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鮮──國際公共電視年會見聞

2002-06-14
大會安排不同主題的交流研討會
INPUT 隱念 International Public Television 之意
世界上原來有這樣一個公共電視組織----廿五年來巡迴在歐美城市舉行年會,吸引來自五十多個國家近一千位電視節目製作人參加,然而這組織不頒獎項,沒有地址,更無受薪僱員。有的,就是一群義務工作的電視人對服務公眾的熱忱吧!

這個組織的名字叫INPUT,暫時還未有正式的中譯名稱。顧名思義,INPUT有輸入的意味,但原來暗藏玄機:「IN」取自International,有國際活動的含意,「PU」代表Public,意指為公眾人士服務,而「T」則隱喻電視----Television。


節目觀摩互相砥礪

甚麼原因令一大群電視人一年復一年參與這個長達一星期的活動?原來INPUT的義工每年都搜羅全世界傑出的電視節目,公諸同好,讓世界各地同業聚首一堂,互相砥礪。入圍節目並不限於公共電視台的出品,有不少是民辦製作公司的節目,甚至是獨立製作人的作品,形式不限,題材不拘,長短悉隨尊便,只要富原創性、發人深思、引起議論,都有機會在大會不加刪剪播出。最重要是入選的節目至少有一位負責人親臨介紹,即席解答同業的提問,交流心得,否則大會便會將入選節目一筆勾消。

雖說是同業觀摩,冷不防會有些尖銳的提問,把製作人殺個措手不及。可能由於這組織源起於歐美吧,不論批評或讚許\都來得較為直接。據INPUT的始創人之一----七十九歲高齡的意大利電視人Sergio Borelli說,當年發起這組織,是想將歐洲的電視節目打入美國市場。一直到了千禧年,才有第一部中國電視節目入選播出。而導演該部以愛滋病為主題的佟立,更由今年起,成為INPUT首位協調中國地區作品的national co-ordinator,負責搜羅中國各地的優秀節目,送往大會評選。

要被INPUT選播,少不免要過關斬將,因每年約有三百多個節目送往評審,以今年為例,出線作品有八十六部,選自五十九個國家。中國今年可說大豐收,有六部作品入圍,怪不得任職北京電視台的資深導演佟立興奮不已,因美國只有五部入選,法國亦只有一部。

中國入選的作品有來自官方台,也有民間製作,在大會獲高度評價。其中由中央電視台攝製的紀錄片《牧魂》,描述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哈薩克人的遊牧生涯,導演陳建軍以一年多時間,動用兩組攝影隊,以三十五米厘膠片拍了長達二千五百小時的片斷,剪輯了四年,完成九十分鐘節目,讓這種自成吉斯汗以來流傳了七百年的生活面貌,在消失之前得以光影傳世。陳建軍現正趕拍關於中華文明的大型電視劇,在百忙中放下工作趕來荷蘭鹿特丹赴會,分享拍攝心得。

另外一部是湖北電視台的《英和白》,描寫中國唯一一頭在雜技團表演的熊貓英英,和他的意大利籍訓練員白女士一段難捨難棄的故事。導演張以慶用一年多時間拍攝英英和白女士共同生活的種種細節,通過熊貓的籠牢生活,讓觀眾感受到其實人生也許\是另一種牢獄。

除了官方台作品,亦有民間製作公司的紀錄片入選。導演張治的《遊學到北京》,講述一位來自河北的父親,執意帶著小兒子離鄉別井到北京學英語的艱苦過程。

較特別是兩部由年輕導演自編自導自攝自資的作品,目前還沒有在電視播出;一部叫《紙飛機》,導演趙亮透過紀錄北京一些年青人吸毒的問題,揭示年輕一代對自己未來一種無力感。另一部創作戲劇名叫《只有一個》,描寫女性問題,由去年剛從北京廣播學院畢業的廿三歲女導演譚曇攝製,為是次大會製作費用最低的作品。

香港節目首度參展

中國六個入選的電視節目已介紹了其中五個,還有一個就是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頭條新聞》,而我就是代表這節目作現場介紹。

據INPUT的活字典Sergio Borelli說,今次是首次有香港的電視節目參展,雖然香港電影已是國際知名,可是電視節目仍鮮為人知。而INPUT主席Hansjurgen Rosenbauer認為,像《頭條新聞》這類政治諷刺節目的參與,令大會的節目品種更豐富。

鑒於大會其中一些重要的評審準則,是要求節目要富創意及爭議,所以《頭條新聞》將去年《塔利斑》風波的那一集節目,譯了英文版參選。同業看過後,關心香港的新聞自由是否比以前收緊了;亦有人提問我們的壓力來自何方,支持又從何而來;也有問到香港還有沒有其他的政治諷刺節目;更有位美國同業慨嘆,想不到香港竟有像《頭條新聞》這類節目,在美國根本是容不下類似的東西,聽後真不曉得是喜是悲。


促進同業交流合作

經過七天日以繼夜的看電視及討論生涯,獲益良多,除了因為大會每晚例必安排豐富節目----不同主題的大型研討會----談「九一一」編採反思、電視節目新趨勢、深度採訪的挑戰、培訓第三世界國家電視人等等,更有機會認識世界各地同業,促進交流合作,無怪乎有些同業就算沒有公司資助,也願意申請假期自費參加。好像來自台灣公共電視一位同業,前年第一次到INPUT,就是公司派她做代表觀摩學習。雖然公視多年來從未有作品入選,但今年仍然派多位人員到來,讓不同員工有機會增廣見聞。

誠然,全球經濟下滑,電視製作經費日少,要質量並重,是公共電視一大挑戰。在現今不斷要求增加OUTPUT的環境下,還有人注意到INPUT嗎?


(註:要進一步了解INPUT,可瀏覽www.input2002.com或到下屆主辦的丹麥城市網頁查看www.input2003.com )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