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Nation : Total Information Awareness》

2014-01-13
書名:《Facebook Nation : Total Information Awareness》
作者:Newton Lee
出版社:Springer
出版日期:2013年

  最近有報章報道了「買Like」事件。之所以有這現象出現,因Facebook的“Like”是值錢的—公司有愈多“Like”,在Facebook上就愈易觸及客戶、客戶的範圍也愈廣。這令我們反思兩件事:首先,在Facebook被廣泛使用的香港,我們所接收的資訊,甚至是對現實的認知,一定程度上是受Facebook內部的篩選、排序、發放機制所控制的。另外,一個媒體的內部生態,或多或少是受該媒體背後的金權世界的運作邏輯和模式影響。

  在本書中,作者表示,直至2012年Facebook已有9億5千多萬名「市民」,繼中國和印度之後,成為世界上第3大「國家」。而自由、不受操控,如個人發言、個人身分管理、自主跟其他用戶的關係等,被號稱為這國度的最大特色。的而且確,香港早陣子發生了某幾名Facebook用戶戶口突然被封鎖事件,令全城變成驚弓之鳥—我們彷彿已把Facebook的自由視為理所當然;覺得Facebook不應有審查(censorship)。

  但近期的「期諾登事件」,刺激我們再思考這個所謂「特色」—真的沒有審查這回事嗎?還是它只是以一種我們不為意的方式在進行?曾在美國國國防分析研究院工作的此書作者Newton Lee,結集多位網絡評論員的評論,亦列出大量數據和具體例子,不斷詰問並要捏碎這個自由國度的「神話」。

  他引述某個blog的留言者指,“If you’re not paying for something, you’re not the customer; you’re the product being sold.”但比大眾傳播媒體的免費電視更甚的是,我們在社交媒體所付上的,不單止是時間和關注力;作者指,「我們更是在以個人的私隱交換社交的連繫」。當中的因果連繫很簡單:因我們希望有更廣、更深、更準確的社交關係,於是我們提供我們最「貼身」或真實的個人喜好、人脈網絡、處身位置、即時行動資料予Facebook;而社交媒體把這些數據賣給商戶,以獲得資金繼續營運。這些數據是值錢的,因為它們有助商戶更準確地接觸到它們的潛在或目標客戶。

  如是,我們在跟別人於網上社交時,其實在犧牲着某些私人資料。對私穩(privacy)的探討,無疑是作者在全書落墨最多的地方,但他的關注,不止於「私穩被侵犯」那麼簡單— 當人們興高采烈地邁向Web 3.0、認為人工智能的前景一片光明時,我們或許看不見,個人資料被掌握的深層惡果,正是因為我們希望生活多方面變得人工智能化,我們自會提供我們的個人資料;但當很多東西做到度身訂造(tailor-made)時,我們的生活,包括可看得見的世界、視野眼界、可選擇的範圍、可作另類想像的空間,或許因而被規範、限制、操控。
下載
相關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國式公關」

劉書賢
2021-03-31

界與戒

朱文洛
2019-10-28

透視新聞老總的管理心法

蘇鑰機
2016-05-12