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之都:縱論大眾傳播與社會》

2010-10-14
認識媒介,才能認識社會

書名:《媒介之都:縱論大眾傳播與社會》
作者:梁麗娟
出版社: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最近香港人在菲律賓挾持事件令香港社會群情洶湧,從政府到大眾,紛紛高度關注。數日前,一位朋友在Facebook寫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個疑問。他指,若挾持事件並非恰好在晚上電視黃金時段直播眾人面前,而是在上班時間,在沒有直播的情況下發生,香港人是否會同樣關注。一個下午,這篇文章在Facebook廣泛流傳,引起熱烈討論。他的論點,縱然有點冒犯,但他的確指出了媒介在社會的角色: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和理解,當中甚麼重要,甚麼不重要,媒介的詮釋和再現舉足輕重。

  翻開報章雜誌,評論媒介現象彷彿輕而易舉,免費電視的節目反智、親民主報章煽動民粹等等。對傳媒、對受眾,大肆批評,易過借火。從中學生的專題研習,到大學生做期末報告,卻變成了人云亦云,與獨立分析和批判思考背道而馳。到底,電視節目反智是市場邏輯的必然結果,還是現有發牌制度下一台獨大造成?為甚麼大眾甘於被親民主報章「煽動」?這其實需要對媒介和社會的關係有更深入的思考。

  本書作者梁麗娟,在香港中文大學講授「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和「新聞分析」多年,對怎樣以淺白的方式,透過日常的傳媒現象和新聞話題演繹傳播理論,頗有心得。

  本書分為九個章節,當中涵蓋了傳媒與市場、消費主義、傳媒與暴力、受眾的自主性、互聯網等重要的大眾傳播理論和議題。而針對香港讀者的背景,也討論到公共廣播服務、文人辦報、集體記憶等問題。無論讀者有沒有受過社會科學的訓練,藉著本書,都能夠全面地認識香港的媒介現象和社會的關係。

  在前言部份,作者引述學者李金銓的名句:「有這樣的社會,就有這樣的傳媒」、「有這樣的傳媒,就有這樣的社會」。傳媒和社會的關係,固然是文化的互為影響。看深一點,媒介既是社會脈絡的組成部份,另一方面,它也積極地推動社會轉變,兩者的辯證關係,殊不簡單。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對有心了解本港媒介和社會的學生和大眾,本書是一個不錯的起點。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