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粵電台廣播經驗全接觸

2001-09-15

  八月上旬的盛夏時節,在攝氏三十八度的高溫底下,廣播處長朱培慶聯同十多位港台工作人員乘坐直通車造訪廣州,拜會廣東電台,進行一次歷史性的兩地廣播交流活動。整個活動包括三個部份,包括拜訪及參觀廣東電台,與廣東電台合辦「珠江仲夏夜」音樂會,由香港胡琴大師黃安源,歌手林子祥、李克勤聯同中國鋼琴家孔祥東及廣州交響樂團同台演出。第三部份,也是最值得和《傳媒透視》讀者分享的,就是兩個電台八十多位工作人員一同參與的《電台公關策劃形象》研討會。這次研討會,基本上能讓兩地廣播人員,在「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局面中互相交流,互相切磋。

創造廣播新文化

  研討會在廣州華夏酒店舉行,由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邵盧善及廣東電台副台長區念中分任主持,首先由廣東電台台長白玲致歡迎詞,然後由兩台共八位講者作專題演講,另設兩節台下發問時間,最後由廣播處長朱培慶為大會作總結。

  首先,珠江經濟台常務副總監徐暉,以《創造廣播新文化:一個具本質意義的廣播節目形象問題》為題作演講。徐暉以宏觀的角度,分析當前內地的廣播文化局面,他指出:內地大眾文化的繁榮昭示著廣播審美時代的到來,廣播正面臨新的走位及自我重塑。從珠江台、上海台的誕生乃至不同功能台(例如交通台)的興起,內地各電台正朝向娛樂及市場結合,追求規模效益,達到當前的穩定局面。這個過程,既是廣東台的發展模式,也是全國電台發展的縮影。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大眾文化的快速發展,廣播文化與其他大眾文化、消費文化互相結合,牢不可分。因此,新的廣播形態必然出現,就是從形式主導轉變為內容主導,內容將更深化,大眾趣味不斷提高,需求更多樣化,要求更多高質素節目等。創造廣播新文化,就要遵從兩個規則:市場經濟意識和不斷引進技術革新的能力。

  接著,香港電台機構及對外事務組副總監林淑兒以《電台公關使命與三度空間》為題,與各同業分享她的工作經驗。她表示:由於香港電台歷史悠久,加上作品種類多元化,活動數量多,因此公關工作非常繁重。公關要兼顧對外公關及對內公關,既要替機構建立健康形象,推廣機構信念,同時要做好內部協調工作。所謂公關工作的「三度空間」,即是速度、闊度及透明度。速度指收集資訊的速度,內部傳遞資料的速度及向外間回應的速度。公關部透過剪報,將報刊雜誌上關於港台的新聞,宣傳報導及批評文字等剪貼妥當,即時分發全台各單位同事閱讀。有需要時並立刻作出回應,避免事實被扭曲,讀者被誤導。第二是闊度,港台電台部有七個頻道,電視部製作多種類型節目,公關部要以不同手法去宣傳推廣。第三是透明度,電台的方針越清晰,運作越開放,公關工作越容易推行。港台一向重視觀眾及聽眾意見,邀請各界人士擔任節目顧問,又或透過節目欣賞指數掌握聽眾意見。所以,「速度、闊度、透明度」便構成港台公關工作的重要方向。

看得見的廣播

  第三個講題是《運用CI戰略策劃廣播戶外活動》,講者是廣東電台《城市之聲》副總監何江平女士。何江平表示近年廣播活動日趨活躍,體現了廣播人的公眾意識和形象推廣意識的加強。而運用CI(Corporate Image)戰略策劃廣播戶外活動是提升電台公眾形象的有效途徑。根據CI理論,組織形象乃是由MI(理念識別)+BI(行為識別)+ⅤI(視覺識別)組成。何江平認為首先要建立電台的企業理念,亦即每台建立自己不同的定位,例如衛星台舉辦大型政治性活動、珠江台選擇大型經濟報導、交通台舉辦司機聯誼活動等等,都加強了聽眾對電台形象的理解,而每個系列台亦會透過台慶等大型活動,強化宣傳每台的辦台方針以至每個台的文化精神,所謂文化精神,顯現在文案設計、宣傳口號、台歌等等項目。總括而言,CI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透過戶外活動,塑造電台一流的整體形象。

  就舉辦電台戶外活動的經驗而言,香港電台技術培訓總監伍家廉有另一番體會:伍家廉認為電台之所以能在電視及網絡的衝擊底下仍能健康生存,是因為它活潑親切、靈活的本質所致,要做到活潑親切,便需要透過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拉近電台與群眾的距離。這些活動的設計,必須配合節目內容,要具備即時性、現場感、報導性、真實感、紀錄性,機動性和靈活感。由北京申奧乃至九七回歸轉播活動都是最佳例子。戶外活動的類型多不勝數,由公共事務、體育、節目慶典、音樂會等,都拓闊了節目的深度和廣度,讓主持人更多曝光,打破單向傳播,締造互動雙向的過程。

