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Journalism 2.0 : The Promise and Reality of a Citizen-Engaged Press》

2010-11-12
書名:《Public Journalism 2.0 : The Promise and Reality of a Citizen-Engaged Press》
編者:Jack Rosenberry, Burton St. John III
作者:Lewis Friedland, Jack Rosenberry, Burton St. John III, Serena Carpenter
出版社:Routledge
出版年份:2010

  當前,借由網絡技術的突進與公民自治意識的增強,Twitter和Facebook等公共討論空間內氣氛熱烈空前。自媒體在Web 2.0時代異軍突起,成為設置議程並左右輿論的關鍵力量。前不久,中國江西省宜黃縣政府強制拆遷致使居民一死兩傷的慘劇,正是由某網民借由新浪微博率先曝光的。面對愈來愈多的公民充當起傳統媒體消息源的情形,職業記者應如何面對這樣一個互動傳播環境?公民記者又能否承負起「為民喉舌」的職責?今年初,Routledge出版社推出的這本書,探究了公共新聞(public journalism)在網絡時代的新模式—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試圖以傳播學原理闡釋結合案例分析的模式,逐一解答上述問題。   

  本書共收錄論文13篇,內容可大致分為三部份:回顧公民新聞的起源和出發點,闡述其現狀及遭遇的困境以及展望網絡時代公民新聞的發展前景。應該說,全書的邏輯架構十分清晰,理論解釋與案例分析亦結合得相當精巧。何為傳播學語境中的「公民參與」(citizen-engaged)?作者在前言中已經給出了解釋:公民新聞,意在鼓勵一個公民參與程度更高的媒介環境的出現,並幫助提升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二十世紀80年代末,「公民新聞」一詞由時任Knight Ridder報業集團總裁的James Batten首先提出。Batten注意到1988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的降低和受眾關注度的流失,因而著手改革公司旗下報章,希冀逐漸改變既有新聞報導「沉悶」的單向度模式,加深媒體與受眾的互動程度。Batten的目標是建立報章同所屬社區更穩固更密切的聯繫。   

  然而,公民新聞其後的發展並不如Batten等人預想得那樣順暢。正如本書作者之一Lewis Friedland所講,到2004年,公民新聞的發展似乎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非但不能持續保有活力不斷創新,反倒在惰性日增的新聞業界中變得無所適從。而且,公民新聞本身並未像某些樂觀的理論家預見的那樣,成為公共討論空間良性運轉的推手,反而令一眾網民愈發沉溺於自娛與自我表達的滿足中。書中介紹的《弗吉尼亞飛行者報》(Virginia Pilot)創辦僅數月便被迫停刊的案例,即是對公民新聞發展困境的極佳詮釋。

  其實,作者寫作本書的意圖不單是直面困難,而是要為公民新聞今後的發展設想可能的情境,包括公共與私隱空間的劃分、新聞價值的再界定以及「把關人」角色意義的新思考等 等。依本書作者的觀點,公民新聞今後的發展需仰賴職業記者與公民記者的密切合作。二者對於怎樣以公眾利益為基準設置新聞議程等問題的有益探討,將有助於傳統媒介一貫享有的公信力在新型的互動媒介中得到延續。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