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能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公共廣播機構,其規模和資源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設有網上專頁(http://www.rthk.org.hk/special/psb),歡迎公眾發表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期望。
翻閱政府最近發表的《公共廣播服務檢討》的背景資料,我有一個頗強烈的感覺,就是政府似乎對公共廣播在民主開放社會裡扮演的獨特角色,並沒有深切的認識或認同,對公共廣播服務的預設立場,更是在極力避免干預市場下,認為是只應聊備一格的一種公共服務。 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設有網上專頁(http://www.rthk.org.hk/special/psb),歡迎公眾發表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期望。
這份背景資料給予人這種感覺,主要是文件一開宗明義便強調以經濟和市場的角度來看公共廣播服務,而且在討論到公共廣播的價值和原則時,又缺乏分析這些價值和原則對香港這個多元開放的國際都會的重要作用。
舉例來說,在資料的首頁中,政府認為公共廣播服務在「形式上始終是透過公共資源作出的一種市場干預。」嚴格來說,這是一句站不住腳的說話。公共廣播中不少價值和原則,尤其是維護公眾利益的原則,不但不是干預市場,而且更是市場經營運作賴以維持的一些要素。例如公共廣播所擔當的公民教育的責任、對社會核心價值(例如法治自由)的傳揚等,都是以公共資源製作而成的,但這些節目在哪一點上干預了市場運作呢?政府的文件,既反映了對公共廣播服務和市場的關係的錯誤理解,也很可能間接揭示了政府的一些潛意識的預設:那就是公共廣播服務相對於商業的廣播市場而言,不管有哪些公共價值,大抵只應聊備一格,否則便是干預市場。
公共廣播的存在價值
我說政府有這樣的潛意識預設,並非是空穴來風。背景資科這份文件在談到新科技帶來多樣化的電子傳播方式時,認為商營的廣播「向公眾提供的視聽內容質量大大提高」,文件並提出,「當市場上的視聽內容豐富多姿,能切合大眾及小眾不同的需要(時)......是否仍須分配公共資源作公共廣播服務」?
我不清楚文件是根據甚麼準則來判定市場上的視聽廣播內容目前已做到「豐富多姿」,更不知這些內容能否切合「大眾及小眾」。如果我們要在黃金時段看到公民教育的節目、時事分析的節目、選舉的節目、議會的討論、中外文化的探討,而節目的質素又符合高水平要求的話,請問我們多是從香港電台製作的節目中看到,還是從商營的電視台看到?每年舉辦的觀眾欣賞指數名列前茅的節目,當然也有商營電視台的製作,但論質論量,是否還是公營製作的優勝呢?
公共廣播的一大原則,就是公民不應因為地理時限等因素,使他們接受不到有質素的多元公共利益/價值有關的訊息。我們的商營廣播,是否真的已取代了公共廣播,使人質疑公共廣播服務是否仍有存在價值?對此,我的判斷是否定的,也不認為有證據支持肯定的答案。
如果我們看看我們這個社會為公共廣播所花的資源,便知道這真是微不足道的一回事。香港電台目前每年花上公帑約四億多元,折合一名香港人每年約花上六十港元以支付它的公共廣播服務。
這六十港元一年,比起我每一個月花上近三百元接收有線電視,或者要付上看廣告、受市場品味限制下接受商營的電子廣播所付出的代價,是否真的只具聊備一格的價值呢?外國先進民主國家的公共廣播服務平均佔整個社會的廣播服務的三份一,他們還沒有覺得公共廣播扭曲了商業廣播。我們目前連公共廣播的電視頻道都不具備的香港,每人每年也只是付上六十元的公帤來支付公共廣播,哪裡存在「是否仍須分配公共資源作公共廣播服務」這些質疑?
潛意識的錯誤預設
政府的背景資料文件認為我們並沒有清晰的公共廣播服務政策。這一點,我大體上是同意的,雖然我有些擔心政府擁有一些潛意識的錯誤預設。在這個時候成立委員會,詳細研究公共廣播服務的種種基本問題和未來的發展,也是無可厚非。儘管委員會成員中似乎是缺乏了對公共廣播服務有深刻認識和經驗的人士,但我認為我們不應預設了有關的檢討結果必然是對公共廣播服務不利和不公平,目前應做的,是如何創造條件,讓委員會能最稱職地做好檢討。
委員會承諾,在未來九個月進行檢討時,會廣泛諮詢香港電台管理層、員工、各界人士,以及市場大眾的意見。這一點我想是沒有甚麼問題的,我也相信委員會會很專業地去進行檢討。
不過,香港電台作為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服務機構,它的處境又不是在廣播業內處於主導性或壟斷性的地位,在中短期而言,我相信任何對港台的結構或投入的公共資源如果出現大幅改動或削減的話,對香港公共廣播的發展都會造成傷害。要公共廣播擁有良好質素,其中一個條件是要有充份的資源。英國廣播公司能夠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公共廣播及文化機構,其規模和資源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香港電台在這些方面當然無法與英國廣播公司比擬,但如果港台被分拆或資源被大幅削減,香港公共廣播的機構性的傳統和經驗便會被打碎,在資源分散下要製作優良節目,幾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如何在港台的基礎上進行改善和發展,在短期而言,看來是比較合理的做法。
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認為香港電台不應有改變。我從來認為,港台不應繼續是政府部門,因為公共廣播要服務的是社會整體,並非一時一任的政府。
大眾意見須質量兼備
對市民大眾進行廣泛諮詢,在香港這樣的社會是不能缺少的了。我相信長遠而言,定期性(例如五年或十年)的社會廣泛諮詢檢討,對公共廣播服務的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不過,我希望檢討委員會留意,公營廣播服務不同市場的供求,其責任並非是受眾要甚麼,不管其質素或品味如何,我們就給他們甚麼。公共廣播的一句格言是:使優質節目普及化,普及節目優質化。因此,市民大眾的意見必須質量兼備,否則便有可能把公共廣播的使命和商業利潤的追求混為一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