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與香港電影》

2010-03-15
政治與電影之間的藕斷絲連

書名:《冷戰與香港電影》
作者:黃愛玲、李培德
出版社:香港電影資料館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冷戰」,可以「隱藏戰事」來作理解,意謂不同意識形態陣營的角力,卻不以荷槍實彈作戰。時至今日,我們已少談「冷戰」多提「軟實力」的較量,究竟往昔的戰略是否也適用於今天?文化媒體又繼續扮演怎樣的角色? 當二零一零年的電影院上演了一幕孔子遇到阿凡達時,軟實力的對壘又是誰勝誰負?

  有趣的是,在香港的電影中,冷戰這場曾影響深遠的爭鬥卻幾乎完全不着痕跡。這是因為政府為了維持對派系之間的脆弱和平,嚴格審查電影;另一方面,創作者面對審查的限制,亦經常能巧妙地以迂迴方法,在電影中傳達意識形態信息。

  香港電影資料館與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於二零零六年合辦了「1950至1970年代香港電影的冷戰因素學術研討會暨影人座談會」,探索冷戰與本地電影的關係。三天的討論孕育了不少具啟發性的文章,這些資料已結集成《冷戰與香港電影》一書,於二零零九年出版並在電影資料館發售。全書結集了由科大衛、周承人、張濟順、吳國坤、黃仁、李培德、吳詠恩、羅卡、黃愛玲、朱順慈、麥浪、韓燕麗、張建德、何思穎、容世誠等歷史學者、文化社會學者、電影研究者和電影界前輩,從多元角度撰寫冷戰時期的香港電影的十九篇文章。書中另一特點是引用了不少第一手原材料,包括政府和私人機構的檔案、口述訪問紀錄等。

  書中的文章分門別類,連同附錄的三篇文章在內,全書分作背景、工業與政治、傳媒與文化傳統、大歷史中的小故事、文本分析和附錄等六個部分。有論述主題的背景,六十年代的時代特色,長城、鳳凰、新聯等電影公司成立的經過;香港電影檢查制度及影人如何作出調整,左派和右派的電影公司,雖存有競爭,亦有合作;不同派別的電影公司如何爭取傳媒陣地,擴大文化和意識形態上的影響;兩位南來的導演朱石麟和岳楓在特定環境下,如何尋找創作路,還有王天林和胡小峰冷戰時期的電影人生。整體來看,既有時代背景、政治文化的探索,也有電影工作者的比較或具體作品的分析,大體上勾勒出了冷戰背景下的香港電影發展狀況,無論是對於當時的電影人,還是有形無形中投射到作品裏的冷戰意識,對後來的研究者起到了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