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論辯學教程:論說與辯爭的思維與方法》
作者:郝理翰、巴斯科 (Thomas A. Hollihan and Kevin T. Baaske) 著,鄧炘炘譯
年份:2018年6月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瞭解論說與辯爭之妙
此英文教科書 (Arguments and Arguing: The Products and Process of Human Decision Making) 自1994年首版面世,至今已有30年歷史,其間每10年改版更新一次,經受住了時間和讀者的品質檢驗,在美國和海外許多大學被廣泛採用。中文版譯自其最新的第三版(2016年)。
全書結構完整,理論和實操並重,內容條理分明,敘述宛如講故事,循序漸進,事例豐富,並配有精編的練習題。對大學生來說,這是一本鍛煉思辨能力和掌握論辯技巧不可或缺的好教材;對大學教師來說,此書在手,全課在胸,拿來就能開課。
該教程尤其重視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以及理性表達和有效傳播的能力,這些都對中國大學和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極有幫助。 說理和論辯訓練,一直是中國大學教育的短板。目前國內高校開設新聞與傳播專業及方向者超過了1000家;但在它們的課程選表中,很少見到此課身影。其背後的可能原因之一是無視或低估了中國學生從中學應試教育過渡到大學素質教育時面對的巨大艱難,反映出對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的矯正、調理和提升未予充分重視。 中國大學如欲實現“一流大學、一流專業”的宏偉目標,就不能不正視和切實解決這一問題。
此書不僅講解論辯學,也深入邏輯學、修辭學、新聞學、傳播學、政治、法律等多個姊妹學科及其他相關領域,是一本視野開闊的跨學科課程教材。書中不僅提供詳細的參注資訊、閱讀書目、專用詞語表,還有豐富有趣的附錄資料(中譯本保留原書英文),以備有興趣的讀者跟進鑽研,更上高階。本書2016年英文版特別新增“視覺形象論辯”一章,專門討論各式視覺形象中包含的立場觀點的傳播表達問題,以及這些“視象論說”(visual argument)對他人觀念看法的說服作用和影響。這是國外論辯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的新課題新邊疆。
傳統的辯論競賽、邏輯推演與修辭活動都是建立在理性推論和遵守規則的基礎之上,正式規範的辯論活動始終意味著正反方平等互動的過程,正像沒有單人探戈舞一樣。然而,目前互聯網路上的論說辯爭正出現越來越多的、目無對方的“一面理”表述,甚至出現“不講理”的極端持論者或“謾駡者”,等等。 互聯網上的理性論說辯爭的空間與框架經常被解構或打破,辯論規約與程式被斬碎割裂,尊重對手傾聽對方的傳統遭棄如敝履。在“網路辯論”進行時,平行出現數量眾多、各色各類即時圍觀者參評者;“辯論正劇”經常瞬間被顛覆或攪和成荒誕、狂歡,甚至胡鬧,以不了了之。網眾圍觀辯論就像逛市場,隨意進出,自由插話,絲毫不理會辯手和辯題,隨心所欲地做任何有目的或無目的的事情,等等。
面對種種這些“出格”、“混亂”的網上論辯現象,論辯一詞之所指,能囊括所有“網上論說”現象嗎,還是說它僅指那些存活在傳統原則框架中的網上相應活動?對上述或者更多類似的怪異問題與挑戰的分析、思考和探索的前提基礎,首先在於對傳統論辯學的深入理解和精湛把握。就此而言,這本《論辯學教程》正是迎接和應對現今及未來挑戰的準備與充電。
本書著者是兩位美國著名大學資深教授。他們在書中大量使用現今美國時政、法律、社會等方方面面的生動案例。這些實例故事被譯成中文後,就變成了中國讀者觀察、瞭解和認識美國社會的媒介和拓展視野的啟發幫助。比如,書中介紹“美國夢”在物質維度和道德維度上的涵義與衝突的內容,就對時下國人對“中國夢”的理解與追求頗有對照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