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業者的饗宴—NAB Show 2011

2011-07-05




  去過賭城拉斯維加斯的人,除了對延綿不斷的角子老虎機群有深刻印象之外,大慨也不會忘記每個賭廳內必備之廉價自助餐,二十美元上下,經濟實惠包羅萬有,一盤二盤絡繹不絕的食物映照這個燈紅酒綠城市的豐盛。

  美國國家廣播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每年選擇在這裏舉辦業界展覽也不無道理,因為整個NAB Show 擺出的,便是一副All You Can Eat 的架勢。

  一千五百多間公司的展品分佈於三百萬平方尺之展館,面積相等於香港會展四倍之大 (以腳骨力計算之);來自五湖四海九萬參加人仕帶來三十五億美元的購買力,展場雖大亦被充塞得水洩不通。在這一切數字與規模底下,奠基着一個信念,化作一句寫在入場券上、在入口大門外、在走廊牆壁上……隨處可見的標語:Bringing Content to Life 。

  NAB Show就是把各廣播業者心中所想化作現實的地方。

目不暇給的展覽
  會場所見,業界各龍頭老大哥如Sony、Panasonic、Canon、JVC等皆盤據一方,以規模人數盡顯實力;專業品牌如Adobe、Avid、Dolby、Magic Pro等亦悉心佈置,各展所長。

  當我們以為高清廣播尚屬新興,Sony 已急不及待推出更高像素的4K攝像機,看來是衝著近年在廣告界大行其道的RED攝影機而來。Panasonic自是不甘示弱,列出多款3D立體攝像嚴陣以待,好不熱鬧。

  財雄勢大者自是高科技展品層出不窮,但更有趣的是一衆小公司自有他們在夾縫中鑽出的小聰明。有利用攝位車 (Segway Vehicle) 的攝影穩定糸統;有把燈箱代替燈腳,結合LED燈一體化的裝置;也有把 iPad 搖身一變成為讀稿提示器的新設計。

  形形色色目不暇給,但NAB絕不止於一個由陳列室組成的大觀園。硬件之外,尚有五百多個製作技巧課程及講座任君選擇,各「專業人仕」彷彿回到學子時代,走入課堂乖乖聆聽「更專業人仕」分享心得和經驗。課堂內容廣泛非常,有專門如「Avid剪輯系統上Trim工能鍵之秘技」,或「如何與攝影師建立更佳合作關係」等。

  個人最感興趣的則是「Chad Beck的剪接藝術」。Chad Beck何許人?今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Inside Job(港譯《呃錢帝國》) 之剪接師是也。Chad分享了從幾百小時的原材料中剪出一部一百分鐘電影的經驗。用的方法是「遞減法」,把所有的片段都放到Final Cut Pro的一條 Timeline上 (可容納四百小時),然後從二選一,減半,再二選一,再減半..最後得出最最精華的片段,才組織故事脈絡,可謂代表了新一代剪接師的非線性思維。

  技術學懂了,硬件也看過夠,但對廣播業者來說,金科玉律永遠都是:Content is the King,內容才是王道!NAB Show場中亦設立 Content Theatre,放映多場業界新猶,包括電影電視動畫等,兼附製作團隊分享環節,十分周到。

  當中有今屆紐約國際電視節大獎得主,紀錄片The Two Escobars。由ESPN出品,內容自必與體育有關。

  Escobar是九十年代哥倫比亞兩位家傳戶曉人物的姓氏。熟悉足球的大都知道這位當年帶領哥倫比亞國家隊,強勢打入世界盃的國家隊隊長艾斯高巴。另一位艾斯高巴則是同時代哥倫比亞的大毒梟。

  兩人本互不相識,但足球把他們的命運交織一起,成為國民的焦點,甚至影響到國家之興衰。此片內容豐富、真實又富戲劇性,看罷亦會增進不少對哥倫比亞歷史和社會的認識。

  NAB Show包羅萬有,五日來走馬看花,尚有廣播系統、電台等大展館未及涉獵,只能以電視製作人角度出發,歸結所見所聞,粗略列舉五個重點如下:

