理廣播事務的機制,是通過法律訂明電視牌照如何發出、廣管局如何成立等,也通過這些法律建立一套管理所有廣播服務的守則,這就是業務守則。由於港台是政府機關,理論上不受這些法律規管。一九九五年開始,我們和廣管局簽署了備忘錄,聲明我們願意遵從廣管局的守則,因此一旦公眾投訴港台節目,廣管局就會以監管商業廣播的程序,處理公眾人士對港台的投訴。

第三,港台清楚訂立了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白紙黑字寫明,大家可以在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 www.rthk.org.hk 「港台簡介」網頁上瀏覽。這套守則是在一九九八年訂立的,訂明港台的編輯程序和方針。一九九八年初,徐四民狠批港台後,社會上很多討論,有議員在立法會提出動議辯論,支持港台的角色,再次確認了我們的編輯獨立。


何謂港台的總編輯

回到實務問題,我剛才說「廣播處長是港台的總編輯」,總編輯究竟怎樣行使權力?整體來說,港台的編輯工作,其實包含了許多不同過程,每一個過程都有「把關人」。例如我們新聞部的編輯過程,就和其他新聞機構的運作相似,把關人是新聞總編輯,編輯過程也較歸一。

電台大部份節目是現場直播的,主角是節目主持人,編輯過程也有不同。例如「烽煙」節目,電話是直接打進來的,主持人也是實時講話,節目主持人和監製之間必須事先有共識。現場節目是即場的互動反應,如果涉及法律問題,要盡量跟進,避免誹謗;也要遵守節目守則,例如不得使用黑社會用語;來電者說「粗口」,必須盡力制止。

這類編輯過程主要採用宏觀調控方式,跟新聞部的編輯過程不同。節目總監不可能天天坐在主持人身邊,指點他下一句該說甚麼。如果總監認為某個節目做得不好,或者出了差錯,他便需要調動節目或主持人。

電視製作方面,節目播出前,高級監製必先看一次。

因此,港台的運作不是單一編輯過程,大致上是每一個節目都有把關人,一套原則、不同發揮。編輯過程是一個尋求共識的過程,我們會因應節目內容和運作形式,採用「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方式去做。如果覺得運作上出現問題,可以通過內部討論改進。


面對財政壓力

以下談談公營廣播機構財政壓力的問題。最近這十幾年,我們跟各地公營廣播機構開會時,往往坐在一起吐苦水,談怎樣資源增值、瘦身、裁員等,似乎唯一沒有財政壓力的就是日本NHK。NHK的情況較特殊,二次大戰後美國軍管日本時,要求日本政府仿效BBC的形式,在憲制上規定以牌照費形式作為NHK的收入來源。

新加坡的公營台是賣廣告的,要跟市場競爭,但政府同時要求它負起製作小眾節目的任務,例如為少數族群而設的節目,又或其他文化節目等。這些小眾節目如同從前新界一些窮鄉僻壤的巴士路線一樣,是賺不到錢的,但政府要求巴士公司除了賺錢,也要在這些偏遠地方提供服務。

紐西蘭的公營電視台則走得很前衛,它跟隨市場運作,要賺錢。後來紐西蘭開放廣播市場,引入商營電視,但原有的公營公司做得相當成功,又在社會上建立了公信力,新的公司難以與它匹敵。近年人們又覺得公營台在商業上太成功,漸漸變成了商業公司,忘記了提供不賺錢的服務,而這些服務仍然是有需要的。最近一年,紐西蘭公營電視台因應社會要求,又重定位置,重拾公營廣播的使命。

這些發展很值得我們參考。香港電台將來要怎樣發展?香港許多廣播機構正加強和大陸合作,港台的定位又應如何?如果我們想增加財政來源,運作上可能需要市場化,這樣一來,我們又如何確保可以按照公營廣播的理念服務公眾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細心思索的問題。

【編按︰廣播處長朱培慶於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九日,在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職業訓練局大眾傳播業訓練委員會及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合辦之傳媒管理課程上發言,本文乃根據當日講辭撮寫而成。】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

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承擔

張楚勇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