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傳播新趨勢-個人新世代

2014-05-16

  今年第五屆歐洲最大型的廣播會議 – Radiodays Europe,在2014年3月23至25日於愛爾蘭都柏林會議中心舉行。會議由愛爾蘭公共電視台(RTÉ)和愛爾蘭獨立廣播機構(IBI)主辦、BBC協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1400位專業人士來到都柏林參與是次會議和工作坊。


都柏林會議展覽中心

1. 年青新世代 (The Youth Challenge)

  在歐洲,現時收聽電台節目的人數,已不比往昔,當中年青人收聽電台節目的時間和次數均有著下降的趨勢。根據英國2009年的調查資料,15至24歲的年青人每星期平均收聽電台節目的時間為17.6小時;而五年後的今天,他們收聽電台的時間只有15.4小時,減少兩個小時之多。如要重新吸引年輕聽眾群,最重要的是瞭解年青人的口味,令他們維持收聽電台節目的習慣。

2. 手機的未來發展 (The Mobile Future)

  隨著科技發展,聽眾不再單一依靠收音機收聽電台節目,很多年輕聽眾家中也未必有一部收音機。聽眾現在會利用手機收聽電台節目,電台可以做的是把電台節目與手機互相融合。為了使手機更容易收聽到電台節目,當中的應用程式必須要簡單和容易操作。同時,電台也可以在網上平台分享更多節目的相關資訊,使節目不再局限於聲音交流。

  為什麼手機和互聯網的使用對電台越來越重要?兩者又有何關係?主要的原因是「媒體分化現象」。從前,社會大眾的主要溝通平台並非互聯網,人們接觸資訊的主要途徑只有三種:報紙、電視和電台,大眾必須透過這三個途徑接觸最新、最快的本地及外國資訊。以往電台的角色尤其重要,因為新聞每半小時更新一次,節目亦不停播放歌手最新發佈的歌曲,再加上很多上班一族於工作時間不能看報紙和雜誌,只能夠收聽電台節目,令電台在眾多媒體中佔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隨著新媒體(如Facebook、Youtube等)的出現,現時大眾接收資訊的渠道越來越多,傳統的傳播媒介不再主導市場,這種現象稱為「媒體分化現象」。由於新媒體以手機和互聯網為主,故此手機和互聯網便成為電台發展的新趨向。

  就著電台未來手機發展的可能性,在都柏林廣播會議「電台節目應用程式的普及化」講座中,講者分享了透過手機收聽電台節目的普及程度、手機應用程式的前景,以及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增加收入的方法;同時,亦分享了一個名為「SoLoMoVo」的現象,即電台以社交媒體聯繫當地企業和消費者,再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和影片上的互動吸引更多人收聽電台節目。


「SoLoMoVo」現象分享

  除了手機外,另外一個大趨勢是汽車工業。根據美國電台的經驗,大部份人收聽電台節目的時候都在車內,他們在汽車收聽電台節目的比率佔電台節目總時間的兩至五成,而電台在汽車的收益在2009至2013年間多達百分之二十九。根據美國的調查報告所得出,八成九的受訪者(正在計劃購入新車者)表示AM/FM收音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能。

  既然手機和汽車工業是現時電台的發展趨勢,電台未來的發展必須把兩者二合為一,把智能手機收聽電台節目與汽車產業兩者融合。首先,智能手機需能夠接收FM和數碼聲音廣播的電台節目。好處是增加聽眾的流動性,即使聽眾不在家中,也可以收聽電台節目。

  使用智能電台,有利自然有弊。在傳輸成本方面,使用寬頻傳輸,每GB的資料傳輸成本高達4.5歐羅,每個節目的傳輸成本大約需要860萬歐羅。相較於傳統廣播,每個節目的傳輸成本只需10至20萬歐羅,成本高出多於40倍。另一個弊處是某些地區不能確保3G/4G網絡覆蓋,未能保證其穩定性。此外,利用3G收聽電台節目會縮短電池壽命,使用3G收聽電台節目只能夠收聽6小時53分鐘的節目,而FM收音機則可收聽48小時12分鐘,因此使用傳統收音機的電池耐用性是3G的七倍。再者,使用3G收聽電台節目在資料緩衝時,大量資料於同一時間緩衝時還會降低聲音的質素,甚至會出現不連續播放或資料干擾。

  雖然發展智能電台有利有弊,但問題在技術上是可以解決的。長遠而言,發展智能電台仍然是利多於弊且是有必要性,因此未來我們需要把電台節目製作得像應用程式一樣方便。

3. 支持者與朋友 (Fans and Friends)

  在媒體分化影響和電台同業互相競爭下,爭取聽眾收聽時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電台的角色必須由一個資訊傳播者,變為一個可辨識的品牌和值得信賴的朋友。電台最有價值的聽眾是願意與別人分享的一群,他們會分享到各個社交平台,他們的朋友即使沒有收聽電台節目的習慣,亦能夠知道電台最新的動態。在市場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病毒式市場學(Viral Marketing)的變奏。

