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Crisis Reporting : Journalism in the Global Age》

2010-09-14
創意新貴:全球化時代的危機新聞報導

書名:《Global Crisis Reporting : Journalism in the Global Age》
作者: Simon Cottle
出版社:McGraw Hill & Open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2009年

  藉各類媒體,我們每天都看見在不同國家發生的危難,而且感覺上頻繁程度亦似乎不斷上升。戰爭、恐怖襲擊、金融海嘯……加上,廣泛傳播的流行病好像豬流感、禽流感、愛滋病等人間疾苦,和涉及大範圍的天然災害,諸如極冰融化、地震、海嘯,和持續在非洲、亞洲等地出現的全國性沙漠化、旱災、水災而引發的貧窮和糧食短缺……而來的實際影響和心理壓力,跟我們彷彿「那麼遠,又這麼近」。因此,有人說,媒介早已促使入世未深的小學生也能體會「世界風險社會」(world risk society)的意義和挑戰。

  這些輪流交替出現在媒體上的國際震撼事件、影像和論述,讓我們把人類日常生活的「危險」與生存「機會」的思考,拔離每天腳踏實地的居住空間和地區邊界,提升至全球層次的覺醒(globalizing forms of awareness)。同時,在傳播學的領域,學者也開始以「全球危機」的新聞報導為研究對象,分析新聞媒體如何定義、報導和框架(framing)全球性的危機情況。於新聞倫理的實踐層面,也嘗試關心新聞媒體如何持續塑造人們對全球化力量的正負面評價和行動方向。甚至進一步追問,一所肩負社會責任的新聞機構,要怎樣運作才能對全球社會變遷產生美好效應,而在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操控力量或商業競爭面前,又如何可安然自處。

  英國卡迪芙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媒體與傳播學教授Simon Cottle的新作,就是一本在這方面有助修讀傳播或通識教育科的老師和研究生明瞭新聞運作與全球化關係的好參考。他把危機報導的案例,放回全球時代的新聞傳播生態中檢視,指出昔日的「自由Vs 宰制批判」式二分說法,都未能實際顧及新聞產製和迅速傳輸過程的各種複雜背景。在國營、公營和商業運作的不同意識形態網之間,新聞流動(news flow)從西方到四方(from the west to the rest)、由本土到全球、結合區域化的互流、對沖(counter-flows & contra-flows)和交接(cross-over),我們需要更立體地看西方文化工業的商業結構及市場條件、四方地緣政治的領導力量、跨國文化網絡的流動意義、媒體化的全球公共空間(mediated global public sphere)等因素對「危與機」的定位和定性之角力。當中要關注的是在這些力量網和資訊空間裏生產和流通的危機新聞,是作為一種貨物(「goods」)在全球供我們使用,抑或是一種無形的政治、經濟、文化「有害物」(bads)不斷被散播。答案,明顯不是兩極化。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