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賞香港亞洲論壇」後記

2004-08-15
日本NHK與香港電台合辦的「日本賞香港亞洲論壇」首次在香港舉行,邀得來自十八個國家地區的電視製作人參與。
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國導演聚首一堂,帶來不少文化交流衝擊。
從影《兩生花》、《紅、白、藍》系列導演奇斯洛夫斯基,曾經這樣形容他的工作:「不為觀眾、影展、評論或訪問。電影製作就是每早六時起床,在濕冷泥濘中負著重甸甸的器材。這是一個精神備受折磨的行業,在某些關頭,一切包括家庭、個人生活感情都得成為次要。」當然從事其他行業的人不管是銀行家、商人、教師、小販,或者都會這樣形容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但作為創作人、影視製作人若希望製作具創意作品,自然每天都會腦袋不斷震盪,思前想後,身心備受折騰,以期修成正果----製作出優秀作品,最理想當然是作品能超越國界,受各族人欣賞。

日本放送協會NHK與香港電台在七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於香港舉行「日本賞香港亞洲論壇」,便令一批修成正果的得獎導演得以將作品,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同業觀賞。是次活動匯集各地電視製作精英,來自十八個國家地區,包括香港、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阿富汗、不丹、伊朗、吉爾吉斯共和國、老撾、菲律賓、台灣、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烏茲別克、英國及加拿大的電視製作人雲集香港,除欣賞「日本賞」得獎作品之外,更進行一連串研討會及觀映活動。二十四位亞太區「參加者」需播放個人作品,接受意見及批評,希望透過觀摩討論,交流最新製作經驗及意念。


紀錄片的歷史價值

是次論壇較受觸目的兩部得獎作品均為紀錄片,John Grieson約翰萬里遜(據稱紀錄片documentary這詞就是由他所創)曾這樣描述:紀錄片的形式是一種「對真實具創造力的處理」(Creative treatment of actuality)。NHK導演中村直文的作品《Marina》紀錄了十三歲阿富汗女童Marina如何被阿富汗電影導演選中,由一個寂寂無名的街童成為電影《Osama》的女主角,更為家人賺得半年生活費。影片拍攝完畢,Marina亦從女主角再次回復窮家女孩的身份。影片後來獲康城影展大獎,不過這一切榮耀似乎與女孩再各不相干。

二十三年的塔里班政權結束,阿富汗百廢待興,戰亂令很多孩子流落街頭行乞度日。導演中村直文被問到為甚麼選擇這個題材時說:「有些事情不能被遺忘,阿富汗被喻為『被上天遺忘的國度』,我們要呼籲世人關注他們的情況,聽他們的呼喚。」紀錄片的其中一項功能是紀錄社會和歷史的變遷、歷史的殘酷和矛盾。也許未來歷史學家會發現,紀錄片對於紀錄人類的重要性,不下於史家的編年記載與古老日記。

電視可說是現今紀錄片導演展現他們作品的一個重要平台。為拍攝得「好」作品,紀錄片導演幾乎要有苦行僧精神:克苦耐勞兼要具備無比的耐性;與被訪者保持關係亦維持一定距離。在紀錄了即時發生的事情以後,還要不時反思如何去理性整理呈現。另一位導演嘉悅登就用了一年時間在一間小學,紀錄了一班四年級學生和老師的經歷----《充滿生命力的孩子》。「每天都到學校去,等待事情發生。」嘉悅登這樣形容他的工作,不過不是每天都有特別事情發生,導演和攝影師也要讓孩子忘記他們的存在。一年過去,經過剪輯,觀眾看到孩子老師經歷過的大大小小事情,有死亡、離別、有孩子互相排擠、互相支援的時刻,平白的紀錄展現了不經不覺間的成長。

當然能夠用上一年時間去攝製一個節目,已經教其他地區的導演艷羡不已。節目播出後導演問孩子覺得怎樣,孩子這樣回應:「節目是有趣的,但我們覺得一年光景不像你所描述的,但你還是有道理。」導演想自己或許還是不夠深入,但起碼自己嘗試與他們一起生活一同感受。片內老師為懲罰頑皮學生,不讓他加入木筏隊,最初是一把小小的聲音提出上訴,然後一個小女孩顫抖著聲音支援,另一個男孩將自己的理據陳述以後禁不住飲泣,因為已鼓起生平最大的勇氣。愈來愈多小孩加入發言,老師不得不態度軟化,最後讓頑皮學生歸隊。小小課堂正好是民主演習場,孩子鼓起勇氣,得到表達言論的自由,為自己信念去爭取。要拍攝出色的紀錄片,何嘗不是需要言論自由空間,鍥而不捨的堅持與追求。


文化交流衝擊

來自遙遠陌生不同國度的導演聚首一堂,亦不啻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文化交流衝擊。論壇中有馬來西亞導演播放《隱藏的性別》,紀錄印度、泰國兩地以女性角色、形態生活的男性。新加坡籍導演遊走於泰國夜間公路,冷靜沈鬱地紀錄泰國義工,如何在黑夜長街檢拾被汽車輾斃的死者,以及遺留在街上的殘肢器官,將血肉歸還,讓死者順利走上黃泉路,靈魂得到安息。這些節目對於香港導演也是一種嶄新的觀影經驗,對信奉伊斯蘭教、喇嘛教、或其他宗教的導演,相信亦是一次有趣的文化體驗。

美國主流電視製作雖已席捲全球,影響各地電視製作。幸好全球一體化仍未至令各地製作失卻地方特色,就是次論壇所見,各地節目不管從內容、意識形態、節奏各方面仍保留地方特色。不過在歐美已拍至荼靡的真人騷、真人歷險試煉,仍受到亞太製作人青睞,類似變奏製作仍然可見。從阿富汗到烏茲別克,不丹到老撾,觀看各地製作人的作品,有如建構一幅聲畫地圖。論壇要求「參加者」需具英語表達能力,不過由於英語在部份地區甚至不是第二、三通用語言,故此仍有少數參加者不諳英語。幸好四海之內皆兄弟,阿富汗西與伊朗接壤,伊朗籍導演諳普什圖語正好為阿富汗籍導演作翻譯。烏茲別克東與吉爾吉斯毗鄰,烏茲別克籍導演為懂俄語的吉爾吉斯導演翻譯,總算打破語言障礙,幸好大家還有聲畫這共通語言作大後盾。

三天的論壇匆匆過去,希望這次觀影交流能讓參加者擴繕瓥央A孕育追求更高理想旳信念。再以奇斯洛夫斯基說話作結:「有這樣一個世界,它的價值不一定與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諸如怎樣安定下來;獲得舒適的生活;獲得物質上的滿足、賺錢、贏得高位有關。你可以在這另一個世界,所謂更高層次的境界得到自我滿足。」願共勉之。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數碼媒體Vs人類福祉

李月蓮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