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廣播 — 「國有公共服務制度」

2003-11-15
葉利欽理想的媒體模式屬於美國化的商業模式。
俄羅斯廣播電視媒體改革轉型。
一九九零年六月十二日,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傳媒法》。九一年底前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繼續執行《傳媒法》所賦予的民主精神,《傳媒法》基本上將原有的「共有國營廣播電視制度」在法律形式上做了徹底的改變。當時葉利欽理想的媒體模式屬於美國的商業化模式,但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債務,而俄羅斯並沒有從西方國家獲得經濟改革所必需的資金,金融寡頭此時趁虛而入媒體,並開始干預政府政策的制訂。葉利欽在執政的後半期,就已經認清寡頭控制媒體後對國家的影響。二零零零年,普京當選總統之後,普京就開始進行整頓媒體的行動,而俄羅斯廣播電視媒體的管理形式開始轉型為兼具英國的形式與法國管理內涵,並適合於俄羅斯國情的「國有公共服務體制」。


國有公共服務體制符合國情

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聞系社會新聞理論的研究者普羅霍羅夫教授認為,俄羅斯在一九九一年頒佈的《傳媒法》基本上是超前的。普羅霍羅夫在《幻想的現實----國家政治在大眾傳播領域》一文中提道:「只有社會在各個方面達到一定的安定之後,國家政府在這時才會對於社會中不合理的狀況進行有效的治理,也只有在這個時候社會大眾才會有需要政治生活的迫切感 。」

普京所建立的「國有公共服務體制」基本上是政府與寡頭妥協的產物,「國有公共服務體制」建立的前提是經濟寡頭不參與媒體的運作,而政府會幫助寡頭尋找市場,或在國會中通過有利於寡頭的法律。

「國家部份所有公共服務體制」的具體特點是國家資本進入廣播電視,並以廣播電視公司的最大股東出現,而國家政府人員及政黨人士基本不參與廣播電視公司的具體管理。廣播電視公司所執行的管理原則是以專業人士進行專業管理,這種管理形式優點就在於,當俄羅斯經濟還沒有很快的發展時,俄羅斯的金融寡頭會盡量減少干涉國家政府政策制定的機會,而國家也不會對媒體的盈利與虧損擔負過多的責任。

在此,俄羅斯聯邦於一九九二成立的印刷委員會與廣播電視委員會同時展開對印刷媒體及廣播電視媒體的管理工作。一九九四年印刷委員會開始升格為宣傳部,廣播電視委員會成為「全俄羅斯廣播電視公司」,全俄羅斯廣播電視公司成為廣播電視管理的專業機構。二零零零年後,全俄羅斯廣播電視公司成為管理俄羅斯三大電視台:「社會電視台」、「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與「獨立電視台」的專業機構,俄羅斯基本上落實了「國有公共服務體制」。


電視體制的改變與繼承

蘇聯的大眾傳播媒介常被稱為「大眾新聞和宣傳體系」,這種體系的特徵是權力過於集中、紀律嚴明、步調一致、活動一致。蘇聯廣播電視的特徵主要體現在所有制、領導形式、經濟來源、媒介宣傳方式及管理機制的獨特之處。當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視媒體的這五大特徵並沒有完全消失,反而俄羅斯媒體在初期的發展階段基本繼承了前蘇聯媒體的弱點,而俄羅斯媒體又繼承了民主媒體的多元化,而使得自身變得更加混亂,難於管理。

(一)所有制形式。蘇聯媒體一般都為國家所有,黨和政府控制媒體的具體運作,私人不准創辦報紙。但在蘇聯發展的後期,由於經濟進一步衰落,使得國有媒體無法擺脫工具化、報導公式化、言論僵硬的模式。在俄羅斯聯邦成立之後,葉利欽開始倡導媒體所有制的多元化,儘管當時媒體的言論開始逐漸走向自由,但人民並不能夠判斷這些支持不同利益團體的言論,這使得人民並不能夠很好的利用自己手中的各項投票的權利。

(二)領導形式。蘇聯廣播電視是整個黨和國家機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蘇聯媒體的基本職能是「集體的宣傳員、集體的鼓動員和集體的組織者」,它必須忠實地為黨的路線方針服務,為提高勞動人民的思想覺悟服務,這是新聞的根本任務。但此時的媒體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它對於社會生活、特別是對黨的活動進行監督批評的功能大為減弱。

一九九三年莫斯科「第六電視台」與「獨立電視台」正式開播,這為俄羅斯當時的電視媒體非多元化帶來了新的氣象。莫大新聞系曾參加衛國戰爭的元老級教授A. .尤洛夫斯基認為這兩大電視台為非國家性、新形式性、獨立性的電視台,但這兩大電視台的立台風格卻絕然不同。《第六電視台》以娛樂性的節目取勝,其中最著名的是由一些著名笑星組成的娛樂性節目,還有一個以各地觀眾提供錄影素材而形成的《我的攝影機》節目。但「獨立電視台」卻依賴《總結周評》與《今日新聞》兩大強檔新聞節目來吸引觀眾,直到一九九七年為止,《今日新聞》已經網羅了全俄羅斯最好的新聞記者。據莫大新聞系教授庫茲尼佐夫介紹,「獨立電視台」新聞記者的薪資已經達到一千八百至兩千二百美元,當然俄羅斯在九八年經歷經濟危機之後,新聞記者的薪資有所下降,但這與報紙記者的薪資絕然不同,因為俄羅斯很多報紙在宣傳手法上及記者的寫作方式都比較老舊,其中最重要的是在總統大選期間,電視的助選效果要遠遠高於平面媒體。如在一九九六年的總統大選期間,親葉利欽的「獨立電視台」與「社會電視台」曾經在短短的三個月期間,連續播送前蘇聯人民在史達林統治階段的肅反鏡頭,這卻是對於當時的中間選民有著相當震撼的效果。儘管當時各行各業的中間選民對於俄羅斯聯邦的建設頗感不滿,但更多的是對俄共取得政權後的不確定感,因而多數的中間選民只好選擇現在的葉利欽繼續執政。