  另外,電台應持續為電台節目在各個平台打造品牌,從社交平台上的狀態更新到廣告創意。在講座中,講者亦介紹了愛爾蘭在這個方面的最新設置。在線上音樂控制和手機直接提示上,聽眾會收到一個文字資訊和電郵提示他們喜愛的音樂正在播放。當聽眾收聽他們所選擇的音樂時,他們會首先聽到大約5秒關於電台的宣傳聲帶。

  根據愛爾蘭的調查資料,近五成八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用iPhone收聽音樂或電台節目;近一成七的受訪者表示使用iPad;一成六的受訪者使用Android電話;接近一成的受訪者使用Android平板電腦。

  在使用頻率上,每星期人均使用應用程式次數是2.6次。當中每星期使用Android手機應用程式收聽3.3個電台節目;每星期使用Android平板電腦應用程式收聽4.6個電台節目。

  從以上種種調查資料可見,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使用智能手機收聽電台節目的人絕對比傳統收音機的人多,同業應注意及好好運用這一點。

4. 個人化 (Personalization)

  現在的聽眾有別於從前,他們希望電台節目能夠切合個人需要。根據美國電 台的調查資料,近兩成的美國受訪者表示比起傳統的電台節目,有時候較為喜歡使用iTunes Radio,原因是iTunes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播放音樂。廣播會議上亦有介紹一項最新的個人化設備「Omny」,Omny齊集了所有最好的資源,為聽眾提供個人化的電台。聽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節目、音樂和最新動態。

5. 內容的重要性 ( Content Is King)

  雖然聽眾的人數有下降的趨勢,但只要電台保持創意及創新,亦可以靠內容挽留聽眾的心。不論聽眾慣常使用哪一個平台或工具收聽節目,聽眾只要喜愛節目內容,就會持續收聽,而唱片公司亦會樂於以電台來推廣音樂。電台更是最有廣告效益的平台,廣告商每投資1歐羅,就會有7.7歐羅回報。德國的數碼電台在短短一年已經有很好的收聽率,主要是他們以不同主題的頻道去迎合不同聽眾的需要(如高爾夫台、兒童台等)。

廣播新體驗

  Radiodays Europe會議展覽場內設有多個攤位,向在場人士展示最新的製作科技和器材。我體驗了全自動影片及電台節目製作,器材包括了螢幕、操控杆和硬碟,使用此器材的時候,即使沒有攝影師的幫助,也可以拍攝出高質素的影片。另外,硬碟內置聲音和影片處理軟體,只要在螢幕上按幾個按鈕,就可以隨意剪輯,簡化傳統的聲音和影像處理過程,省時省力,提高製作效率。


全自動影片及電台節目製作器材

總結

  時代變了,聽眾也隨著改變,不論是心態上或行為模式上,電台舊有的宣傳策略也需要革新,以迎合需要。首先,聽眾由被動變為主動,不再滿足於只坐在收音機旁邊等候節目的播放,他們追求的是與節目互動和節目的個人化設備。

  除了現有的社交平台專頁、節目網站和即時重溫外,香港電台將來的發展方針可參考歐洲電台同業的做法,個人化現有的手機應用程式,例如可以讓聽眾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把選擇權放在聽眾的手裡。另外,電台節目的播放媒介也不應局限於收音機,相反是有無限的可能性。根據上述所提及的調查,不少美國受訪者表示常在駕駛時收聽電台節目,套用在香港情況亦一樣。因此,不單要令駕駛者在車內容易接收到訊號,節目內容上也可考慮與駕駛者互動,提高聽眾的參與感。另外,手機收聽節目也是現有的大趨勢,節目可以配合手機連接互聯網的特點,設置節目網頁、應用程式、與節目內容相關的手機遊戲、QR Code、AR App等等,豐富節目內容,保持節目的新鮮感。Radiodays會議中雖然提及聽眾有流失的情況(尤其是年輕人),但只要保持節目的水準和質素,以聽眾為先,製作他們喜歡而且有所獲益的節目,儘管時代變遷,電台和聽眾的關係永不改變。

  香港電台數碼台一向著重節目內容的質素,我們留意到遊學是青少年之間的最新趨勢,亦有不少青少年喜歡韓國文化。有見及此,香港電台數碼台一年前已經積極籌備《遊學全世界》,並於2014年4月7日啟播。其中韓國觀光公社顧問成員,「韓國通」宣柏健先生,更會在《遊學全世界》環節中分享韓國文化。《遊學全世界》主要分為三個環節:「遊學日記」、「遊學聽我講」和「去到邊講到邊」,環節分別會邀請嘉賓分享遊學的親身經歷;名人、專家介紹不同國家的最新遊學資訊;以及不同院校的語言系講師教授當地實用會話。為了吸引年輕聽眾,我們更邀請到年青男子組合「C AllStar」作為「遊學大使」,代表香港電台數碼台傳揚遊學訊息。節目另設有網站(rthk.hk/learningadventure),以加強與聽眾的互動。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

數碼媒體Vs人類福祉

李月蓮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