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文匯報的信

1997-06-15

編者按:《文匯報》於九七年五月十八日刊登文章「評香港電台《傳媒透視》的觀點」,對香港電台及本刊作出批評,歪指曲稱「……淪為某種政治工具,背棄納稅人的願望和利益。」文章並就本刊內容,指摘五月號其中兩篇文章「違背事實不公」。本台已即時覆函回應,作出澄清,惟未獲《文匯報》刊登,現特借《傳媒透視》篇幅公開覆函,以正視聽。

編輯先生:

  貴報眾聲版「讀者論壇」本月十八日刊出珊平君的大作,命題「評香港電台《傳媒透視》的觀點」,曲解了《傳媒透視》的發刊宗旨,懇賜一角澄清。

  《傳媒透視》本刊沒有既定觀點。不過,由於內容涉及傳播行業的各方面新生科技及各種新舊現象,每篇文章自然難免有獨特的觀點與立場。《傳媒透視》的撰稿人來自本港及海外傳播行業的各個範疇,包括編輯、記者、評論員、學人、管理人等……,他們針對行內事物暢述己見,鋪陳一定的理念,卻從來不是代表《傳媒透視》的立場,更說不上是香港電台的觀點。

  珊平君文章的後段,述及香港電台電視節目「五稜鏡」的「香港精神」系列,以偏概全,忽略了整個系列的精髓。

  「香港精神」是個概括的總稱,希望探討香港這個蕞爾小島能夠躋身世界大都會之列的成功因素。該系列採納顧問編輯這安排,目的在讓觀眾透過不同編輯的取向,多方面、多角度地去了解及認識這些令香港成功的因素,由於各位顧問編輯各有不同編輯的取向,立論亦藉此得到平衡。

  珊平君不同意其中一位顧問編輯平素的觀點,正是香港精神的展現——大家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同樣,整個「五稜鏡」的「香港精神」系列,還有其他九位顧問編輯發表他們各自對香港成功因素的體會。而他們各自的觀點,亦不時會被評論或受到批評。

  百家爭鳴,儘管或會被視為吵耳,但總比一言堂式的報導或評論來得更切合社會的需要,「真理越辯越明」的道理亦在於此。

  報導真確,立論持平,是香港電台在製作電視節目時一向恪守的態度,「五稜鏡」的「香港精神」系列,亦是按照這大原則編製。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