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免費電視牌掀起各台角逐

2012-08-13

  政府2009年透露接受新一輪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後,有三家表示有興趣:有線寬頻的奇妙電視、電訊盈科的香港電視娛樂和城市電訊。三家公司未獲政府發牌之際,一場電視龍爭虎鬥戰已告展開。先是兩間免費電視台無綫和亞視就發牌一事反應強烈。亞視率先向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提出反對發牌,反對被駁回後再入稟法院要求司法覆核獲駁回。無綫認為新發牌對免費電視不公,質疑政府在考慮發牌事宜上是否公允,不排除會訴諸法律。

  發牌事件未能落實,以1億2千4百萬購得獨家播映權的有線電視,未能如期在奧運開幕前取得免費牌照,令它簽約時承諾會安排至少200小時節目在免費電視頻道播放有難度,幾經轉折,才跟兩間免費台達成協議。

  今次因奧運轉播事宜而揭示的問題不少,首先電視市埸無永遠的敵人,只要有共同利益,便可結為戰略性伙伴,無綫與亞視先前所訂的協議便是一例。有線在奧運臨近開鑼之際積極向亞視提出合作條件,同樣為了億多元的獨家播映權不會因無法兌現在免費台播映而告吹。作為收費電視,有線艱苦經營了十多年,好不容易近年才達至收支平衡。今次有線擲1億2千多萬元購得奧運播映權,可謂傾盡家財,然而寄望免費牌會批出,可以回本,卻事與願違。

電視台經營策略
  從三家電視台如何拆解今次奧運轉播前的風波,多少看出各台的經營策略。有線電視的主打節目是新聞和體育,今次投得四年才一次的奧運盛事的獨家播映權,從投資角度看,是押上重注,加上免費牌暫時無望,因而向兩家免費台開出的條件可謂「盡地一煲」,算到盡。在商言商,有線此舉無可厚非,但條款要兩免費台不單購入賽事節目,連帶有線的表述方式也包括在內,變相把有線的觀點與角度強加於兩台身上。作為媒體,那是失去了主導權。主導權一旦失去,衍生的問題不少。

  首先是播前的審查問題。電視台有自己的審片部門,一般由節目部的Standards and Practices負責,確保節目內容符合廣播守則才播出。如果兩台發現內容有問題,有權改動有線的片段嗎?要是直播期間出了問題,責任算在誰的頭上?無綫和亞視可否把責任推在有線身上?借出平台給友台做show還有一個問題 :兩台皆失去自己的身份,那是變相使無綫與亞視成為如假包換的有線台。

  兩台認為難以接受的還有一併播出有線所接的廣告。這協議沒提及支付有線版權費,料是以兩台的廣告時間作為交換。雖然有線承諾預留空間給兩台投放廣告,但條件未能吸引兩台之一的無綫。廣告收入是兩台的主要收入來源,無綫2011年的營業額是52億,其中免費電視頻道(翡翠台、明珠台、高清翡翠台、J2台及互動新聞台)的廣告收益是28億5千8百萬,接近營業額的一半。無綫的免費電視廣告收益過去每年幾乎都有增長。

  以過去10多年來香港的免費電視廣告市埸維持在30億左右的收益計算,無綫免費電視這平台多年來吸納了市埸八至九成的收益,每月平均有2億進賬。有線作為收費台,廣告收益無法與無綫相比,要1億多元的播映權回本,自然要在無綫身上打主意。如今協議有變,改為兩免費台繳付一筆版權費以換取200小時的播映權,能否有效抵銷部份有線今次這筆大投入,及會否影響廣告商與有線的協議呢?

