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傳媒系列: 公共電視的社會價值

2002-07-15
英國BBC於一九三六年正式推出公共電視
在二十世紀的現代文明中,電視可以說是最具影響力的發明,這種結合了畫面和聲音、又可以跨越空間的媒體,自三十年代正式誕生以來,為人類的溝通、信息的傳遞架起了有效的橋樑,它以動感畫面傳播新聞,又以娛樂吸引觀眾,同時又是有效及時的教育和宣傳工具,所以,在世界各國,人們對電視技術的開發和運用總是不遺餘力。從無線黑白、到彩色、到衛星、到有線,再到如今的數碼多頻道,電視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政治制度與電視掌控

由於電視的廣泛影響力和滲透力,各國政府都對電視牌照嚴格限制,對電視台所有者和經營者的身份有一定的限制,而對電視節目有相對較嚴的審查,一方面政黨或政府希望通過電視和電視節目的播放來了解民情和時事,另方面透過電視節目的製播來為自己的政綱、政策宣傳,教育國民。這本沒甚麼不可,但政府過份對電視節目內容的掌控,往往令這種有效的傳播媒體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

所以一些法制觀念強的文明國家,在開發和運用這種媒體時,也同時研究出一套預防人們或政府濫用其優勢的制度來。因應各國政治制度和文明程度的不同,政府對電視的掌控也因之而異。其實,作為影響力最大的傳媒,電視無法完全擺\脫政治的影響,而各國實施的廣電政策及其電視制度,也往往跟其政治制度有密切關係。

一般來說,當今世上的電視經營制度主要是下列四種:

(一)國有國營制----即電視台的所有權完全由政府或國家控制,主要在一些極權國家或專制國家,典型的例子是中國內地、新加坡。優點是政府可以有效地利用之來推銷政府政策,但政府壟斷的後果是,一些跟政府或政府政策不同的聲音可能被刪除。

(二)商有商營制----主要由商人來經營電視台,政府只負責發牌和監管,鼓勵電視台和電視節目的自由競爭,例如號稱典型資本主義的美國。在自由競爭下,同業會努力表現以爭取觀眾,但有時為了媚俗,會因為過於追求娛樂性也忽略了教育傳播功\能,有時也難免會因廣告商的壓力而調動節目播放時間或節目內容。

(三)公商並營制----既有服務公眾的公營電視台,也有由商人控制的私營電視台。這個情況本來不差,因為一方面公眾可以有機會欣賞到高素質的教育性節目,又可以自由選擇商業電視台那些富娛樂性的節目,但除非公共電視有很穩固的基礎,否則容易被財雄勢大的商業台給比下去。目前西歐很多國家都採用這種制度(dual system)。

(四)公有公營制----由公眾擁有或由政府資助,但政府不負責管理經營的電視台,實行編輯和經營自主自立。這就是我們一般稱的公共電視,它是至今為止,被人們視為最合理、可以真正發揮電視這種獨特傳播功\能的制度,它既可以避免商業電視台過份追求娛樂和收視率,以罔顧社會責任的弊端,又可以省去政府行政干預的麻煩和輿論壟斷的危險。然而,純粹的公共電視會否因為缺乏競爭對手而令人慵懶或鬆懈呢?


各地引進公共電視意念

公共電視的定義為:(一)以服務公眾為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二)以製播具教育性、文化文化性節目為主,節目內容一方面要反映本土文化和文化身份,另方面要兼顧多元文化和少數族群。是為了滿足公民的需要,而非迎合顧客的喜好;(三)由一個代表公眾利益的獨立機構,負責經營和管理;所以,一般的公共電視通常都會通過國會立法來保障其獨立性,並有相應的憲章,以促使其行使職責,同時成立獨立於政府的監管委員會和對外招聘行政總裁,雖然那些委員和總裁通常在經過立法機構提名或通過後,由政府首腦委任,但他們都由具一定資歷、有聲望的社會知名人士組成,並有四到六年的任期。

公共電視最初倡議並成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這種具廣泛影響力的傳播媒體,或淪為政權的宣傳工具,或為商業集團左右,而沒有真正反映人民的聲音。所以,當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日,英國廣播公司(BBC) 位於倫敦北郊歷山大宮的電視台的正式開播時,不但標誌著現代電視業的開始,也奠定了世界第一個公共電視系統的基礎。而六十六年後的今天,BBC不但成為世界上最具水準的電視機構,而且被公認為最符合公眾利益的公共電視典範。

接著,注重法治精神的西歐各國都在開發和運用電視的同時,也通過爭取和立法,令電視從國營企業或由政府控制的輿論工具轉為為公眾服務的文化公益事業機構,並迅速發展。 隨著政治和經濟情勢的轉變,公共電視這個意念也在世界各地被引進,像落後的非洲,電視台從國營企業轉為公司化、公共化;而在崇尚自由經濟和鼓吹商業競爭的美國也出現一些地方性[的公共電視;在亞太區,日本、韓國、新西蘭、澳洲、台灣等都有公共電視,而另一些政治上專制的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也在國民一片民主化的呼聲中,正在考慮將原有的國有電視台公司化或公共化。

可見,在經營和編輯上獨立於政府的公共電視已成為一個民主開明、追求公平、兼顧弱勢社群的多元化社會的象徵。而在電視廣播全球化的今天,以美國為首的商業電視集團挾著雄厚財力和先進技術,利用人造衛星、有線網絡和數碼科技等,其娛樂性豐富的節目對其他國家的家庭電視無孔不入,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下,難免受到影響。所以,公共電視還肩負著弘揚本土文化、找尋文化身份的使命。


未來考驗與挑戰

然而,像任何發明品,電視只是一種媒介,本身是中立的,它影響的好壞取決於人的智慧,它可以作為促進人類文明發展最有效的工具,也可以成為社會犯罪的導師和公眾或政府的負擔。

公共電視的發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這個看似最完美的電視制度,是由人去執行,在執行過程中難免有偏差。

而在今天,公共電視面臨著一個嚴峻的考驗是:互聯網和數碼多頻道的競爭。於是長期受公眾監督的公共電視的經營前景倍受關注,尤其在公共電視最普及的歐洲。去年三月十九日,在西班牙港口城市巴塞隆納就有一場名為「自由主義時代公共電視的價值」(Values of Public Service in an Era of Liberalisation)的爭論會。雖然沒得出甚麼結果,但在新的政經形勢和電腦科技衝擊下,無論是政府,還是公眾或公共電視機構本身,都應認真地研討出一套具前瞻性的方案來。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廣播的宿命

文乃揚
2020-04-30

是市場太小還是競爭太少

李敬華
2019-06-06

美國傳媒參訪考察隨筆

陳易安
2016-08-10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