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而立:香港獨立電影節2008-2017》

2017-07-10

書名:《在地而立:香港獨立電影節2008-2017》
編者:張鐵樑、譚以諾
出版社:手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年4月

  香港獨立電影節今年踏入第十年,為了梳理這十年間的經歷,思考獨立電影在香港的未來發展,電影節主辦方除了舉辦紀念活動,還出版《在地而立:香港獨立電影節2008-2017》一書,收錄了十多名獨立電影工作者及研究者的文章,以及一次圓桌討論會的記錄。從回顧歷史,延伸至獨立電影的概念討論、獨立電影(節)與社會變遷的互動、放映、場地等問題,希望展現這電影節對香港的意義和影響。

  2008年11月15日,在一群熱心的獨立電影工作者推動下,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誕生,專注於亞洲地區的獨立製作;每年以專題形式選映本地及海外的優秀作品。兩年後這電影節更名為香港獨立電影節,聚焦這電影節立根香港,推廣各地的獨立電影,豐富本地的觀影選擇。

  香港獨立電影節在2011年所舉辦的「小川紳介回顧展」,可說是這電影節的重要里程碑。策影人崔允信指出,因為香港2010年初發生了反高鐵運動,電影節放映了日本著名導演小川紳介在60年代拍攝的多部社會運動紀錄片,如《三里塚‧第二堡壘的人們》、《牧野村千年物語》等。當時的社會氣氛,再加上網絡傳播,令整個回顧展引來極大迴響,也打開了獨立電影節的社會面向。那次經驗確立了日後在舉辦放映會及選片時,更緊扣社會的發展。

  崔允信認為,獨立是相對而言,「獨立電影」一詞來自美國,在美國要界定比較容易,因為美國的電影工業由製作到發行都有一套很成熟的制度,只要不是在制度下的產品都是獨立電影。在中國大陸則有一個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不願接受這審查制度審批的,就可界定為獨立電影。而香港,既沒有美國的成熟制度,也沒有大陸的嚴格審查制度,「獨立電影」的定義常令人困擾,但只要相對地看,不能在主流做的電影,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就可以稱為獨立電影。

  獨立電影經常因觸碰敏感題材而遭到社會體制的刁難,又不似主流電影般,有電影公司肩負宣傳及推廣工作,想在主流院線上映,困難重重。即使在海外和本港獲得獎項,也不一定有本地院線願意放映。但每個時代,總有電影人不願被主流淹沒,希望為少數和弱勢發聲,追求更多的創意與空間,這便成了一股推動社會不斷前進的力量。

  期待獨立電影在香港是獨立而不獨行,並應保持醒覺與反思。正如參與電影節統籌的白皚瑩在書中指出:「獨立」這面旗幟,貴乎的不在於孤芳自賞,而是其中必不可缺的省思、勇氣和靱性,與及至為可貴的誠懇。你不得不對自己誠實,一部為破格而破格的作品,任它再表面上驚世駭俗,亦以一個行事反叛,以圖引人注目的孩子別無二致,歸根究底也是徒勞而且可悲的。....創作或許一如人生,不求擠進別人的賽道,不為踏上他者稱羨的康莊之路,關鍵只在於由自己摸索出說的話和想走的路,透過一而再的探問,不執著於漂亮的姿態與響亮的口號,體垷自我,成為自己的主宰── 一個真正活著的人。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