亞視難以威脅無綫
  亞視在今次事件的回應則是多角度多嘗試,不排除任何合作形式。以亞視的客觀情況,有得播總好過無,畢竟這是保證有收視的節目,用國際台為平台原本是權宜之計。香港兩台的英文頻道觀眾有限,國際台佔英語受眾市埸只是兩成,轉播奧運有望短期內提高國際台的收視。何況,這大半年來本港台打造了一些節目頗受到觀眾歡迎,如因轉播奧運而暫停或調動這些節目,會使先前艱苦得來的成果化整為零。可惜亞視如單方面與有線協議,與無綫所簽的協議會有抵觸。如今無綫承諾會與亞視共同製作今次200小時在免費台的播映,具體會如何合作?就亞視近日一連串慶祝香港回歸與開台55週年的大型節目來看,處理大型活動和賽事並非亞視的強項,相反無綫就駕輕就熟得多。預計無論如何,無綫也會履行承諾,畢竟今次兩台攜手抗衡有線,由三輸變成商務及經濟局局長蘇錦樑所形容「三贏」的局面。

  至於無綫,坐擁最大的電視巿場與資源,不輕易言敗。二月已部署打造一個名為Amazing Summer的主題以迎戰奧運。當中安排一連串重量級劇集、遊戲節目、綜藝節目在七、八月出台,其中重量級劇集包括林峯主演的《回到三國》、大型古裝宮闈劇由黎耀祥主演的《造王者》、時裝動作火爆劇《怒火街頭 2》。綜藝節目有草蜢的《環遊世界明星賽》。此外,又推出遊戲節目《玩轉三週1/2》,並在節目中破天荒送出共三百萬獎金。早已預計今個夏天是「零奧運」的無綫,也作好轉播準備,包括採訪的工作人員隨時候命整裝待發﹔與廣告商保持對話,以「一旦無綫拿到局部播映權」的姿態作兩手準備。

  這埸奧運之爭,可作他日五台大戰之前哨來看待。無綫是電視市場的巨人歌利亞,很難打敗它,與亞視的收視之比近年已愈拉愈遠,是八與二之爭。亞視近年偶有佳作沒有佳章,去年較有看頭的節目《香港有飯開》最高收視有8-10點有四十至六十多萬觀眾,已屬佳績。節目引發市民對食物及健康的討論不少,藝員以生命作賭注,大膽親身測試食物,無懼開罪大商家,值得嘉許。

  可是單一的精彩節目難以興風作浪,電視要講排陣、節目要互相呼應、陸續有來,讓觀眾欲罷不能,才會培養一班忠實觀眾,成功建立品牌。亞視不會不懂這個道理,衹是局限於資源,自製的節目不多,個別項目只贏口碑,難以威脅無綫。現時黃金時段的戲劇多是外購劇,加上主打的資訊節目也有外判,亞視的形象和品牌更難建立。前陣子亞視慶祝開台五十五週年,獲表揚的,大多是麗的/亞視二十多年前全盛時期的小生花旦和製作人,值得亞視反思。亞視的投資者王征說過要把該台打造成亞洲CNN,卻不見亞視有任何大動作。要做亞洲的CNN是不切實際的想法,地方電視台首要是紥根本土,培養自己的班底。

未來的角逐與淘汰
  城市電訊的王維基看通了這個道理,牌照未到手已背水一戰,以「大衛」的膽識挑戰無綫這「歌利亞」,積極投入開班訓練台前幕後人員、生產節目、建廠房。他引發的挖角潮,令多年來電視製作和創作人員不合理的待遇得以提高。他改變電視行業的遊戲規則,由製作主導改為創作主導,把生殺大權交給編劇,大大提高創作人員的話語權。又建立工作崗位上的一夫一妻制,讓一個總導演(不設監製)夥同一個編審,下面各有自己的編劇,提高了團隊精神和默契。又實行淘汰制,連續兩個節目反應都欠理想的話便要離開,表現好的話每組獎金以百萬計。他看準電視劇是電視台的命脈,所以首要是開拍電視劇。他的邏輯是,有戲開才吸引藝人簽約,藝人才可以憑電視劇走埠登台賺外快,公司作為經理人也可從中抽佣。其實更重要的是,近年不少海外市埸積極尋找有質素有新意的華語電視內容,恐怕未來的海外市埸也有一番角逐。

  政府對於三家電視台的申請現時仍沒有定案。兩間免費台反對政府發新牌的理由是:免費電視廣告市埸多年來沒有增長,難以養活五家免費台,並以當年佳藝電視倒閉為例。事實上,佳視是經營不善,以教育電視台的資源與兩個商營電視台競爭。至於免費電視廣告市埸不能養活多幾家電視台這說法,不能成為不發牌的藉口,就讓經營不善的被淘汰好了。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從數據看香港電視變化

李敬華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