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多番遇到阻撓
政府及新聞界關係空前緊張
新政府總部落成,三名來自《星島日報》、《明報》及《資本壹週》的記者,八月上旬在登記後以訪客證進入新政府總部大樓高座,但進入低座特首辦公室時卻遭警員截停查問,其後更以涉嫌「企圖爆竊」罪名拘捕,帶返警署調查。被扣查近七句鐘後,三人最後獲無條件釋放。香港記者協會、學者齊聲批評警方做法,要求解釋及作道歉,有立法會議員更質疑警方涉非法拘捕記者。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回應指,政府非常尊重新聞自由,保證警方不會留難記者採訪。
言猶在耳,月底國家副總理李克強訪港不過三天,又再次重演警、記對峙局面。李克強訪港期間的多項採訪安排非常不合理,令記者組織十分不滿:包括記者區的地點太遠,根本無法拍到副總理出入;以及警員核查記者身份時,查看過多私人資料;還有就是用手阻擋記者的拍攝鏡頭,now新聞台拍攝到副總理訪問麗港城時,記者拍攝受阻的片段。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司長回應,政府在副總理訪港期間違反言論自由或公民權利時,公開表示這些批評「完全是垃圾」。本地及國際記者組織,都關心警方打壓新聞自由的手法,變得愈來愈似「大陸公安」。
* * *
三百記者抗議警方壓制新聞自由
新聞組織分別會見高官
逾300名攝影、文字、電視台和電台記者,八月下旬穿上黑衣走上街頭,抗議警方在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限制採訪,壓制新聞自由。不少記者批評在採訪時被阻撓和無理搜查,而總理出席的場合,不少只由政府新聞處提供片段,批評這些做法影響市民知情權,要求警方向受影響人士包括新聞界道歉。這個名為「港人不可欺,還我知情權;記者不可辱,還我採訪權」的「還拖行動」遊行由記協發起,在短短幾日內透過facebook發起群組,廣邀志同道合行家參加,結果一呼百應,近400名新聞界加入該群組,決定於一個周六早上遊行。
除了遊行抗議外,新聞組織亦就副總理訪港期間的採訪安排,引發了官媒與傳媒之間的爭論,傳媒代表包括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及記者協會,在月底分別約見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警務處長曾偉雄。新聞行政人員協會會見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反映傳媒行業對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期間的採訪安排的普遍不滿,要求唐英年捍衛港人核心價值,收回之前的「垃圾論」,承諾日後遇重大事件,事前要與新聞界好好溝通。另一個討論重點,是由政府以「官方傳媒」取代本地傳媒情況似乎越來越嚴重,政府新聞處安排的現場採訪太少,媒介質疑政府壟斷資訊,自製「獨家新聞」,再向其他傳媒發放新聞片段和新聞稿。但政府新聞處卻解釋,此舉純為方便傳媒,沒想過要限制採訪自由。像月底特首曾蔭權出訪新疆烏魯木齊,參加「中國—亞歐博覽會」,又再拒絕香港傳媒採訪,只會提供新聞處發放的官方片段。記協批評這些安排不可接受,呼籲本地傳媒罷用「鱔片」。
* * *
香港報業醞釀巨變
亞視重播節目太多惹反感
老牌報紙《成報》又告易手,買家是內地商人謝海榆,前老闆楊家誠涉嫌洗黑錢官司纏身,《成報》若再不獲新股東加盟,後果難料。其實收費報紙今時今日正身處險境,繼《經濟日報》推出免費報紙《晴報》後,壹傳媒集團又高調表示會推出免費報紙《爽報》,目標發行量是一百萬份。目前香港五份免費報由四家不同的傳媒機構擁有,發行量最高的《頭條日報》與唯一英文免費報The Standard,均屬星島新聞集團出版,兩報的發行量分別為80萬份及22萬份;《都市日報》現時發行量約30萬份;《am730》就由地產經紀界人士施永青於05年投資創辦,最新發行量約38萬份;剛創刊不久的《晴報》,屬香港經濟日報旗下的首份免費報,雖然面世僅約一星期,發行量已由30萬份增至50萬份。幾份免費報的總發行量,已高達220萬份,若連同即將出版的《爽報》,免費報總發行量將突破300萬,到時收費報紙可能要另覓市場了。
亞視自八月中起,「重整」該台的節目編排,部分節目安排作「滾筒式重播」,即在同一日讓觀眾重溫,有記者分析亞視周一的節目時間表,發現全日竟有逾四成時間為重播時段,而播放亞視自家製節目的時段只得15%,輿論對亞視這種安排很有意見,認為有欺騙觀眾之嫌;亞視就回應,指重播部分節目乃是遷就電視觀眾的觀賞習慣而作出之措施,讓錯過收看節目的觀眾可以重溫,更指安排是亞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此外,廣管局查亦對王征在亞視角色展開調查,事源亞視新聞在上月錯報前國家主席江澤民死訊,廣管局共接獲41宗投訴,局方決定展開調查,亞視稱暫不回應事件。
* * *
數碼廣播如箭在弦
傳媒機構業績一覽
四間數碼電台原定於年底啟播,各電台亦密鑼緊鼓進行籌備,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卻先拔頭籌,八月底先開播兩個音樂台,稍後就會開財經台與跑馬台,更在八月底安排在「電腦通訊節」,一連四天以一元震撼價,售賣原值數百元的數碼收音機,每天限250部,以吸引市民轉聽數碼台;而對手新城廣播則部署以半價出售數碼收音機。此外,香港電台的五條數碼頻道亦將於十一月啟播。會率先將港台的四個AM節目,放到數碼頻道中,包括普通話台、第三台、第五台和英國廣播公司世界頻道(BBC World Service),同時新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之聲節目。
廣告市道暢旺,帶動傳媒業受惠,「電視廣播」上半年營業額按年增長12%,至23.7億元;純利大增23%,至7.2億元,創出歷來新高。「電盈」上半年成績亦勝預期,中期盈利按年升7.7%,至8.24億元;此外,「星島集團」的核心媒體業務持續穩健增長,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6%至約9.85億元。而「有線寬頻」旗下收費電視因高消費用戶增加,帶動中期虧損顯著減少,首6個月虧損按年減逾六成至5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