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政府1929年成立廣播節目委員會,協助籌劃電台節目及統管政府給予廣播服務的撥款。委員會初成立時,欠缺播音人才,就連技術人員也是急就章地邊培訓邊實習,那時候的節目,除播放唱片音樂外,現場轉播幾乎成為當年節目的重要組成部份,這些轉播包括音樂會、劇院上演的戲曲、教堂崇拜,以至重要的官式活動等。
現場直播節目
現場直播節目早在政府電台成立前,香港無線電學會已不斷試驗,在1926年安排一場音樂會現場直播,過程順利,音質良好。當年《士蔑西報》的記者報道這場音樂會直播時,也難掩其興奮之情,報道說:「……接收良佳,足以說明本殖民地可廣播令人欣賞的音樂會。」1在這次音樂會後,無線電學會隨即在同年8月,籌劃另一場中樂表演直播。兩場演出成為香港廣播歷程上首次音樂會表演直播。香港無線電學會的努力在於說明,無線電廣播不單只限於播送唱片音樂,也可提供娛樂節目。
廣播節目委員會成立後,最重要的一場直播,當然要數1929年10月8日,為慶賀播音室啟用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是廣播節目委員會成立後,首次作現場轉播的節目,主席N.L. Smith請來護督修頓擔任主禮嘉賓,節目編排自然不容有失,委員會成員之一,曾在青年會參與籌劃廣播測試的R. Sutherland,當晚還親自登場擔任主持。殖民地的廣播電台面向的當然不單是英籍人士,還有華裔居民,委員會在籌劃節目時,除護督外,特別邀請了定例局(即初期立法會)的華人代表羅旭龢簡短發言。
1929年10月8日音樂會節目程序2
9:00PM 護督修頓致辭
9:05PM 定例局議員羅旭龢(Hon Dr Kotewall)以中文致辭
9:10PM 音樂選播
9:18PM 女高音獨唱:Daffodil Days;An April Birthday
9:25PM 鋼琴獨奏:Study in A Flat, Chopin;Naila Waltz, Delebes Dohnanyi
9:36PM 男高音獨唱:At Dawning;I Hear a Thrush at Eve
9:44PM 鋼琴演奏
9:52PM 小提琴獨奏:Chanson Hindou, Rimsky Korsakow;The Lark, Glinka Auer
10:02PM 中場休息
10:07PM 音樂選播
10:15PM 女高音獨唱:Rose in the Bud;Who’ll Buy My Lavender
10:23PM 男中音獨唱:Out Where the Big Ships Go
10:30PM 二重奏:Love is Meant to Make Us Glad;Until
10:40PM 鋼琴演奏
10:51PM 男中音獨唱:Still as the Night;The Beaming Eyes
10:59PM 音樂選播
11:00PM 節目完
根據10月9日《南華早報》的報道,當晚(10月8日)護督修頓到達廣播電台時,由廣播節目委員會主席,即郵務司N.L. Smith、專責宣傳推廣的小組召集人J.P. Braga,以及小組成員W.E.L. Shenton迎訝,修頓首先參觀了廣播電台,分別與廣播節目委員會成員及新聘任的節目總監Mrs Younghusband見面。
修頓在晚上九時正發表演說,他致詞時開宗明義闡釋政府的廣播政策;他說,經過本地熱愛廣播人士無數的試驗後,政府最後決定承擔廣播服務,一方面由於沒有商人願意承擔一項短期內不會有盈利的服務,另一方面政府也感到對廣播應有所掌控。他在發言中也不忘提醒聽眾,聽無線電廣播,必須記得領取牌照。對於發射訊號的覆蓋範圍,修頓指出,在維多利亞山設置的發射器,已足以應付本地需求,反映當時政府無意加大功率,擴大廣播覆蓋範圍至鄰近地區。他又提到新近委任的廣播節目委員會,指十二名成員全是義務性質默默耕耘,為廣播節目出力。
