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電影:歷史、社會、文化》

2011-07-05
書 名:《中日韓電影:歷史、社會、文化》
作 者: 邱淑婷
出版社: 香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

  配合三三四教育制度改革,香港的多間大學將撥出更多資源開設通識科目。以「潮流文化」為研討內容的課,較受歡迎。它的特點是輕易塑造一個溝通的平台,讓不同學科、不同國籍或操不同方言的學生共思、共感、共同愉快學習。

  流行電影導引自發學習的微妙力量,早於十多年前,於常掛在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男尖子口中的「至尊寶」(周星馳)之經典名句裡,已略見一斑 —「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我不懂珍惜……假如非得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限期,我希望是一萬年」。當然,大學通識教育的精髓並非停留在「大話西遊」(香港話的「吹水」),而是要讓本科生在「平常生活的課題」中進一步開拓學科及學術視野,認識不同專業領域如何認識世界,與及其嘗試解決或解釋問題的途徑。

  在構思媒體與通識教育的範本時,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副教授邱淑婷的《中日韓電影》,值得參考借鏡。書中談及的四個題目: 暴力、愛情、兩性關係和時代變遷,既是銀幕世界的永恆素材,也是現實世界纏繞人生哀樂禍福的常與變。在充滿感情印記的東亞文化影像背後,究竟殖民及去殖民的歷史和現代化的社會經驗告訴我們什麼?跨時代、跨國界的政治經濟力量又如何觸動國家民族的神經和思緒?

  當「電影通識課」跳越了純粹感官層面,邱淑婷告訴我們諸如《藉著雨點說愛你》和《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類日本的「情死電影」,不獨含蘊日本人的死亡美學,也反映著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及衰退的心理打擊和對心靈洗滌的尋求,「情死」作為日本類型電影,是千禧「療傷」文化熱潮的時代符號。

  另一邊廂,韓式愛情浪漫顯現的是不一樣的社會蛻變。從《我的野蠻女友》、《假如愛有天意》到《向左愛‧向右愛》,我們在發現某種「男女定型的救與被救」關係時,有否想過,隱藏在韓國人渴望安撫民族創傷的意圖?究竟在時空交錯的愛情故事中,韓國觀眾想改變命運抑或是認命?

  上述的提問和討論,是作者基於對東亞的語言文化有細緻了解後的洞見。套用邱淑婷在書中使用的歷史脈絡分析方法,她在東京大學修讀碩、博士學位,並曾任教於韓國國立藝術大學的訓練背景,正是締造了今日她能成為引領大家走進跨文化交流的電影學術導賞員的成長因素。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