(三)經濟來源。蘇聯廣播電視的資金幾乎全部來自國家財政的劃撥,廣播電視均是國有國營機構。在計劃經濟時代,媒體並不存在商業廣告市場,蘇聯廣播電視基本不存在商業廣告,媒體基本不以追求利潤為主要目的,媒體間同樣不存在經濟競爭現象。

蘇聯解體前後兩年的時間內,俄羅斯媒體完全有機會仿照英國廣播公司的運作模式,建立一個收看付費的模式,以此來彌補電視媒體在運作中出現的財政赤字。當時俄羅斯許多媒體人還對此進行長時間的討論,部份俄羅斯媒體人認為俄羅斯媒體應當採用法國國家領導媒體的模式;另一部份媒體人認為建立付費機制的媒體可以帶來媒體的良性發展,但按當時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狀況,人民並沒有太多的意願來對自己所看到的有限的電視節目進行付費。此後俄羅斯的市場經濟在蓋達爾的休克療法失敗之後陷入低迷,人民開始相信表面性的市場經濟並不是拯救俄羅斯經濟的萬靈丹。一九九三年底,地下性的市場經濟,即影子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角之一,而盧布與美元的彙差起伏不定,使電視媒體完全不能通過人民的付費來維持正常的運作。

(四)媒介宣傳方式。蘇聯新聞媒體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是黨性原則。新聞宣傳機構的首要任務不是提供新聞資訊,而是進行政治宣傳和思想教育。選擇新聞的原則,基本上摒棄了新聞的時效性、人情味等基本的新聞價值觀,而是否符合黨的利益和政治需要成為選擇新聞的首要原則。

在整個八十年代,蘇聯的新聞基本走向史詩式或紀錄片式的新聞,提高觀眾的審美觀點與畫面的美觀成為新聞的主要內容,這使得新聞宣傳機構很少報導國內生活中的消極面。對於事故或災難等一切不利於鼓舞人民士氣的消息,一般都會採用避而不提或輕描淡寫的處理方式。對於西方國家陰暗面的宣傳及對西方高科技的成就諱莫如深的報導方式,使得人民對於西方各國的基本發展狀況沒有任何消息來源,這使得美國及西方各國的媒體成為介紹西方各國狀況的特殊消息來源,如「美國之音」在俄羅斯擁有其他媒體無可比擬的聽眾。

(五)管理機制。蘇聯的廣播電視是以高度集權的行政命令方式與手段進行管理。蘇聯政府採用封閉式的傳播管理方法,政府禁止外國報刊在蘇聯發行,禁止人民收聽、收看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尤其是嚴格禁止人民收聽、收看具有敵對性的廣播電視節目,這G主要是指「美國之音」、「自由廣播電台」等來自美國的電台節目,這使得蘇聯在七十年代經濟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人民的日常娛樂生活並沒有融合進先進的電子媒體。人們資訊的取得與先前一樣靠有線廣播、中央台獲得;文化娛樂則主要靠劇院、群眾娛樂等戶外的活動來取得,這間接造成蘇聯無法大規模地採用先進的電子技術來獲得資訊,並改善人民的生活速度。封閉的最大後果是造成人民盲目相信來自西方的新聞資訊,包括在蘇聯解體前夕,戈巴契夫獲得消息的來源竟然是「自由電台」。只有採用開放包容並有效管理的態度,才能在不失去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前提之下,發展自己國家的媒體,並使之繁榮昌盛。

時至今日,俄羅斯大部份新聞學者認為:大眾傳播事業如果沒有國家的統一領導是行不通的。或者說,儘管媒體不應由國家壟斷,但不能不由國家統一調控,這種集中制的體制是可行的、不能動搖的。因此大眾傳播媒介在俄羅斯仍是國家統一領導和調控下的系統,這個系統應根據統一的原則和任務展開活動。而對於整個系統實行領導的根本原則,應該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大眾傳播媒體法。廣播電視應該是多功能的,大眾傳播系統要大力發揮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整合功能 。

應該說此時俄羅斯傳播學者已經基本認清,俄羅斯媒體現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直至現今,俄羅斯媒體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擺脫人治大於法制的這一怪圈。在葉利欽執政期間內,總統葉利欽經常以總統令的形式,開始對某些媒體進行改革或改變《俄羅斯媒體法》的具體規定,強調媒體在國家統一領導和調控下展開工作是媒體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條件。二零零零年,普京執政之後,普京對於媒體的管理更加強調法治化與規範化,但如何在俄羅斯媒體內部形成積極有效的管理結構,是擺在政府面前的具體問題。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