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共電視的財務挑戰與機會

2012-01-13
  「公共廣電的財務結構與發展模式」,這個議題不僅對全球的公共廣電機構之治理極為重要,而且攸關公共媒體的永續發展,本文提供台灣公視的經驗,期待促進這個議題的相關討論。

十八年的籌備發展歷程
  首先簡要介紹台灣公共電視的沿革,作為理解公視財務結構變化的背景資料。台灣公視在正式開播以前,花了十八年時間籌劃,成立公視的想法,最早起於一九八○年,由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提出,他倡議在台灣建立一個公共廣播服務機制,為台灣的獨立公共廣電體系領域開了先河。 這項建議提出後,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GIO)作為大眾傳播事業的管理規範輔導機構,於一九八三年開始籌備公共服務節目製作中心,該中心於隔年成立,隸屬於新聞局的組織架構下。 當時政府並且正式要求台視(TTV)、中視(CTV)、華視(CTS)等三家傳統無線電視台,以固定時段播放公共服務性質的節目。

  時至一九九一年,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的上級單位)核定「公共電視台籌備委員會」設置要點,製作中心規模遂擴大為公視籌委會,籌委會委託七位專家學者,研擬公共電視法草案,於九三年送交立法院審查。經過公共媒體游說聯盟等團體多年不斷的政治協商與倡議活動,九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公共電視法終於在立法院獲得三讀通過,為台灣的公共媒體發展建立了新的里程碑,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於九八年七月一日正式開播。

  八年後的二零零六年,公共電視與台灣公共媒體事業,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進行了大規模的媒體改造,開播八年的公視與成立三十五年的華視(CTS),合併為「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Taiwan Broadcasting System,簡稱TBS),而另外三家電視公司——客家電視台、原住民族電視台與宏觀電視台也隨即加入TBS的行列。

近十年支出與自籌財源概況
  在了解了台灣公共電視歷史沿革與近年發展狀況之後,我們可以來檢視過去十年台灣公視的收入演變情形。

  公視最主要的財源是政府撥款,而不是執照費,其中一個原因是公視由於籌備期過長,正式成立時間非常晚,一九九八年開播時台灣的有線電視執照已經開放,市場上充滿有線電視頻道,加上當時台灣社會對公共廣播的概念並不清楚,因此向民眾收取執照費幾乎完全不可能,也因此政府撥款一直都是公視的主要財源。

  二零零一年迄今,政府對公視的年度撥款金額設定在約三千萬美元(不含通貨膨脹因素的微調)。二零零八到零九年之間出現非常大幅度的變動,這是因為零八年時,立法院凍結公視半數預算,延至隔年才核撥,這個情形也顯示,國會決策對公視財源的穩定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此外,我們看到代製節目收入在零七年出現驚人成長,這是因為客家電視、原住民電視、宏觀電視這三家電視公司在該年度加入公廣集團的結果。零九年,高雄市舉辦世界運動會,公視作為這個全球體育界盛事的主播單位,該年度的代製節目收入達到最高峰。但由於上述三家電視台在此後兩年間,預算縮水一百八十萬美元以上,而二零一零年其他代製計劃也大幅減少,造成這個項目的收入比零八年少了一百六十萬美元。整體而言,上個年度的代製節目收入算是處在一個低點。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是,包括個人及企業捐贈在內的贊助金額,在公視財源中所佔比率並不高。這個事實顯示在企業及公眾支持方面,基金會未來還有極大的改善及努力空間。

  至於公視的預算支出方式,基本上我們最主要的支出是在節目製作、節目企劃以及採購這個部份。基於法規的限制,公視在開播最初三年不能製作每日新聞節目。

  零二年以後公視開始製播晚間新聞、全球現場及手語新聞。零四到零八年間,製作支出幾乎增為兩倍,目前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固定製播手語新聞,服務聽障人士,另外還有台語的午間新聞及晚間新聞,和以普通話製播的夜間新聞等每日新聞節目,以及五個時事性節目《我們的島》、《獨立特派員》、《有話好說》、《NGO觀點》、《南部開講》,這樣的預算資源重分配,不僅改變公司的財務結構,也反映了公視在節目規劃策略上的轉變。此外,在零七年才開始推動的HD高畫質領域相關計劃方面,公視的支出年年呈現巨幅攀升。

  談到財務結構,我們向來最關切的重點之一在於如何建立具有永續發展前景的財務模式。台灣公視致力透過各種方式擴大收入來源,包括贊助捐款、設備或場地租借、節目銷售、代製節目,以及透過活動辦理、募款節目等方式拓展金源。

  公視獲得的捐款在零七年以後大幅減少,可能跟近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有關,節目銷售收入在零三年達到高峰後也呈現逐年減少的狀況,部份原因可能是公視將財務資源移轉至新聞性節目製播,而這類節目由於探討的是時事性議題,較難以錄影產品等形式銷售。銷售減少的現象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可能影響因素,那就是新媒體科技的快速進展,造成觀眾大量透過其他種類媒體取得內容,對DVD產品的需求因而大幅減低。

財務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會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公視在建立及維持具永續發展性的財務運作模式這條路上,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政府撥款固定不變的情況下,自籌款收入卻逐年減少。在此同時,公視面對新媒體環境中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又必須不斷進行改善與提升,才能在業界保持競爭力,由此可見,如果要能確保公視的財務永續性,光靠種子資金是不夠的。

  雖然存在著前述種種挑戰,現階段還是有許多良好的發展機會。目前有兩大樂觀因素可能改善公視的財務穩定。第一,公共電視法修訂案現在正在立法院審查,基金會爭取增列預算如果通過的話,公視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政府撥款。第二個因素是高畫質領域的相關投資。為了迎接高畫質時代的來臨,中華民國政府挹注了相當預算,用以提升廣播設施設備及節目內容。這些預算有一部份撥配由公視負責執行。透過積極參與高畫質相關計劃,公視不但獲得更多財務資源,也享有更多機會來為設備升級,發展更多節目內容,啟動更多製作企劃案,並在這些過程中訓練更多的人才。公視可以把握這個大好的機會,將自己改造成數位時代業界的領先者。

  事實上,台灣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HD高畫質頻道是由公共電視所經營。

  公視在HD高畫質領域的相關支出在過去數年間顯著成長,但就經常支出帳而言(如節目製作),仍有良好的成長空間,預期至少在未來數年間,現階段發展趨勢將得以維持,並製作更多優質的節目,事實上公視節目自開播以來就經常獲得國內外許多獎項的肯定。

  從二零零九年到今年十月之間,公視在國內外入圍或獲得獎項的節目包含紀錄片、兒童節目與戲劇節目等數量成績亮麗。事實上,雖然我們許多節目在一般家庭收視率方面無法與商業頻道競爭,但公視的節目品質卻充分展現公視的核心價值,也獲得各界高度肯定。

公視的核心價值為公共服務
  二零零一年Yahoo!奇摩入口網站進行一項調查,結果台灣公視獲票選為台灣最佳電視頻道,證明公視的努力已經受到觀眾的肯定。
回歸公共廣電遵循的核心價值即公共服務,在善盡公共媒體責任的同時,而回饋觀眾支持最好的方式,就是持之以恆地製播更多更優質的電視節目。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

對公共廣播服務的承擔

張楚勇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