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新科技傳播迅速,香港上網的家庭在九四年只有不到百份之一,去年底,二百一十萬戶家庭中,已經有大約一半家庭可以上網,說明上網已經成為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在科網公司熱潮帶動下,香港的網站在過去數年亦發展迅速,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科網股的泡沫爆破,香港當然不能獨善其身,網站倒閉裁員之聲不絕,大家對網站的發展趨向悲觀。藉此時機,我希望回顧一下香港媒體在網上的發展,並反省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的未來角色定位和發展路向。
媒介匯聚發展迅速
隨著香港上網人數的增加,過去七年,香港媒體逐步將內容上網。香港電台在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建立網上廣播站,是第一個建立網站的香港媒體;《明報》和《星島日報》次之,於一九九五年建立網站,其他傳統媒體隨後亦紛紛設立網站(各主要媒體的網站內容見附表一)。
傳統媒體各有所長,報章長於文字和照片、電台精於聲音、電視台以聲音、文字和圖像,結合成視像節目。但網上各種媒介匯聚,大家所用的媒介開始重疊。部分報章例如明報也製作視像新聞在網上播送;無線電視和《蘋果日報》也曾成立獨立部門,專責網上的多媒體內容。
但是,各個商業媒體的網站都無法開拓足夠收入來源,結果紛紛縮減開支。由去年底到今年初,多個媒體,包括《蘋果日報》、《南華早報》和無線電視都遣散大部分網站工作人員,網上只維持有限度的內容。香港媒體的網上發展可說進入了鞏固期。
循序漸進 穩紮根基
以上簡介了香港媒體網上發展大致的情況,以下集中討論香港電台的情況。
香港電台是香港的公營廣播機構,有六個全日二十四小時廣播的電台頻道(包括三個粵語、一個普通話、一個英語及一個古典音樂頻道),電視部每年製作超過五百小時新聞、時事及文教節目。港台用的是納稅人的錢,一開始我們就希望用最少的資源,為最多的人提供服務,由於互聯網沒有時間限制以及無邊界的特性,網上廣播站成為了我們理想的選擇。
一九九四年,當互聯網還是一個新鮮事物之時,香港電台為了支持互聯網廣播的科技研究,在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協助下,率先實驗「香港電台聯網版」,開始了我們的網上服務。
起初我們只在網站提供粵語新聞廣播,並讓網友重溫一些得獎的電視節目。第二年增加了英文新聞廣播及每周廣播兩個電視新聞時事節目──「五稜鏡」和「頭條新聞」,多年來,我們一直勇於嘗試,締造多個里程碑︰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
在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協助下,創建「香港電台聯網版」,開拓新的廣播科技,在網上提供新聞簡報及少量電視及電台節目。
*一九九五年九月
成功取得同步直播Live Real Audio的科技,與美國西雅圖Progressive Network合作,在香港立法局選舉日:九月十七日早上七時開始,透過互聯網,三十六小時全球直播電台選舉新聞和節目,成為世界上首個應用同步直播科技作三十六小時直播的電台,展開電台網上直播嶄新一頁。
*一九九六年底
港台擔任第三十三屆亞太廣播聯盟週年大會主辦機構,特別為這次活動設立網站,全球現場直播專題討論部份,第一次成功使到不能出席會議的會員,在本國即時分享大會的訊息。
*一九九七年六月
與香港中文大學電算機服務中心合作,將香港回歸的各項慶祝活動,連續四十八小時經互聯網視像直播,全球有廿五萬人次收看或收聽了這次盛事,而在此期間,到訪港台網站的人次更高達九百萬,是香港互聯網業務上,史無前例的一項創舉。
*一九九八年四月
網站定名為「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提供四個電台頻道二十四小時直播,以及自選電台、電視節目服務。
*二零零零年四月
全面拓展網上廣播服務,每天直播全部六個電台頻道(二十四小時X6=144小時音像節目)、所有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節目(每周共七小時視像節目)、提供中文新聞文本。
