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電視萌芽期是何模樣?

2014-10-06

  香港是全球華人地區中最早有電視廣播的地方,一九五七年五月廿九日,時任港督的葛量洪爵士動手一按,麗的映聲有線電視台正式啟播,香港自此進入電視時代。近年不少懷舊網友把昔日的電視資料上載到網頁或臉書分享,香港電台也辦了一個名為《電視風雲半世紀》的訪談節目。但有關麗的映聲開台初期的情況,好些都是以訛傳訛,例如開台時只有英語節目、梁舜燕是第一位電視女新聞報導員等,都是常見的錯誤。其中一位最清楚當時情況而鮮為人知的,是退休多年的《信報》前總編輯沈鑑治。他在二零一一年出版的回憶錄《君子以經綸》,便有一章詳細記述。
 

麗的映聲開播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沈鑑治,一九四九年來港,在商行工作之餘,進修多國語言和文藝知識。五三年起為一些報章雜誌撰寫影評和樂評。因緣際會,獲香港麗的呼聲電台的節目總監鄧祿普(Roy Dunlop,當時麗的用的譯名為鄧樂夫)邀請,一九五六年加入該電台任職節目監製,該台當時正積極籌辦有線電視,所以入職後不久,便兼責籌辦電視台的工作。

  沈鑑治在書中指出,約在一九五六年底,麗的呼聲從英國請來熟悉電視運作的謝伯德(Jack Sheppard)任電視節目總監,他任副總監。開台前招聘的職員,有原是電懋影業公司的上海籍演員林蒼(這是藝名,原姓鮑),大家慣叫其英文名字John Bow,他主要擔任節目主持及協助幕後工作;另外還有著名作家孫述憲、原《星島晚報》編輯潘朝彥、三名來自電影界,分別姓姚和關的攝影師負責電視攝影,美工師薛百超負責佈景和道具、新聞報告員有兩位,一位是麗的呼聲高層介紹來的莫小姐,一位是沈鑑治的小姨毛妹(即原名袁經棉的著名芭蕾舞蹈家),二人成了麗的映聲首兩位英、粵雙語的電視新聞報告員。

  按公司計劃,開台初期其中一項重頭節目,是實地轉播香港木球會的比賽。而大部份時間是播放由英國BBC供應的英語節目及一些美國電視片集,該台自己製作的節目,主要是新聞報導。當時麗的映聲以合約形式判給汪達宗(筆者按:應為汪德鐘)主持的沙龍攝影公司,負責拍攝香港的新聞片、戶外直播節目、及在公司的電視攝製室內直播節目(那年代還沒有錄影設備)。這類節目包括人物訪問、國語歌星演唱、粵語短篇電視劇、兒童節目和每周二至三次的粵劇演出等。

  《大公報》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五日的報導,引述麗的映聲公佈的調查顯示,香港最初安裝有線電視的一千名客戶中,操粵語的有五百三十八戶,英語的三百四十六戶,國語的三十九戶,潮語的六戶,其餘七十一戶屬公眾場所,包括會所、酒樓、茶室、俱樂部、夜總會等。

早期電視節目資料

  根據當年英文《南華早報》每天刊登的電視節目表,在電視開台初期,每天由下午五時至晚上十一時播映,下午六時至七時三十分休播一個半小時,至七時半才恢復播映。汪達宗(筆者按:應為汪德鐘)約在下午三時會交來十六米厘(millimetre,縮寫mm,也譯作毫米)的黑白底片給電視台即時沖印,當底片還是濕淋淋的時候,謝伯德就加以剪輯,同時撰寫用於英語旁白的新聞說明,沈在旁立刻翻譯成中文說明,等待七時四十五分播出,沈形容這是每天最吃重的工作之一。當時的新聞時段只有十五分鐘,每晚最後播出英女皇肖像和奏出英國國歌之前,還有一節晚間新聞及天氣報告。由於現場播出節目以英語和粵語為主,而謝伯德不懂中文,所以他在控制室負責按鈕的,主要是英語節目,其他節目就由沈負責。