一•立體潮流勢不可擋
  莫論閣下受落與否,3D無疑已是整個影視廣播行業未來的指標,從家用到專業攝錄機,從剪接系統到顯示屏,各大小品牌莫不把自家3D產品放到最當眼處。這個數年前仍被視作曇花一現的趨勢,現今已是繼有聲片、彩色電影、數碼化及高清廣播後最大的「工業革命」。場內試播了一段立體的高爾夫球比賽節目,看來距離3D立體廣播的日子不遠矣。

二•DSLR的大量應用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簡稱DSLR) 即我們慣稱的單鏡反光機,原作拍攝硬照之用,但數碼時代後大都加入了錄影功能。數年前Canon推出可拍高清片的型號5D Mark 2,其低成本/高質素畫面即震撼了整個業界,大量廣告及音樂錄影帶,甚至連整個季度的電視劇House MD(《醫神》)都採用此機拍攝。

  雖然DSLR在收音、後期製作上有不方便之處,但場館內所見,有不少採訪隊伍使用DSLR拍攝。各大品牌如電影攝影機老牌子Arriflex亦推出其輔助產品,似乎暗裏承認了DSLR在某個檔次 的「正室」地位。正如場內有關講座中,來自America Cinematographer 的攝影師所言,大抵創作影像之人,都很難抗拒DSLR帶來的輕便,和更重要的:美感。

三•後期製作愈趨重要
  有關後期製作的講座和課堂在NAB Show 比比皆是, 自影像數碼化後,一切影視製作再不止步於拍攝及剪接。畫面的改善、潤飾、包裝等已經成為製作的基本工序。而「綠佈景」拍攝在美國業界的應用更是非常廣泛,甚至連Ugly Betty這類時裝喜劇也有大量意想不到的「綠佈景」特效。

  其中在Adobe攤位舉辦之「After Effect and the making of Boardwalk Empire」講座,便示範了這套HBO去年的得獎時代劇 (20年代) 多個合成鏡頭的處理,用新科技塑造出失去的舊時代的氣氛,繞有趣味。特效的應用,再不一定局限於天馬行空的題材,而更多是用來節省成本,或從另一角度觀之,是為製作增了值。

四•多媒體平台的廣泛討論
  如真的「內容是王」,這個「王」在今時今日已不可能偏安一方。多媒體的湧現,使NAB Show內有關這互動的新領域討論此起彼落,也有不少教導新媒體拍攝技巧的課程,如「網上影片拍攝守則」,第一條金科玉律便是「三腳架!三腳架!三腳架!」。

  討論雖多,但似乎大家都仍在努力摸索的階段,有公司在印度地區利用手機轉播板球賽 (每看一個入球收費一次)、也有針對北美年青人市場的ChaCha.com,提供一個「每事問」的平台,大受歡迎。連出產汽車的平治也在場內展現自家開發的車內多媒體系統,可見有興趣分這一杯羹的,為數不少,未來競爭也相當激烈。

五•錄影帶那裡去了?
  在數百萬尺展館遊走了數天,才驚覺,怎麼再沒有看到一部使用錄影帶的攝影機?甚至錄影機、播放器?原來那個叫Camera rolling的時代已默默告終。現今所有拍攝的影像都會化成數據,冷冰冰、準確無誤地以1010的模式紀錄在記憶體上,然後再在那些日新月異的後期製作系統上剪接、修飾、再創造。

  相信以現今科技發展的速度,NAB Show每年展現的都會是一次新局面,作為製作人,要趕上這股潮流並不容易,只好提醒自己,不能再留戀過往那些在等待錄影帶回卷時悄悄獲得的喘息空間。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數碼媒體Vs人類福祉

李月蓮
2015-05-08

「第二屆數碼傳媒生態研討會」後記

唐芷瑩 (撰文)
林援森 (整理)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