*二零零一年二月
網站增設中文簡體字版,方便海內外華人參閱瀏覽。
*二零零一年三月
與六大洲各國共五百零六個電台和電視台網站連線,其中包括中國內地二十八個省、市,六十三個電台及九十五個電視台,讓網友更方便接通全球各地電子傳媒,分享資訊。
*二零零一年四月
增加網上英文新聞文本,網上電台及電視節目影音資料庫已貯存一年,網友從此可隨時重溫港台過去一年的電台電視節目。
我們的努力,得到了網友的認同,網站到訪次數,由九四年底的每天七千次,增加到現時的每天二百萬次,其中六成以上訪客是來自海外,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家地區,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成為港台節目一個重要的對外窗口。
總結經驗重新定位
過去一年,互聯網科技固然日新月異,目不暇給,個別機構之興衰更是風雲詭譎,令人扼腕。傳統媒體參與發展網站,我個人有幾點觀察,冀能拋磚引玉。
基本上,互聯網只是一個渠道,媒體的內容才是賣點,「Content is King」的道理亙古不變。網站要成功,當然不能偏離原來品牌的「皇牌」,因此,不同的媒體,應該根據本身的品牌而釐訂發展策略。
香港中文大學資訊科技服務處助理處長梁光漢,去年在網股熱潮時慨歎︰「互聯網發展初期,依賴不少來自學界、科研界和個別有心人士,各盡所能和無私地奉獻,提供各式各樣的資訊和具有遠見的發展建議。但今天這些精神和心血,差不多被網絡市場化的商業宣傳信息完全淹蓋,一般用戶無法分辨,甚至無從得知高質素網上資訊和服務的存在。」
對此,我們深有同感,亦希望有所回饋。
科網公司熱潮下,網站如雨後春筍,但內容良莠不齊。如今,沒有實力的網站漸漸淘汰,我們亦希望藉此時機,重新審視我們網站的內容,希望更上一層樓,既成為香港人的網站,也讓世界從這裡走進香港。
另外一個觀察是,互聯網的長處是無邊界、無時空的限制,但傳統媒體將內容搬上網頁,想進一步開拓市場的話,必須首先分析本身的「全球化」吸引力。由於這些發展都牽涉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決策者必須慎重。
面向全球建立品牌
一個成功的網站,必須有優質的內容,否則無法吸引網友逗留,而優質的內容則全賴員工的支持。正如澳洲學者莊柏仁(Brian Johns)引述他在澳洲的經驗說,要建設一個成功的公營廣播網站,機構的文化也需要有所調整。
每個員工也許在各自範疇內都表現良好,但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我們再不能抱陳守舊,以做好本份為目標,代之而起的應該是一種全局的觀點。以從事電台廣播的員工為例,以往我們的對象是電波頻道涵蓋所及範圍內的特定聽眾,可是透過互聯網,我們也有無數網上的聽眾,他們可能是香港人,也可能是全球各地關心香港的人,我們的聽眾擴闊了,我們也要照顧他們的需求,例如讓他們同時透過互聯網點歌和與主持人對答;他們的作息時間跟我們不同,我們要盡量在網上提供其他輔助的文字訊息,讓他們更容易重溫心愛的節目。
一直以來,香港電台都沒有自己的電視頻道,電視節目都在商營電視頻道中播出。透過互聯網,我們已建立起自己的網上電視頻道,既有網上直播,亦有自選影像服務。我們的員工已裝備起來,讓全世界了解香港,走進香港。
繼往開來服務市民
以往互聯網用戶受制於連線速度,有時無法收看網上的視像節目。香港的寬頻用戶目下已超過四十萬,隨著寬頻用戶增加,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亦會提供更多優質的音像和視像材料,相信會得到更多網友的支持。
下一步,我們會致力發展e-Learning網上學習的內容,希望推廣文學、藝術和語言的學習。利用互聯網這一多媒體互動平台,學習將成為有趣的事情,終身學習的工具和素材,就在每個人的身旁左右。
此外,港台歷年保存了豐富的節目檔案,見證了香港的演變及發展,如能將數量達四萬小時的音像及九千小時的視像節目檔案數碼化,讓有興趣的人士在網上查閱,對香港的歷史研究未嘗不是一種貢獻。公營廣播機構與私營公司合作或結成伙伴關係以加強服務,已是大勢所趨,香港電台亦已作好準備,願意與公、私營的機構合作,實現這一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