  但在開播前約一個月,謝伯德突然辭職返回英國,沈獲晉升為署理節目總監,主管麗的映聲全部節目,公司跟他協議,署理三個月後再另議薪金。

  五月廿九日傍晚六時,啟播儀式開始,沈鑑治擔任司儀,以英、粵語發言,成為第一個出現在香港電視上的華人;而在儀式上的表演嘉賓,有當時著名的女歌星方靜音。沈鑑治說當天最後一小時是由麥先聲劇團演出廣東大戲,主角文武生是麥先聲,整個節目在電視台的狹小攝製室內現場播出,伴奏的樂師們都要擠在一角,由於燈光強烈,室內溫烈極高,以致演員、樂師和攝影師都滿頭大汗。(但根據《南華早報》公佈的節目表,啟播當晚最後一小時是播放電影,五月三十一日晚九時半才是廣東大戲)

  人物訪問方面,電影明星是主要邀約對象,為免出鏡的先後引起電影公司不滿,沈以童星蕭芳芳打頭炮,他親自擔任訪問員,當時年僅十歲的蕭芳芳有部份時間坐在他的雙膝上回答問題,國粵語並用,還即場表演舞棍子和京劇中的各種功架,節目播出後反應很好。第二位邀請的嘉賓是粵語片電影皇帝吳楚帆,吳非常高興,提前到場,親自化粧和綵排。(根據《南華早報》公佈的節目表,吳楚帆的訪問在五月三十日晚播出,蕭芳芳的訪問可能在試播階段已播出)。而歌星演唱國語時代曲,也是受歡迎的節目之一,當時由初出道的顧嘉煇組織小型樂隊擔任現場伴奏。

  開播後不久,毛妹因升讀香港大學而辭職,莫小姐也另有發展。沈建議把粵語和英語新聞報導分開,起用年輕的麗的呼聲播音員龐碧雲報粵語新聞,另外聘請一位英國小姐報英語新聞。翻看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七日的《大公報》,麗的映聲是在當天公佈龐碧雲的新職,而據梁舜燕在香港電台訪問的憶述,她在同年八月才由幕後配音轉到幕前,首次擔任麗的映聲的節目報幕員。

  沈還編導了幾個電視短劇,挑選麗的呼聲電台的幾位資深播音員演出,包括高亮和鍾偉明等。在眾多劇本中,沈只記得兩個,其一是改編自英國詩人和戲劇家班・ 強生(Ben Jonson)的喜劇《煉丹術士》(The Alchemist),把內容中國化,由鄧寄塵演出。另一個是根據魯迅的短篇小說《幸福的家庭》(沈鑑治原文為《幸福的生活》,應是筆誤,此劇在六月六日及十三日晚八時半播出)編寫,還保留了原著中的一些對白。

  沈在書中指香港是亞洲第一個有電視節目的地方,但翻查麗的映聲啟播時的報章報導,只提及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中最早有電視播放的地區,且是中英語並用。而在亞洲,日本早於一九五三年便有電視播放。

  沈對電視台的工作頗有滿足感,但應付人事方面卻感到壓力日漸加重,因為電視台華洋共處,沈身為華籍高層不免經常左右為難。在開台後三個月,因不滿公司破壞協議,要他出任署理電視節目總監後三個月,還要再過三個月試用期才調整薪金,他憤而離職,告別了約為大半年的電視生涯。

  沈鑑治在回憶錄中披露麗的映聲開播的情況,雖有記憶失準及筆誤之處,需對照當年的報章報導來核證,但仍不失為研究香港早期電視業的寶貴資料。現時香港的電視業停滯不前,在此困局時刻,回頭看看香港電視業的萌芽狀態,前輩們如何努力耕耘,或許會帶來一點啟示。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從數據看香港電視變化

李敬華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