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傳媒記事簿

2002-11-15

廿三條立法諮詢續有爭議
新聞自由公眾信心跌一成

  政府努力推銷的《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方案,令市民及新聞界引起很多疑慮,律政司司長在出席報業公會午餐會時,指記者未經授權取得機密資料,就是「偷新聞」、「偷文件」,並重申廿三條立法不會訂明傳媒可以公眾利益為抗辯理由,若傳媒擔心披露某些資料會被控,便要小心考慮。律政司長此說法惹來新聞界一陣嘩然,擔心有關竊取國家機密的條文一旦立法,將打擊傳媒,令其無法保護消息來源,令新聞自由受損。亦有議員認為律政司長的說法,反映廿三條立法是將內地一套搬來香港。

  而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在香港電台《香港家書》節目中,指諮詢文件的煽動罪行,是要煽動他人使用暴力、發動戰爭,煽動刊物的定義十分狹窄,呼籲新聞界毋須過分憂慮。但記協主席認為立法後,可能只有政府公佈的資料才可以刊登,但涉及國家安全的消息,就不可以,因此新聞自由及市民的言論自由,難免受到影響。而立法會法律界代表認為條文有很多灰色地帶,廿三條會將法院的自由權交出去。在此諮詢期間,香港政策研究所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新聞自由及一國兩制信心,分別下跌了11.9%及9.8%,可見政府如何處理廿三條立法,亦影響到市民的信心。


*   *   *


傳媒濫用新聞自由遭投訴
輿論壓力謝霆鋒案要覆核

  報業評議會在月底發表聲明,譴責多份報章在九月初,在頭版刊登一婦人抱子跳樓後倒臥簷蓬的大幅照片。有市民投訴這些報章濫用新聞自由,強姦讀者良知,顯示部份報章不尊重死者,把銷量建築在死者的悲情上。此外,《蘋果日報》及《東方日報》月中利用全版頭版報導劫匪持刀挾持裸體女子,在街頭與警員對峙的事件經過,亦有市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影視處及報評會均接獲多宗市民投訴,批評有關報章侮辱女性、販賣色情。此外,《壹週刊》於今年暑假刊登自殺影星陳寶蓮的遺照,招來市民及多個傳媒監察團體的強烈譴責,更被淫褻物品審裁處評定為不雅物品,被控違反《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罰款五千元。本地傳媒的連串失當,難怪同月多項調查反映港人最不信任傳媒。

  影星謝霆鋒頂包案雖已在月中審結,惟判刑過輕引起社會爭議,傳媒亦大篇幅報導各方意見,有社會機構進行的調查發現,逾半年輕受訪者認為此案動搖他們對本港司法制度的信心。在這些輿論壓力下,律政司司長月底去信給審理此案的裁判官,指他判刑「原則錯誤」及「刑期明顯過輕」,要求他覆核兩名被告的刑期。謝的代表律師認為律政司是在輿論壓力下才決定覆核刑期,但有法律界及傳媒學者均認為與此無關,因為每次覆核均是有客觀理據的。

  《東周刊》在月底一期封面刊登一知名女星在不情願下拍攝的裸照,雖然在女星眼部及重要部位打格,但受害人身份呼之欲出,該期雜誌瞬即被搶購一空。但此舉卻惹來社會各界及立法會七黨聯盟猛烈批評,特別是演藝界團體提出嚴厲譴責,指它為求促銷扭曲新聞自由,呼籲公眾罷買罷看該刊物。而影事處就此事亦收到歷來最多的一千多宗投訴,不同政府高層包括工商及科技局局長、保安局局長及警務處長亦表示要跟進此事,連特首亦開腔指事件不道德。《東周刊》最初的聲明表現得欠缺誠意,後來見民憤難平,該刊再發表道歉聲明,而三名主管亦表示會引咎辭職。未幾,身在海外的英皇老闆突然宣佈,要求《東周刊》在十一月初停刊。但此事已激發公眾要加強管制不良報刊的訴求,並促請港府重新考慮修改現行法例,但在廿三條諮詢期間出現此事,是否令加強管制傳媒的說法更振振有詞?


*   *   *


兩家免費台續牌起爭拗
陽光及有線開拓新商機

  本地兩家免費電視台牌照明年屆滿,最近兩台與廣管局就續牌條件起分歧,兩台投訴港府趁機增加續牌條件,廣管局對兩台要求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要求兩電視台將每周文化藝術及老人節目,由目前的半小時增至一小時;其次是兩台希望提高英文台黃金時段播放非英語節目的比例至30%,理據是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應照顧不同語言群體。但廣管局卻以市民英語水平下降為由,維持英語節目比例;第三方面的矛盾在於廣告播放的彈性、時間和插播安排,兩台聯手與政府商討,希望放寬對其廣告限制,在淡市中能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在新牌照投資金額方面,亞視已就原計劃的三十一億元承諾作出修訂,但詳情未有公佈。

  有線電視為保持客戶增長率,借九周年紀念為由送「大禮」,新安裝者可獲一年免費有線寬頻無限上網服務;此外,繼較早前所推出的印度台、日本及韓國台等頻道套餐希望擴闊客戶層,同時亦於十一月初開始,推出六個成人頻道,吸引小眾市場。另一方面,陽光文化宣佈完成業務重組和轉型工作,由單一的衛星廣播公司轉向多媒體業務發展。重組後該集團每年營運成本下降了六成,估計可望於明年首季開始錄得收支平衡;同月,亦傳出陽光有意收購《成報》傳媒,但雙方對此宗交易的條件仍有分歧。


*   *   *


Tom.com從收購到整合
進一步擴展大中華市場

  Tom.com上市三十個月來,共收購了三十家公司。經過一輪密集併購,Tom.com亦開始進入消化期,該集團月底宣佈成立「城邦出版集團」,作為整合台灣印刷媒體業務的一項重要動作。新成立的出版集團主要由Home Media Group、商業周刊和尖端出版社併合而成。Tom.com收購電腦家庭及城邦文化後建立了一個綜合開放平台,統一處理採購、製作、廣告及訂購市場推廣等事宜。此舉令兩出版機構節省了17%生產成本,上半年純利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接近三千萬元。於是該集團將其他出版項目也進一步整合及納入此統一平台,經整合後已成為台灣最大的圖書出版集團,台灣的第四大傳媒。

  整合台灣出版業務後,Tom.com進一步將台灣模式擴展至大中華市場。十月底城邦屬下的商周媒體宣佈與Tom.com持一半股權的香港《亞洲週刊》簽約,成為其台灣的發行及廣告代理。較早前,商周已針對內地台商為銷售對象,開始在上海和北京推介《亞洲週刊》,反應理想。而商周又建議《亞洲週刊》內容作出調整,將地區的財經新聞比重增至50 %,令它定位為區域性的財經周刊。希望能吸引商周的讀者,一併購買亞洲週刊。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十二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31

十一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2-01

十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1-02

九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10-04

八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9-02

七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8-02

六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7-02

五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6-02

四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5-04

三月傳媒記事簿

梁麗娟
2021-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