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區與歐洲傳媒對話會議2006

2006-10-16
 
  第一屆亞太區與歐洲傳媒對話(Asia-Pacific Europe Media Dialogue)會議於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一至十三日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會議由馬來西亞吉隆坡亞太廣播發展機構(AIBD)與總部設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廣播聯盟(EBU)組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辦,並獲意大利廣播電台(意大利的公共廣播機構)、德國之聲(德國的對外廣播機構)、荷蘭國際廣播電台以及多家法國廣播機構和政府機構的支持。
  逾三百名媒體業人士聚首一堂,探討與當前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息息相關的多項議題,包括如何促進及尊重文化多樣性;如何在數碼革命和全球化引發的緊張局勢中保證編輯獨立;公共廣播服務如何保障多元化和表達自由;如何藉社區媒體賦權予民;以及如何在戰亂及和平時期保障記者人身安全。與會者花費不少時間,討論互聯網通訊技術在生活的許多方面擔當正面而關鍵角色之時,公共廣播機構在思維和政策方面的變化,好讓各媒體能盡量充份使用新興技術,為廣大受眾提供最大的效益。

樹立公共廣播的清晰定位
  首天的論壇集中探討公共廣播服務在數碼年代延續文化多樣性和多元化的重要角色,以及致力避免政治及市場控制對公共廣播服務的重要性。當天的論題為:「傳媒將有自由的一天嗎?」
  香港電台廣播處長朱培慶先生在發言中以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香港電台為例,說明公共廣播機構如何在文明社會中爭取獨立。以下引文總結了他的發言:「多年來,我們(香港電台)享有實質上的獨立......但這獨立不時受到左右。有一段時間,有些民眾或出於缺乏認識,或基於其意識形態,主張公共廣播機構應該為政府服務,而非為大眾服務。」朱先生提及香港電台在過去多年遭遇的幾件具爭議事件,說明打從一九九八年起(香港回歸中國後一年),就有不同的勢力基於本身利益而向機構施壓,卻因而損害了香港電台的編輯獨立。根據國際公認的公共廣播服務準則,這樣的情況並不理想。
  朱先生的發言,清晰地展示了公共廣播機構不斷爭取脫離國家或市場控制的重要性,亦點出公共廣播機構的角色在此技術變革和全球局勢緊張的年代更形吃重。
  事實上,所有發言者均認同當今公共廣播機構面對不同的壓力。長久以來,公共廣播機構在向公眾發放資訊方面擔當關鍵的角色,而這是通過具成本效益、兼且全面普及的電視或電台廣播達致的。然而,互聯網、互聯網電視和其他形式的新興媒體以更迅速和個人化的方式「發放」資訊,對公共廣播機構帶來威脅。因此,公共廣播機構在捍衛編輯獨立和保障思想自由傳播之餘,必須使公眾信服其存在實有必要,特別在商業市場不斷推出各類內容、互動、資訊和媒體平台之際,尤其重要。
  公共廣播機構必須積極維持其競爭力,在公眾之中樹立清晰的定位,並克服商業市場的挑戰和競爭。公共廣播機構的出路是「到受眾中去」,並重新評估和認定受眾的需要和需求。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必須拓展與公眾的關係,並了解目標受眾的基本需要。

新媒體時代廣播服務的角色
  第二天的論壇集中討論如何充份運用新興的互聯網通訊科技連繫五大洲,並縮少語言、文化和地理的隔閡,在照顧廣大受眾之同時,也照顧小眾社群,使廣播的資訊能更好地營造知識社會。
  南韓韓國放送協會總經理Choi Choon-Ae女士發言,與同業分享韓國放送協會如何界定新媒體年代廣播服務的角色。她指出,韓國放送協會向來以韓國公共廣播機構的定位為公眾服務,但隨著新媒體的數目不斷增加,這一地位面臨挑戰。綜觀全球各地,許多公共廣播機構正面對同一挑戰。她說,公共廣播機構要為這場「戰役」充份作好準備,就得重新評估其指導原則,正本清源,再努力改變機構思維,積極迎接新媒體環境的到臨。她指出,一方面,公共廣播機構要做好本份,製作高質素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為新媒體開發新技術。由於當今的趨勢是以多個平台展示同一訊息,因此公共廣播機構必須投入更多資源,開放內容及數碼版權管理系統,以保障公共廣播機構、內容提供者和演出者的利益。
  無獨有偶,新加坡媒體發展局媒體政策總監林必玲女士也就同一題材發言。她呼籲當局就版權立法,並推出規管措施,以遏止盜版歪風。另外,為適應新興媒體平台的需要,也應推出新的發牌指引。
  歐洲廣播聯盟法律部主任蘭弗斯特博士(Dr. Werner Rumphost)指出,「必須給予版權許可」,由內容提供者給予在任何新媒體平台發放有關內容的全球版權許可。可惜,這一構想幾乎無法在互聯網上實施。因此,就打擊盜版活動進行的立法工作仍將是漫長和曲折的。
  廣播業和電訊業必須合力建構足以保障內容和打擊竊取內容的架構。廣播機構宜與電訊服務供應商合作,提供無懈可擊的系統,既可防止盜版活動,也讓受眾有反饋的途徑,帶來全面的互動,為各方創造雙贏的局面。
  席間亦有人提出:「首重內容,但也要著重傳播途徑」。此語引起各人深思--究竟廣播機構製作內容是否僅僅為了把內容送到新媒體器材,還是應該先做好內容,再決定以哪種傳送平台發放最為合適?

兩大洲跨文化聯繫
  第三天的論壇探討全球化帶來的文化挑戰,以及亞太區和歐洲的公共廣播機構如何加強聯絡,並鼓勵他們之間就實踐經驗和鞏固公共廣播服務的使命理想進行對話,以確保資訊得以自由流通,為大眾和小眾社群提供資訊、教育和娛樂。
  傳媒對話首先談到建立開放和不偏不倚的對話平台,處理因技術演進和自由貿易及全球化引致媒體環境轉變所產生的問題,藉此連繫亞太區和歐洲的傳媒。
  通過三百多名媒體業人士和領袖在三天的討論和對話,委員會成功促進兩大洲之間跨文化的理解。與會者均同意,必須連繫多元文化,維護民主和多元化,支持少數族群,並促進新媒體和互聯網通訊科技的運用,以增加產量,接觸不同層面的受眾。
  委員會呼籲各國政府建立有利的法律和規管環境,以支援公共廣播服務,使其在持續穩定的財政和政治環境中茁壯成長。委員會並促請各廣播機構繼續加強對話,謀求大眾福祉,使知識得以共享,改進廣播服務和傳送技術的質素。
  亞太廣播發展機構總裁Javad Mottaghi表示,期望兩大洲的廣播機構繼續建構對話平台,保障資訊、教育和娛樂的自由流通,並提升新聞採訪的專業水平。他並呼籲各界以「遵守邏輯的權力」抵制「權力的邏輯」。
  歐洲廣播聯盟秘書長暨大會主席雷維隆(Jean Rveillon)促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決議,提醒聯合國成員國必須盡其責任,確保記者人身安全,並把所有謀殺新聞工作者的人繩之於法。
  大會結束時,委員會宣佈,應德國之聲邀請,第二屆亞太區與歐洲傳媒對話會議將於明年在德國波恩舉行。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數碼媒體Vs人類福祉

李月蓮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