修頓這次發言,是殖民地政府在1928年宣佈承擔香港的無線電廣播後,首次由政府高層領導,公開說明政府的廣播政策。
緊接護督之後,作為定例局內的華人代表,羅旭龢以中文發言,談無線電廣播發展外,還指出電台廣播的未來計劃,將在音樂以外,提供娛樂、新聞以及政府消息等。羅旭龢透露,已領取收音機接收牌照的市民中,約五分之二為華籍人士,他表示,有信心華籍居民領取牌照者會陸續增加。
當晚的節目大獲好評,一名聽眾去信《南華早報》表示,他以一個價值180元在先施公司購置的收音機,接收當晚的節目,傳輸方面音質雖未如理想,但他卻大讚節目內容精彩;另一名讀者特別稱讚華籍男高音Li Chor-chi的獨唱,音飾優美,以完美的英語演繹他選唱的歌曲。
當年的直播節目,基本上以音樂會為主,轉播地點廣泛,包括先施公司天台的遊藝節目、中華百貨的音樂表演,還有香港大酒店、連卡佛餐廳的現場演奏等。先施公司是香港開埠之後首間開業的華資百貨公司,首創在天台舉行音樂會招徠顧客;先施公司的職員還會粉墨登場,擔綱演出3。另外,電台也會直播一些城中盛事,如南華體育會場館開幕禮等。電台成立兩年左右,已在港九合共24處地點鋪設線路,作戶外直播4。
技術故障中斷服務
電台每星期總有好幾次做戶外直播,應累積不少經驗,但卻在一次重要的官方儀式上,重重的摔了一交。在1930年5月9日直播新任港督貝璐的就職禮上失手。當天因訊號故障,無法直播典禮,這次失誤成為政府電台自1928年啟動以來,首次因訊號故障而導致服務中斷。
事緣電台的技術人員在當天早上,接收不到維多利亞山發射站的訊號,經調查後發現是發射站的電力供應中斷,令致發電機組失靈,無法傳送訊號,港督就職禮的轉播也因此被迫告吹。這個消息沒有在其他報章出現,卻在《士蔑西報》上了頭版,排在總督到港的就職禮報道旁邊,記者還揶揄電台這次事故屬非常不幸(particularly unfortunate)。何以在如此重要時刻發射站會出現電力中斷?技術人員有沒有在前一晚檢查機件,準備第二天早上的直播?我們不得而知,節目委員會也沒有在例會中報告或提出檢討這宗事故,不過,半個月後,電台宣佈停播36小時維修機件。
轉播高陞戲院戲曲
在早期的節目編排方面,除了播放樂曲外,轉播外間音樂會或者戲曲表演成為主要的節目內容,廣播節目委員會舉行首次會議時,已提出要審視可供轉播節目的場地,會上也討論轉播在劇院上演的中國戲曲,委員H. Lowcock認為,轉播中國戲曲會是非常受歡迎的節目。
委員會首先考慮到的就是轉播高陞戲院上演的折子戲。位於皇后大道西的高陞戲院,是香港開埠初期的舞台戲院,上演名班戲目,曾盛極一時。戲院經多次重修,最後在1973年拆卸。1929年11月,轉播高陞戲院戲曲的無線電機安裝工程完工。1930年,節目委員會議決,每週二晚上八時,轉播高陛戲院上演的戲曲,同年年底,延長轉播時間半小時。當年,高陞戲院的劇目,包括「覺先聲劇團」的新編戲曲,如《鐵索情絲》、《花心犬》、《姑緣嫂劫》;還有「梅蘭芳劇團」上演的《頭本西施》、《鳳還巢》、《霸王別虞姬》。若不是高陞戲院上演的戲曲常常賣個滿堂紅,電台每星期一次的現場直播,無疑影響票房銷情。不過,到了1934年,高陞戲院決定中止與電台的合作,為維持戲曲轉播,委員陳香伯被委以重任,嘗試聯絡其他戲院商討有關事宜。
隨著經驗累積,政府廣播電台節目的內容,漸漸多樣,在樂曲外,逐步加入演說、話劇、音樂評述、體育比賽的賽後評述等,其中,兒童節目甫推出便成為極受歡迎的節目。
1《士蔑西報》1926年7月31日。
2《南華早報》1929年10月8日。
3《南華早報》1929年9月12日、《華字日報》1929年9月26日。先施公司無線電用品部職員演出「三個研究食品的富翁」(諧談)。
4《士蔑西報》1930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