  在組識戶外活動的過程中,有不少配合性「硬件」需要注意,包括編、導、演的製作要求、演出者的配套、場地、電源、舞台、燈光、音樂、效果的選擇等。當然,還有場地牌照的申請、版權的使用,以至噪音污染等環境問題,還有保安、群眾及參與者的安全、道路交通的安排、保險等問題,都是舉辦戶外活動時必須注意的「硬件」;至於「軟件」方面,製作人必須關注如何建立電台形象、如何建立電台與社區關係、如何宣傳社會信息,以至扶助弱勢社群等重要課題等。而舉辦過程中,選擇嘉賓、活動人物、主題曲等都有助加強戶外活動的宣傳功能,能做到「硬件」「軟件」平衡相配合,戶外活動便能充份發揮其宣傳功能。

主持人形象自覺性

  研討會第二部份進入到主持人的形象問題。廣東人民廣播電台副台長李宏圖便說到《主持人的道德與形象道德》。他觀察到從昔日主持人正襟危坐的說「各級黨委……」到今天親切地「各位朋友……」主持人與聽眾的關係拉近了不少。基於獵奇心態和偶像心理,今日的聽眾會更認同及崇拜節目主持人,於是節目主持人形象也增加了節目的影響力。所以他注意到兩地都對主持人有適度的規範,主持人的形象,也就是一種道德形象,包括主持人的思想素質、行為準則乃至學識素養。而對主持人的要求,也包括了主持人「內省」的自覺性,及外在環境(包括輿論)的支持與配合,李宏圖希望大家能思考這個問題。

  港台資深節目主持人車淑梅則以香港各大電台歷史及發展為例,指出香港廣播從五十年代到千禧年代,經歷了單入講述、廣播劇、點唱節目、唱片騎師,「烽煙」節目等不同品種的節目發展,因此衍生出不同節目的主持人形象。車淑梅指出一個出色的播音員必須要觸覺敏銳、反應快、具創意、且能與聽眾分享新事物。創意來自與不同層面的人接觸。最後她補充說,廣播人也必須配合新科技的發展,例如無線電話、傳真機以至網絡的出現,都豐富了節目的內容和形式。

網上建立新渠道

  第四部份是網絡的探討。廣東人民廣播電台對外拓展中心主任張誠說到《因特網(互聯網)時代的電台巿場推廣》。他說過去內地廣播基本上缺乏巿場推廣的概念,而今天各傳媒則竟爭相以網絡作為自己的巿場推廣工具。互聯網最大特點,就是補充了廣播「順序收聽,稍縱即逝」的特點,不受時空限制,而聽眾亦可透過網上聊天室與主持人雙向溝通,所以全國各台均大力加強了網站播放,同時也加強了對網址的宣傳力度。不過,他認為當網絡發展進入寬頻及無線上網的時代後,真正的互聯網時代才算來臨。而通過互聯網實施的數字廣播(數碼廣播)對未來廣播將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也直接廣播巿場推廣策略的變化。

  大家都認同廣播即將走向「窄播」——即定位越來越專業化,上網者已開始習慣專業「點對點」互動式服務,網民隨時上網點擊自己喜愛的站點取得相關的最新信息,收聽收看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完全不受時空限制。

  接著,香港電台新媒體拓展副總監張玲玲以《讓世界走進香港》為題,回顧及前瞻「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的發展。香港電台早於一九九四年開始設立網站,而由二零零零年四月開始,港台全面拓展網上廣播服務,每天廿四小時直播六個電台頻道、播放黃金時段電視節目、提供中文新聞文本,並存放十二個月內的節目供網友隨時重溫。今年再增加中文簡體字版及英文新聞文本、開設財經頻道提供即時財經資訊、新增世界廣播聯線及多項網上特備項目。港台網頁得到世界各地的支持,到訪次數由九四年的每天七千次增加到現在每天三百六十萬次。除本地訪客外,其中五成訪客來自海外各地。港台深深體會到有優質內容才能建立品牌,通過「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讓全世界了解香港,走進香港。月前港台網站更致力發展e-learning網上學習的內容,希望推廣文學、藝術和語言的學習,讓網站成為終身學習的工具。此外,港台歷年來保存了豐富的節目檔案,見証了香港的發展及演變。未來港台希望能與私營或公營公司合作結成伙伴,將超過四萬小時音像及九千小時視像節目數碼化,讓有興趣人士網上查閱,藉此建立香港歷史文化。

  大會最後由香港廣播處長朱培慶作總結發言。朱培慶表示,這次研討會討論範圍其實已超越「電台公關策劃形象」這個論題,能全面接觸到廣播事業各個層面的課題。對於今日的講題,他特別重申一個廣播機構的形象與它的公信力是分不開的,但建立公信力的同時,也需要建在一種親和力,與觀眾聽眾互相交流。此外,如何平衡領導潮流與符合大眾口味這個課題,他希望兩台同業能一起思考。最後,他感謝廣東台細心安排各項交流活動,更希望粵港兩地日後能開展更多合作項目,例如互相交流考察、人員培訓等。研討會最後由兩台代表朱培慶及白玲互贈紀念品,在兩台工作人員合照的熱烈氣氛中結束。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兩會採訪手記

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